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海湾志·第十四分册·重要河口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名:中国海湾志·第十四分册·重要河口 编纂单位: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陈则实,吴桑云,夏东兴,谢钦春,陈峰,胡辉,詹进源,何宝林 出版单位: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01月 ISBN:7-5027-4323-5 内容简介本志包括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滦河、海河、黄河、灌河、长江、钱塘江、椒江、瓯江、闽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南流江和北仑河共17个重要河口。 本书目录中国海湾志 第十四分册 内容简介 版权页 《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海湾志第十四分册编写人员名单 编纂说明 序 前言 目录 图片 黄河口全貌卫片影像图(1976年6月2日) 1979年12月29日 1981年2月6日 1985年5月1日 1992年4月2日 第一章 黄河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河口基本特征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三、现代黄河三角洲开发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潮汐 二、海流 三、海浪 四、海冰 五、径流与泥沙 第四节 地质 一、地层 二、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第五节 地貌 一、地貌类型 二、海岸线和海底地形变化 三、三角洲演化 第六节 黄河变迁 一、1855年以前的黄河变迁 二、1855年以来黄河尾闾变迁 三、清水沟现行河道的冲淤变化 第七节 沉积 一、表层沉积物类型 二、沉积物的垂向分布 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第八节 环境化学 一、海水化学 二、沉积化学 三、环境质量 四、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 第九节 河口生物 一、初级生产力 二、浮游植物 三、浮游动物 四、底栖生物 五、潮间带生物 六、游泳动物 第十节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气候资源 三、水资源 四、三角洲生物资源 五、河口生物资源 六、港口航道资源 七、矿产资源 第十一节 河口整治 一、古代时黄河口的治理 二、近代黄河口的治理 三、现代黄河口的治理 四、今后河口整治的规划与设想 参考文献 附 黄河口区海洋生物名录 第二章 长江口 长江口卫片图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河口基本特征 二、区域经济概况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潮汐 三、海流 四、波浪 五、盐度 六、长江口外主要流系和水团 七、水温 第四节 悬沙运动 一、悬浮泥沙的组成 二、悬浮泥沙的分布 三、悬浮泥沙的来源 四、悬浮泥沙的运移 第五节 地质与地貌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质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岸滩地貌 六、河口地貌 七、河口发育与演变 第六节 河口沉积 一、表层沉积物 二、沉积构造 三、全新世地层层序 四、沉积速率 第七节 河口生物 一、细菌 二、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三、浮游植物 四、浮游动物 五、鱼卵和仔、稚鱼 六、底栖生物 七、潮间带生物 八、污损生物 九、游泳生物 第八节 河口化学和环境质量 一、水化学 二、水体中的重金属 三、有机碳 四、沉积物化学 第九节 河口资源 一、滩涂资源 二、港口航道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其他资源 第十节 长江口整治和开发利用评述 一、长江河口整治 二、长江口开发利用评述 参考文献 附 长江口区海洋生物名录 第三章 珠江口 珠江口卫片图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河口基本特征 二、区域经济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一般特征 二、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含沙量 三、洪水 四、潮汐 五、风暴潮 六、海流 七、余流 八、波浪 九、海水温度 十、海水盐度 第四节 河口泥沙 一、沉积物粒度参数 二、悬沙分布及其搬运 三、泥沙运动 第五节 地质 一、地质构造 二、地层 三、第四纪地质 四、水文地质 五、工程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海岸海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动态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河口沉积分区 二、表层沉积物类型特征和分布 第八节 河口生物 一、浮游植物 二、浮游动物 三、鱼卵、仔稚鱼 四、底栖生物 五、潮间带生物 六、游泳生物 七、红树林 第九节 河口化学和环境质量 一、海水化学 二、河口环境质量 三、环境质量评价 第十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港口资源 五、矿产资源 六、旅游资源 第十一节 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附 珠江口区海洋生物名录 第四章 图们江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河口区区域经济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重要天气现象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潮汐 三、海流 四、波浪 五、盐度与水温 第四节 泥沙运动 第五节 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陆上三角洲地貌 二、现行河道及河口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的发育与演化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河道沉积物 二、河口区沉积 第八节 河口环境化学 第九节 河口资源 第十节 河口整治与开发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鸭绿江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河口地区区域经济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重要天气现象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六、盐度和水温 七、海冰 第四节 泥沙运动 一、悬沙运动 二、最大浑浊带的形成、分布和时空变化,浮泥特征 第五节 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岸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发育、演变与变迁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二、沉积物的垂向分布 三、沉积速率 第八节 河口生物 一、浮游植物 二、浮游动物 三、大型底栖动物 四、游泳动物 第九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水化学 二、沉积化学 三、环境质量状况 第十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港口航道资源 五、其他资源 第十一节 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大辽河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河口地区区域经济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重要天气现象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六、盐度和水温 七、海冰 第四节 泥沙运动 一、悬沙运动 二、最大浑浊带的形成、分布和时空变化,浮泥特征 第五节 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岸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发育与演变、河口变迁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二、沉积物垂向分布 三、沉积速率 第八节 河口生物 一、浮游植物 二、浮游动物 三、大型底栖动物 四、游泳动物 第九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河水化学(近口段) 二、海水化学(口外段) 三、沉积化学 四、环境质量状况 第十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港口航道资源 五、其他资源 第十一节 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滦河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河流径流与输沙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六、温度与盐度 第四节 泥沙运动 一、悬沙含沙量 二、输沙量 第五节 地质 一、前第四纪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质 三、构造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海岸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的发育与演变 第七节 沉积 一、沉积物成因类型及其分布 二、口外海滨区沉积物基本特征 三、沉积层序 第八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海水化学 二、沉积物化学 三、环境质量现状 第九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港口资源 五、其他资源 第十节 河口治理与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海河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基本特征 二、河口地区区域经济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与泥沙 一、径流与输沙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海浪 六、温度与盐度 七、海冰 八、泥沙 第四节 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层 