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致知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
释义

基本信息

书名:致知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

作者:蓝劲松

丛书:高等教育研究丛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107-20890-4

出版时间:2008年5月第1版

定价:2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体现了近年作者在负责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批准号:EIA01045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02JA880023)及厦门大学国家“985工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批准号:B2005302)当中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简介

蓝劲松 江西省万载县人。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中学任教。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暨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涉及高等教育、战略管理、社会心理、行动哲学等。在清华大学执教“高等教育学”、“社会心理学”、“大学原理”等课程。著译有《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一流大学 卓越校长──麻省理工学院与研究型大学的作用》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目前主持的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国际竞争力背景下的大学发展研究”、清华大学亚洲基金课题“行动学(Praxeology)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等。

目录

导 言

第一篇 大学之道

第一章 别国的大学与我们的大学

──中西大学起源线索纵横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西方大学的起源线索

第三节 西方大学的实践模式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中国大学源流概观

第五节 中国大学发展个案

第六节 基本结论

第二章 大学的人学基础

──论人的本质、结构与特征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的本质与结构

第三节 人的特性

第四节 简要结论

第三章 大学办学的思想框架

──论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操作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西方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

第三节 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

第四节 大学办学理念系统及其操作

第五节 大学办学的四大要项

第六节 余论

附 录 大学“第四职能”述评

第二篇 大学管理

第四章 大学战略:理论与实践

──大学战略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第一节 战略管理理论的再认识

第二节 国际大学战略管理进展

第三节 大学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第四节 大学战略规划的模式

第五节 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的辩证法

第六节 中国高校战略管理现状

──中国40所重点大学战略规划的基本情况及再分析

第五章 大学政策:教学激励的历史反思

──对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综合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政策出台的宏观背景

第三节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政策的定性分析

第四节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政策实施结果的定量考察

第五节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大学法制(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体制之宏观比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之比较

第三节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之比较

第四节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投资(筹资)体制之比较

第五节 几点启示

第七章 大学法制(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

──论中英两国大学学院制及导师制之异同

第一节 学院是什么

第二节 大学学院设置的时间序列比较

第三节 学院在大学的作用比较

第四节 大学与其学院分工之比较

第五节 大学导师制的中英比较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三篇 多元推进

第八章 国际政治与大学发展之关系

──以海峡两岸大学尤其是民办大学发展为重点进行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问题

第二节 论点及其依据

第三节 余论

附 录 SCI各国(地区)论文发表篇数及名次

EI各国(地区)论文发表篇数及名次

SSCI各国(地区)论文发表篇数及名次

A&HCI各国(地区)论文发表篇数及名次

第九章 从北京到新竹

──海峡两岸“清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海峡两岸“清华大学”发展状况之差异

第三节 海峡两岸“清华大学”院系设置分析

第四节 海峡两岸“清华大学”规模变迁分析

第五节 海峡两岸“清华大学”的师资状况分析

──以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师资状况为例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附 录 行胜于言

──清华校风探析

第十章 各得其所,共同发展

──法美两国大学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法国和美国加州的社会经济背景

第三节 法美两国的巨型公立大学模式

第四节 从EP到Caltech:法美两国的精英大学模式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附 录 美国工程院院士分布:拥有工程院院士超过10名的大学

美国科学院院士分布:拥有科学院院士超过10名的大学

第十一章 大学校长之学术背景

──对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校长的教育背景与工作背景的综合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

第三节 中国研究型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

第四节 综合比较及其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二章 大学评价之再评价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述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的方法

第三节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的原因

第四节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行类别的类目

第五节 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的评价

附 录 美国最好的50所国家级大学(2001年)

第四篇 大学、大师与大作

第十三章 大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观察

──世界一流大学散论

第一节 世界一流大学的空间分布

第二节 世界一流大学的用人标准

第三节 世界一流大学的筹资战略

第四节 世界一流大学的运作机制

第五节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方法

第六节 世界一流大学的美中不足

第十四章 论大师与大作

第一节 大师:本质与类型

第二节 大师之贡献

第三节 成就大师之外在条件

第四节 大师之精神支柱

第五节 大作之是

第六节 大作之非

附 录 罗伯特·唐斯: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

后记

书摘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起源,每一个国家的大学也有自身的起源。大学的起源有先有后,发展有快有慢,它们共同组成了动态的全球大学系统。中国正在建设自己的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建设一方面需要通过国际比较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就是要从自身的历史与现状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特色。大学发展的历程总是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无视大学自身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环境变迁,就无从理解大学行为并建构大学未来。

有关大学起源的研究资料可谓汗牛充栋,那么为什么还要在这里来考察这样一个意义重大且内涵丰富的问题呢?道理很简单,人们需要了解以下三个问题:中国的大学是怎么来的?当前现实如何?未来的路又怎么走?一般人或许都知道,大学不是中国的“土特产”,而是“舶来品”,是“维新变法”的遗产。但要了解厘清中国大学的起源线索,就必须了解中外各国文化的发展背景尤其是世界大学的起源,了解其他国家的大学是怎么来的,存在哪些发展模式,由此才能在一种全球战略思维中确定中国大学的未来走向。

常识告诉我们,一所大学的历史越长,其培养的学生就越多,文化积淀也越深厚。因此,从校史专家到普通学生都有一种“寻古冲动”,试图从大学的起源上获得一种崇高的历史感。这也就不难理解,大学的起源通常往前推而不是往后撤。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勾勒西方大学起源的历史线索基础上,简要考察中国大学的起源线索与发展模式,并进行两者之间的简要比较分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