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丹凤门
释义

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火车站之北,自强东路东段和二马路之间。1957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钻探,受居民住宅所限,当时只探出了3个门道,明确了丹凤门遗址的位置。

简介

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火车站之北,自强东路东段和二马路之间。1957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钻探,受居民住宅所限,当时只探出了3个门道,明确了丹凤门遗址的位置。

近年的考古挖掘表明:丹凤门的门道为 5 门道,和历史的记载相符;

“天子五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规模比北京天安门还大。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钻探和发掘结果表明,丹凤门基址主体(包括护基和散水)东西长75、南北宽33米,由门道、隔墙和墩台3种夯土结构浑然组成。门道共有5个,除西边的3个门道及其相邻隔墙和西墩台保存较好外,其余的门道、隔墙和东墩台皆遭严重破坏,钻探发掘可知东部外轮廓与西部大致对称。保存较好的3个门道均宽9.4、残存进深23、隔墙宽3米,门道地面较平整,局部可见有均匀而密集的圆形小夯窝。门限位居门道中部偏南约4米处,现存的3个门限坑东西处于同一直线上,坑内皆有残存火焚后余留的木炭块,门限两侧置有石门砧。门道两侧的夯墙下皆置有南北向排列的长方形排叉柱坑,个别柱坑中尚保存有未曾移位的石础,顶面中央凿有长方形的卯眼。西墩台夯基南北长33、东西最宽处15.6米。其西南部转角与城墙衔接处唐地面保存较好,局部残存有包壁砌砖。由此可知,丹凤门主体基台外壁应是以长方形砖包砌而成的。 右图为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先生复原的丹凤门。

基址主体两侧与城墙和马道相连结。东、西城墙均宽9米,其中东城墙遭毁殆尽,西城墙保存较好,残存高于唐地面约1米。东、西马道紧贴城墙北侧,与东、西墩台相接,长皆54、宽3.5米。东马道破坏严重,西马道保存稍好。

出土遗物以建筑构件为主,尤以长方形砖、板瓦、筒瓦和莲花纹瓦当居多,也有少量的绿釉琉璃瓦、鸱尾、铁泡钉和石构件残块。部分砖瓦上戳印有纪年文字,其中一瓦块上有“?宝”字样,应是玄宗时期修缮丹凤门楼的珍贵遗存。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些陶瓷器残片,其中一件白瓷碗底部刻有“官”字款,尤为珍贵。

历史沿革

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大明宫的正南门,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是大规模营筑大明宫时,于大明宫南墙也即长安城北郭墙东段开辟修建的。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名“明凤门”,不久复名“丹凤门”。自建成之日起,丹凤门就成为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在大明宫诸门中规格最高。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

2010年10月丹凤门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内部设置为一楼是多媒体展示大明宫与丹凤门,二楼东边是大明宫文物展示区,西边是丹凤门遗址参观平台。门票免费,每日限参观2000人,每15分钟60人进入参观。只在周末需排队进入,建议若条件允许,在周内参观。

地理位置

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火车站之北,自强东路东段和二马路之间。1957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钻探,受居民住宅所限,当时只探出了3个门道,明确了丹凤门遗址的位置。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工程

丹凤门遗址保护工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担纲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总公司承建,是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公室启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占地面积76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74平方米,自今年3月29日开工以来,历经9个多月,投入文物保护资金1.3亿元。它建成后将成为未来西安市的地标建筑,对完善西安市大明宫——火车站——大雁塔这一城市轴线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的建成标志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开始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