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典幻术:剑丹豆环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傅起凤,徐秋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ISBN:9787505963900 出版时间:2009-07-01 版 次:1 页 数:250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艺术 > 民间艺术 内容简介幻术是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的表演艺术。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它源于远古巫术,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先人智慧的提炼,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汉刘向《列女传》记载公元前1600年,夏癸(桀)的宫廷中已有奇伟之戏演出。后简称“奇戏”或“幻术”,民间多称“戏法”。先秦至两汉奇戏大为发展,成为汉武帝百戏盛会的重要支柱。是最早登上中外文化交流舞台的表演艺术。3000多年来,它不断吸取中外文化之精华,持续发展,至19世纪末,据《鹅幻汇编》的不完全统计,已有各类幻术320余套。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幻术发源地之一,中国幻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内容丰富多彩,流布广泛,影响远大,自成一个学派,独树一帜。它贴近生活,平中出奇见巧,重视高难技巧的提炼,重视综合艺术手段的运用。“剑、丹、豆、环”是中国古典手彩幻术的代表之作。它体现了中国幻术千锤百炼的过硬功夫,是饱含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表演艺术,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值得倾力继承与弘扬。然而时过境迁,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演出形式和技艺已不复存在,或者面目全非,甚至夹杂着一些糟粕,尤其近百年来技法散失,会者不多,东鳞西爪,乃至遗忘了它的源流,跌到了失传的边缘。北京杂技家协会和北京魔术师俱乐部的同仁认为,对于这些祖先留下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抢救与保护。为此,北京杂协投入人力物力,首先把“剑、丹、豆、环”的原始风貌记录下来。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研究它的来龙去脉、创作思路、传统技法以及演进过程和革新创造等资料,汇编成册,以便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陈润华,北京杂技家协会秘书长。 傅起凤,魔术研究家艺术史学家。 徐秋,魔术研究家。 ·查看全部>> 目录中国古典幻术之珍——剑丹豆环(概逃) 1 说吞剑 吞宝剑的历史渊源 吞宝剑与吞刀吐火 吞宝剑的表演现象 吞宝剑的基本技法 2 说传丹 传丹的历史渊源 演绎道家吐纳之术的球弹幻术 月下传丹的表演现象 月下传丹的演练要点 月下传丹的创新与发展 3 说栽豆 栽豆的历史渊源 仙人栽豆的表演现象 仙人栽豆的道具与陈设 仙人栽豆的演练要点 有趣的三星归洞 仙人栽豆与杯球术 4 说连环 九连环的历史渊源 九连环的表演现象 九连环的制作方法 九连环的演练要点 九连环的国际交流 5 文献摘编 仙人栽豆的技法细述 九连环的技法细述 附录中国历代纪元表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幻术是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的表演艺术。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它源于远古巫术,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先人智慧的提炼,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汉刘向《列女传》记载公元前1600年,夏癸(桀)的宫廷中已有奇伟之戏演出。后简称“奇戏”或“幻术”,民间多称“戏法”。先秦至两汉奇戏大为发展,成为汉武帝百戏盛会的重要支柱。是最早登上中外文化交流舞台的表演艺术。3000多年来,它不断吸取中外文化之精华,持续发展,至19世纪末,据《鹅幻汇编》的不完全统计,已有各类幻术320余套。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幻术发源地之一,中国幻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内容丰富多彩,流布广泛,影响远大,自成一个学派,独树一帜。它贴近生活,平中出奇见巧,重视高难技巧的提炼,重视综合艺术手段的运用。“剑、丹、豆、环”是中国古典手彩幻术的代表之作。它体现了中国幻术千锤百炼的过硬功夫,是饱含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表演艺术,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值得倾力继承与弘扬。然而时过境迁,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演出形式和技艺已不复存在,或者面目全非,甚至夹杂着一些糟粕,尤其近百年来技法散失,会者不多,东鳞西爪,乃至遗忘了它的源流,跌到了失传的边缘。北京杂技家协会和北京魔术师俱乐部的同仁认为,对于这些祖先留下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抢救与保护。为此,北京杂协投入人力物力,首先把“剑、丹、豆、环”的原始风貌记录下来。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研究它的来龙去脉、创作思路、传统技法以及演进过程和革新创造等资料,汇编成册,以便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