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共岳阳市委办公室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 |
释义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加快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建设民本岳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1.重大意义:志愿服务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和理念,是公民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社会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对于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群众参与公共管理、服务社会发展大局,提高公民素质,实现在民本岳阳和谐崛起道路上新的更大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社会化、事业化、公益化、规范化运作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全市建立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党政领导、各方参与、组织完善、制度健全、服务多元、实效显著”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3.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不断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成立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成立市志愿者协会(群众组织),下设各类志愿服务总队,进一步整合志愿者资源。县市区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志愿服务站,并与辖区单位共建志愿服务队伍。机关团体、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要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强化各类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积极推动志愿者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系统化发展。 4.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团运作、公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创新志愿服务的招募、注册、管理、评价、激励等机制。完善经常性招募机制,规范招募选拔标准,拓展招募信息发布渠道,逐步实现从组织系统招募为主向以社会公开招募为主的转变。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完善注册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注册志愿者的个人志愿服务档案,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提供有效对接平台。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流程,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服务过程与服务目标的统一。逐步建立志愿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5.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展和壮大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鼓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探索通过网络开展志愿服务的有效方式,建立网络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各类专业人士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主体多元化。健全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制度,定期向志愿者传授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志愿者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志愿者骨干队伍建设,发展壮大以资深志愿者为主体的骨干队伍,着力提升业务骨干的项目策划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6.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巩固志愿服务传统项目,提高项目质量,扩大覆盖范围,增强其在助老、助残、扶贫、环保、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作用。推动项目创新,积极拓展消防宣传、禁毒防艾、心理疏导、节能减排、治安维稳、社区矫正、应急处置等志愿服务新兴领域。加强项目征集、开发、管理和评估,建立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在纪念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旅游景点、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和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公益事业单位创建一批志愿服务活动基地。 7.深化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组织、机制、队伍、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纵深发展。依托辖区学校、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助老、帮残、扶困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一帮一”、“多帮一”、“邻里互助”、“爱心超市”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经常化、大众化。 8.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以城带乡的原则,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基层发展。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志愿者行动、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远程教育志愿者行动、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等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文化、卫生、法律、科普、农技等志愿服务,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 9.加强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学校要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鼓励在小学生中开展“亲子义工”活动,促使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志愿服务。鼓励将中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情况与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相结合,积极培养志愿服务事业的后备力量。鼓励高校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10.提供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认真总结国际龙舟赛、奥运火炬传递、湘商大会、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全省旅游文化节等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切实组织好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的志愿服务,动员志愿者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为大型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以服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创提质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公共秩序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志愿者到公共场所、道路交通和赛会场等重点部位,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努力创造规范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 四、优化志愿服务发展环境 1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志愿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实。要在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办、共青团、民政等部门的作用,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格局。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广泛动员党员和国家公务员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列中,使之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关工委、教育、工会、妇联、残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单位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2.增加经费投入。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做法,将部分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委托志愿者组织来实施。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保障范围,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募集为主要来源、志愿者组织所在行业为依托的志愿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热心人士资助志愿服务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解决志愿服务管理的专职人员、专用场地、专项经费等“三专”问题,实现志愿服务的事业化、专业化、常规化。 13.健全激励机制。健全志愿者服务证书制度、星级认证制度和奖章授予制度,依据志愿者服务时间和业绩定期进行评定。制定落实志愿服务激励政策,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将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和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 14.培育志愿文化。将志愿精神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教育、学校教育和公务员培训中,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度。进一步丰富志愿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打造一批志愿文化精品。积极倡导广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和支持志愿服务活动,为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发挥重要示范作用。切实加大对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提高志愿文化的社会渗透力和影响力。 (此件发至县团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