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大学动物医学系 |
释义 | 动物医学系创建于1934年,其前身是国立浙江大学农业动物学系。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后,并入南京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1960年恢复招生至今。 动物医学系涵盖3个二级学科(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预防兽医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4人,23名教师中7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主要教学机构为三个学科组(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学院实验中心辖下的五个实验室(动物解剖实验室、生理科学实验室、显微形态实验室、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和兽医临床实验室)、一个动物医院(浙江大学动物医院)和十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主要研究机构为浙江大学动物预防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与兄弟院系共建)。 设有动物医学一个本科专业,属于理Ⅱ类,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养具有动物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研究、管理业务部门及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研究、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本科人才。 预防兽医学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方向包括:动物免疫生物工程与疫病防治、动物病毒与生物技术和人畜共患病病原生物学与控制。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和方向有:基础兽医学专业(畜禽生殖干细胞发育、分子兽医药理学、动物基因表达和泌乳调控等研究方向)、预防兽医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应用生物技术、动物流行病防治、动物性食品生物安全等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学专业(天然药物与动物疾病防治、动物繁殖疾病及其防治、临床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方向)。 动物医学系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畜禽生殖机理,动物细胞功能调控,兽医分子药理学,动物基因表达,动物病原生物学,动物性食品安全,动物免疫生物工程,动物传染病(包括人畜共患病)防疫检疫与控制,小动物疾病诊疗,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等。在畜禽生殖机理调节、动物性食品安全、动物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奶牛疾病防治、天然药物与动物疾病防治等领域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动物医学系十分重视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己与美国、日本、芬兰、瑞典等国家和国内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关系。 经过动物医学系广大教职员工几年不懈的努力,动物医学系正在高速地发展,尤其在科研经费总量、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数、SCI论文数和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大幅增长。 全系师生员工正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努力把动物医学系建设成为一流的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