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尚志传奇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者:周莲珊 (作者) 出版社: 辽宁少儿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1月1日) 丛书名: 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 平装: 19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31554437, 9787531554431 条形码: 9787531554431 内容简介这本《赵尚志传奇》由周莲珊著,讲述的是: 赵尚志出生于辽宁朝阳,从小立志。中学时代就投身民主革命,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员。九一八事变后,他拿起枪杆,发展武装,与日寇展开斗争。他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东北抗联第三军,攻打宾州城、激战三岔河、智取五常堡……威震北满。他运筹帷幄,在敌军围追堵截下,转战哈东,队伍和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后身陷日寇而布下的罗网,为家国英勇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编辑推荐赵尚志,辽宁朝阳人。从小立志报国,中学时代即为救国而奔走。九一八事变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抵抗日寇的斗争,建立起大规模的抗日队伍和广阔的抗日根据地,领导抗联第三军在北满与日寇展开顽强的斗争,因战功卓著而名垂青史。 这本《赵尚志传奇》由周莲珊著,讲述抗日英雄赵尚志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周莲珊,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短篇小说《雪狼白蹄儿》2000年获全国第八届冰心儿童文学奖,2003年短篇小说《送白狐狸回家》获全国首幅“中日友好儿童文学奖”一等奖。出版童话集《美人鱼欢欢》、长篇历史故事《将军少年时》、儿童绘本《小黑的秘密》、长篇励志版名人传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长篇小说《青春往左风景在右》《走过凋皮的日子》等。 目录总序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第一章 有志不在年高 1 乡儒的儿子 2 路见不平 3 读万卷书 4 父亲的清乡自治会 第二章 少年多磨难 5 远走他乡 6 沿街叫卖 7 生活的艰辛 第三章 许公风云 8 读书为报国 9 偷梁换柱 10 走向革命的道路 第四章 黄埔军校的日子 11 软磨硬泡 12 苦练本领 第五章 身陷牢狱 13 回到故乡 14 生死考验 15 囚犯的斗争 16 无罪开释 第六章 再陷牢笼 17 “外交协会”事件 18 打不服的硬骨头 19 铁骨柔肠 第七章 牛刀初试 20 颠覆日军军列 21 走向抗日战场 22 攻打巴彦县城 第八章 矢志不渝打鬼子 23 “朝阳队”里的喂马人 24 巧施妙计突重围 第九章 珠河星火 25 鸣枪宣誓 26 “文明胡子” 27 凡是抗日的都是兄弟 第十章 三场硬仗 28 木炮显神威 29 激战三岔河 30 智取五常堡 第十一章 敌人的阴谋 31 忠孝不能两全 32 镇压九江队和黄炮 第十二章 肖田地之战 33 望月的毒计 34 赋词明志 35 战马计 第十三章 游击队和根据地 36 抗联的妈妈 37 哈东是我家 第十四章 冰天雪地是战场 38 转战北满 39 三双手握在一起 40 “密营” 41 红旗映白雪 第十五章 威震敌胆第三军 42 枝繁叶茂 43 骑兵,奇兵! 第十六章 生死较量 44 冰趟子之战 45 逊河遇袭 第十七章 百折不挠 46 异国被囚 47 战斗不息 第十八章 血染梧桐河 48 布下罗网 49 英雄的尊严 编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历史背景赵尚志原籍山东齐东县李金庄,五始祖赵学搬家热河向阳县南八道村,曾祖父赵国昌有三子,宗子赵松年因无儿,过继二弟的次子,五岁的赵振铎为子,赵尚志就是赵振铎的第三子。 赵尚志是著名的抗日英烈,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9·18”事变后投身抗日武装斗争,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是东北抗联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获释出狱。不久满洲省委任命他为省委军委书记,负责领导抗日武装工作。1934年3月末,联络了二十余支抗日义勇军,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他被推选为司令。后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他任司令。1935年4月,根据满洲省委紧急通知精神,他当选为北满临时省委执行委员会主席。1936年1月,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成立,他任总司令。他在统一指挥军事行动,统筹安排给养,培养和调配干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开辟了清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十余县为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军医院,还建立了政治军事干部学校,他担任校长。1936年8月间,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下辖七个师,全军约六千多人,活跃在松花江两岸二十多个县境内。1939年后,由于日伪军连续派重兵“讨伐”,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敌人曾悬赏一万元,通缉赵尚志,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一两银。”敌人还多次派遣特务奸细混入抗日军内部,企图暗杀他,均未得逞。他一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在党内针锋相对的和王明、康生等人“左”倾路线做斗争,因而曾两次被错误的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军内职务,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依然对党赤胆忠心,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1942年1月,他带领小分队从苏联回到东北,在梧桐河一带活动。2月12日在袭击梧桐河警察分所时,被乔装成老百姓的特务击伤腹部,昏迷中被俘。他伤势十分严重,敌人决定对他进行突击审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他对审讯他的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说完了他狠狠地瞪着审讯他的敌人,闭口不语——他英勇牺牲了,全国解放后,黑龙江省珠河县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珠河县改为尚志县。 赵尚志被杀害后,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庆功,将他的躯体扔进松花江冰窟,2004年,赵尚志的的颅骨在长春护国般若寺被发现,2008年10月25日,赵尚志的颅骨安葬于烈士家乡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烈士陵园”,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出席了安葬仪式。 陵园由墓室、塑像、纪念碑、广场、陵园门、环境绿化区等构成。陵园门口六十二步台阶,寓意赵尚志颅骨六十二年后被发现;纪念广场长宽均六十二米,契合六月二日晚六时二十分找到赵尚志颅骨;纪念碑高十四米,寓意东北十四年抗战胜利;菱台形墓室底是二十四米的正方形,寓意方方正正,墓室斜边长十米,同底边相加为三十四米,寓意赵尚志三十四岁牺牲;墓室由黑白大理石罩面,寓意赵尚志一生战斗在黑山白水之间。 1916年为躲避反动官府迫害而逃亡到哈尔滨,1958年逝世,享年87岁;1997年农历10月1日,应赵家亲属的要求,赵振铎和夫人张效乾的骨灰由哈尔滨市向阳山革命公墓迁回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在将军山上按照民间朴素的方式修建了坟莹,赵振铎生前有遗嘱,如果找到三子尚志的颅骨就要葬在父母身边。为了满足赵振铎的遗愿,由朝阳市在与赵尚志烈士陵园相毗邻的南侧修建了赵振铎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