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常镇 |
释义 | 城镇概况五常镇隶属五常市管辖。位于市境中西部,为五常市城区。拉滨线铁路经此设站。五常镇,旧称“欢喜岭”。据新编《五常县志》载,“约1600年前,在今镇西南出现猎窑,渔猎人过往休憩,颇感欢喜,故称此地方为‘欢喜岭’”。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五常设治前,即已形成街市,有东西大街一条,“商贾萃集,人烟较密”。吉林将军奏请,拟于五常设置州治后,即派员到五常堡和欢喜岭勘察。因五常堡城规模狭窄,人烟稀少,而欢喜岭地方街市宽阔,且地处五常堡、山河屯中间,故选定为五常厅址,修建衙署、仓库、监狱等。清末民初,为五常府城。1913年改为五常县后,遂为五常县城,设第一区。东北沦陷后,初属第一保,后改为城厢联合保,1939年7月设置五常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五常镇。1947年改为城关区,后改为第一区。1955年设置五常镇。1958年秋,改称五常镇人民公社。1964年10月,将杏花、九三两个生产大队划归工农乡管辖。1980年恢复五常镇称谓。 五常镇地处拉林河东岸,境内地势平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城区规模不断扩展,人口迅速增加,县属工商企业主要集中于镇内。镇办工业有童鞋厂、针织厂、服装厂等,羽毛画、柳编等工艺品,负有盛誉,销往国外。1992年镇办工业总产值达8950万元。镇郊有耕地1.9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全镇总面积33.8平方公里,共辖8个街道和团结、镇西、西郊、桦树、新生、杏花、王家等7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万人;朝鲜、满、回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7%。镇政府驻地南三道街。 城南杏花山概况城南杏花山,林木葱郁,风景秀丽,山上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