三、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 第五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岸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的发育与演化 第六节 沉积 第七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海水化学 二、沉积物化学 三、环境质量现状 第八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港口航道资源 五、其他资源 第九节 河口整治与开发利用 一、洪涝灾害治理 二、航道开发治理 三、开发的优劣势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灌河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区域经济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潮汐 三、潮流 四、余流 五、波浪 六、水温和盐度 第四节 泥沙运动 一、悬沙 二、底沙 三、泥沙运动的水力特征 第五节 地质 一、前第四纪地质 二、第四纪地质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沿岸地貌 二、岸滩沉积物特征 三、灌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河口沙嘴 四、灌河出口水道演变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二、沉积物的垂直分布 三、沉积速率 第八节 河口生物 一、浮游生物 二、游泳动物 三、底栖生物 第九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海水化学 二、河口环境质量 第十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淡水资源 三、盐田资源 四、港口航道资源 第十一节 河口整治和港口开发 一、河口整治 二、港口开发规划设想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钱塘江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潮汐 三、潮流 第四节 河口泥沙 一、悬沙分布 二、泥沙输运 三、泥沙来源 第五节 河口沉积 一、表层沉积物类型 二、沉积构造 三、沉积物中的重矿物组合 第六节 地貌 一、地貌类型 二、河床演变 三、钱塘江河口的形成过程 第七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水化学 二、沉积物化学 三、水质污染状况及环境质量评价 第八节 河口生物 一、异养细菌 二、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三、浮游植物 四、浮游动物 五、鱼卵、仔鱼 六、鳗鲡苗种 七、底栖生物 八、污损生物 第九节 河口资源与开发利用 一、优势资源 二、河口整治工程及效益 三、河口整治工程对河口的影响 四、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椒江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潮汐 三、潮流 四、盐度 第四节 泥沙与沉积 一、泥沙 二、沉积 第五节 地貌 一、地貌类型 二、河床演变 第六节 河口资源及开发利用 一、优势资源 二、历史时期的河口整治 三、海门港建设和整治 四、江北岸台州电厂建设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瓯江口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潮汐 三、潮流 四、波浪 五、盐度 第四节 河口泥沙与沉积 一、泥沙 二、沉积 第五节 地质与地貌 一、前第四纪地质 二、第四纪地质 三、工程地质 四、地震 五、地貌 第六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化学要素 二、水体中重金属和油类 三、沉积物化学要素及重金属含量 四、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七节 河口资源与开发利用 一、港口开发 二、重要工程开发 三、河口整治及效益 四、土地资源利用 五、淡水资源利用 六、河口旅游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闽江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河口地区区域经济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重要天气现象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潮流 五、海流 六、波浪 七、盐度 第四节 河口泥沙 一、悬沙运动 二、最大浑浊带特征 三、底沙运动 第五节 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水文地质 三、第四纪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岸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发育与演变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沉积物平面分布 二、沉积物垂向分布 三、沉积速率和全新统厚度 第八节 河口生物 一、叶绿素a 二、浮游植物 三、浮游动物 四、潮下带底栖生物 五、潮间带生物 六、污损生物 第九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水化学 二、沉积化学 三、河口环境质量 第十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港口航道资源 五、其他资源 第十一节 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九龙江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二、河口地区区域经济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潮流 三、余流 四、波浪 第四节 河口泥沙 第五节 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岸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发育与演变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沉积物类型与分布 二、沉积物垂向分布 第八节 河口生物 一、叶绿素a 二、浮游植物 三、浮游动物 四、潮下带底栖生物 五、潮间带生物 第九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水化学 二、沉积化学 三、河口环境质量 第十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产资源 三、港口航道资源 第十一节 河口开发利用 一、河口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二、河口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三、河口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韩江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河口地区区域经济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第四节 河口泥沙 第五节 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岸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发育与演变,河口变迁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二、沉积速率 第八节 河口生物和环境化学 一、河口生物 二、河口环境化学 第九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港口航道资源 四、其他资源 第十节 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 一、历史上河口整治和兴废的重要史实 二、建国以来河口开发治理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成就 三、河口治理规划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南流江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河口地区区域经济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径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六、盐度和水温 第四节 泥沙运动 第五节 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质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岸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南流江河口的发育与演变过程 第七节 河口沉积 一、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及参数特征 二、重矿物种类及分布特征 三、粘土矿物 四、自生矿物——海绿石 五、沉积物化学特征 六、沉积物垂直层序和沉积率 第八节 河口生物 一、浮游生物 二、游泳生物 三、鱼卵和仔、稚鱼 四、底栖生物 第九节 河口环境化学 一、水化学 二、沉积化学 三、河口环境质量 第十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滩涂资源 三、水资源 四、水产资源 五、港口航道资源 第十一节 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开发利用 第十七章 北仑河口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二、河口地区区域经济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特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三节 河口水文 一、潮汐 二、潮流 三、波浪 四、水温和盐度 第四节 泥沙运动 第五节 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第四纪地质特征 第六节 地貌 一、陆地地貌 二、岸滩地貌 三、水下地貌 第七节 河口沉积 第八节 河口生物和环境化学 一、浮游生物 二、游泳生物 三、底栖生物 四、河口化学和环境质量状况 第九节 河口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淡水资源 三、水产资源 四、港口航道资源 第十节 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开发利用 附录 中国河长不小于100km的中、小河口基本特征一览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