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司马秤 |
释义 | 司马秤,俗称"戥"作为专门称量黄金和名贵药材的小秤,它是用最名贵而且最坚硬的木料作秤杆、用最稳定的金属铜或玉料作秤砣,而且都镶嵌在精致的盒子里面,有些还配上象牙算盘。它就是司马秤。 司马秤制作司马秤的托盘、秤盒等大都经过精雕细琢,许多司马秤用象牙或珍贵木材乌梅等制成,其中最细小的秤,直径仅0.3厘米,长度也只有10厘米。客家有句谚语:“司马秤,司马砣,好老公,好老婆。”可见司马秤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十分珍贵的器物。司马秤在我国历史上主要用来秤量黄金、药材等贵重物品,司马秤的1斤约为1.2市斤。 故事古语云:“算盘一响,黄金万两。”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计算工具———算盘,已经逐渐淡出。而广州有名的“古痴”邹永生却对古董算盘情有独钟,并打算制作一个“算盘天花板”,还想把收藏心得结集出版。记者昨日前往荔湾区康王南路源胜街邹氏小店先睹为快。 最小“算盘藏品”长仅4.5厘米 “算盘分有底的和无底的,有底的叫密底算盘,有5档、7档、9档,最多的21档……”说起自己的宝贝,收藏者邹永生滔滔不绝。 在荔湾区康王南路源胜街一间名叫“赏瓷楼”的古董店里,记者见识了邹永生丰富的“算盘藏品”。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堆满了各式算盘,有的算盘干脆就挂在屋顶。 邹永生收藏的算盘以酸枝木为主。最小的一个是清代的司马秤,用珍贵木材乌梅制作,内有一杆小秤,外附一个长4.5厘米、宽3厘米的小算盘,司马秤以前主要用来称量黄金、药材等贵重物品,其一斤约为现在的1.2市斤。他收藏的最大一个算盘是21档的,据称是一般大商行才会用的算盘。 有的算盘是私人自制的,小小的,四方形,有密底,还有盖子,算盘上方的小槽可放两支毛笔。右边是墨盒,边写边算,极其方便。 修一个算盘得钉160个孔 邹永生收藏的古董算盘大多产于清代,紫檀木的、象牙珠的、牛角珠的……因其用料相当考究又兼年代久远,修起来相当繁复。自制的酸枝粉、进口的铁钻、502胶水……邹永生“光是购置修理工具就花了1000多元”! 邹永生收藏算盘始于几年前与朋友的一次谈话,朋友称其手上有大量旧算盘,但苦于不懂修理,“只好扔了”。于是,邹永生从朋友的1000多个算盘中“淘”出100来个古董算盘,每天修修补补,开始“拯救算盘”行动。“我学过木工、机修工,我想能修一个算一个,毕竟算盘已不多见了!” 工序多且手工精细,邹永生一天也修不了两个,左手手指也被小锤子弄得淤青,“一个算盘,要钉160个孔呢!而且还要保留历史的痕迹!”他一边示范,一边说。 对算盘有“无限的欲望” 目前,邹永生已经收藏了280多个算盘,他打算收到300个以上,就用算盘装饰一个天花板,意为“天算”,“人算不如天算嘛!”邹永生笑说。 邹永生是做古董生意的,但喜欢的东西一律不卖,比如大量清代的算盘。邹形容自己对算盘是“有限的资金,无限的欲望”。 在日本举行的世博会上,中国展区展览了一个特制的大算盘,许多观众排队摸算盘,充满了好奇,这一幕给邹永生的触动很大。 邹永生最近忙着收集自己玩古董的经历,打算出一本《广州史话与鉴赏》(暂名)。邹永生其人 邹永生在广州收藏界颇负盛名,是“广州奇人”、广州著名古陶瓷鉴赏家的入室弟子,人称“古痴”。 