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近代公司治理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丛书名: 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平装: 25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20

ISBN: 9787509708293, 750970829X

条形码: 9787509708293

尺寸: 22.4 x 14.8 x 1.4 cm

重量: 281 g

作者简介

高新伟,1969年生,河南商水人,199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河南大学产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成果:在《天津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并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公司治理(1872~1949年)》主要对近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运行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制度设计与运行情况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由于公司制度在近代中国有一个逻辑演进的过程,治理机制的变化较大,为了更好地把握各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书中将近代公司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公司的治理机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近代公司治理进行总体评价,并揭示近代公司治理在总体上失效的根本原因。《中国近代公司治理(1872~1949年)》的最后,对公司治理在中国成功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性探索,认为制度创新应基于中国国情,以集体主义取代西方的个人本位。而其关键点则在于人民公告的培养,因为任何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背后都有道德方面的诉求。

目录

导论

一 基本概念界定与选题意义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不足

三 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应用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公司治理机制(1872-1911年)

一 中国公司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近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及对“富强”的追求

(二)西方公司的示范效应与华商附股行为

(三)传统民营企业中的公司制因素

二 政府控制下的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企业

(一)公司制度的移植与官督商办模式的选择

(二)官督商办企业的制度安排

(三)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商矛盾

(四)多元权力博弈下的官商合办企业

三 清末民营公司的初步实践及其治理机制

(一)清末国家工商政策的调整及《公司律》的颁布

(二)清末民营公司的发展状况

(三)清末民营公司的治理机制

第二章 民国中前期的公司治理机制(1912-1936年)

一 投资环境的变化与私营经济的扩张

(一)投资环境的变化

(二)私人资本的扩张

(三)私人资本投资近代公司的状况

二 近代家族公司的治理问题

(一)核心家族的利益保障机制

(二)家族内部的利益调节

(三)中小股东的权益保障

(四)企业集团法人控股治理的探索

三 北洋政府时期官僚参股公司的治理问题

(一)官僚投资近代企业概况

(二)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投资公司的治理机制

第三章 民国后期的公司治理机制(1937-1949年)

第四章 近代公司治理机制的总体评价与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