收藏价值算盘是全世界最早的计算器,从唐代最先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至宋代《清明上河图》上最早出现实物,历时逾十个世纪后逐渐淡出现代社会,算盘这个曾经令中国骄傲的古代发明,“无奈”地变成了老古董。素有“西关古痴”之称的大藏家邹永生收藏了数百个象牙、象骨、紫檀、酸枝、水牛角、木头等不同质地的算盘,最小的“迷你型”算盘配在一把提琴式的司马秤上,长度仅3厘米,十分精美。 昨日,记者获悉“西关古痴”正在筹建私人民俗风情馆,计划用300个古算盘作天花板,3000块明代青花“寿”字瓷片作墙壁,将自己有规模的藏品,如铜锁、帐钩、茶桶、烟枪、拐杖、婴儿椅等纳入馆中,展示民俗风情。 偶数档的算盘寓意“六六顺” 在邹永生的收藏地源胜陶瓷工艺街的“赏瓷楼”里,记者看到各种质地、各类造型的数百个算盘。早期的算盘有底板,俗称“密底”,表示生意人财不外流,不把赚钱的余地留给别人;到了后期算盘不再加底板。古代的算盘制作很考究,算盘档(行)和算盘珠均有象牙、象骨、紫檀、酸枝、红木、水牛角、铜、铁、竹等之分,珠子的形状还有圆形、椭圆形、菱形之别。铁档的大算盘极重,重量是普通算盘的一倍,据称主要是放在大商行的柜台上,很少挪动,表示做大生意的象征。 邹永生收藏的算盘最小的仅有3厘米长,宽4厘米,配置在一把提琴式的司马秤上,司马秤用珍贵木材乌梅制成,秤盖上的算盘系象牙所制,珠子细如米粒,打开秤盖,里面放的是一把小秤。据介绍,这种司马秤并非装饰品,而是实用物,主要用来称黄金、人参等少量、贵重物品的,称完了就用象牙算盘计价。此外,也有单独的“迷你型”算盘,便于携带,堪称中国早期的“掌中宝”。 按照古代民俗,算盘档数几乎都是基数,如5档、7档、9档,最多到21档,一把偶数档的算盘引起记者的好奇,该算盘置于精美的樟木盒内,共有6档,寓意“六六顺”,长宽均10厘米,成正方形,盒中还有放毛笔和砚台的位置,形成一套珠算记录工具。 城市拆迁中“拣漏儿”旧算盘 邹永生告诉记者,自己最初的爱好是收集清代的古董算盘,这类算盘的特征是小而精美,大多非作坊批量生产,而是有钱人特地定制的。尤其是广东早期生产的算盘,多用酸枝、红木、紫檀等木头质地,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时期他收藏遵循“少而精”原则。 2003年康王路拆迁时,很多西关人家在搬迁过程中将大量的旧家具抛弃,有个专门收破烂的人向搬迁居民收购了上千个旧算盘,其中很多已经破旧不堪,邹永生从中选出100个红木算盘,以清末民初时制造的居多。此举使他的算盘专项藏品剧增,同时也让他开始了“拯救算盘”行动。 “十个算盘九个坏”,学过木工、机修工的邹永生专门购买了一套进口铁钻等工具,并且还自制酸枝粉,开始为算盘“做旧”。如果是算盘的四个包铜角坏了,就需要找到合适的铜片,先“返古”成早期时候的样子,然后在铜片上钻上80多个孔,接着在木头上钻同样数量的孔,都是精细的手工活,最重要的是“做”出历史痕迹来,也就是“修旧如旧”,难度很大。遇到其他的损坏,如换档、换珠,象骨架、酸枝架等,买不到配件,邹永生就要重新予以制作。 正在筹建私人民俗风情馆 邹永生表示,时下他正在筹建一座私人民俗风情馆,准备用300个古算盘作天顶,让算盘“飞”上天,寓意“天算胜人算”,此外用3000块明代青花“寿”字瓷片装饰风情馆的墙壁,这些瓷片取自明代各窑口生产的瓷碗底部的“寿”字,每个“寿”字均不雷同,洋洋大观既汇集了各种陶瓷,又集中了各类书法。馆内则展出他的一些成规模的民俗藏品,如形形色色的铜锁、铜帐钩;铜、木竹子、藤、酸枝的茶桶;各种风情的拐杖、婴儿椅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