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自先 |
释义 | 张自先(1830—1865年)。男,清代长武县枣园村人。父张相寅,靠种田出卖苦力为生。自先居弟兄5人之长。幼读私塾,粗通文墨,中途辍学,在家务农。他为人正直,急公好义,路遇不平,挺身而出,常为乡邻说公断直,排难解讼。 清同治四年(1865年),长武一带,兵连祸结,田园荒芜。县衙官吏趁火打劫,横征暴敛,敲诈勒索。知县王鸿儒勾结地方士绅,三里局设草料支应局。巧立名目,加倍摊派,轮番征收。衙役差人奔窜四乡,绳捆索绑,催粮逼款。饥民揭账累债,拼力完纳。翻沟越岭,驴驮人背,草料送到时,差人不按斗,不过秤,用脚一拨,凭口报数,“眼睁睁活亏人”。乡民稍有怨言,就被拷打责罚。草料堆积如山,官绅明抢暗分。流传民谣“驴驮准一半,人背不上算。官员大发财,百姓筋骨断,何日天睁眼,除掉狗赃官。减轻粮和款,过个太平年。” 张自先目睹贪官污吏巧取豪夺的罪恶行径,耳闻乡民叫苦连天的哀怨悲声,发誓要为长武三里百姓出气。他找到家住县城的妹夫张班先,计议良策,联络乡民,决心袭劫草料局。一天夜里,张自先、张班先用鸡毛传帖发出举事暗号。黎明,各乡百姓掂着镢头、铁锨、刀矛棍棒,从四面八方涌进县城,直扑草料局。齐声呐喊,赶走差吏,没收账簿,砸毁斗秤。大街小巷人流潮涌,汇集城内衙门口。张自先登高一呼,乡民一哄而上,又把县衙围得水泄不通。人人叫骂泄愤,个个挥拳助威。县知事大惊失色,走脱不得,只好硬着头皮出面应付。张自先挺胸昂首,跨上大照壁前台阶,扯住知县据理质问,知县无言以对,俯首躬腰假惺惺地当众保证:扯销草料局,查办差吏。免除各项附加税,草料收支账由百姓选出人员核查议决。三日后布告民众,并声称愿以人格担保。 事后,知县暗报诬枉乡民反叛,首列二张罪在不赦。邠州知州不敢公开缉拿,定毒计,设陷阱,由州官派人邀请二张“赴宴”。百姓劝说不能贸然前往。张自先却说:“既被相请,不去反说我等怕他。就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大不了要命一条!”二张乘马扬鞭直奔邠州大堂,只见刀枪森严,酒菜齐备,却迟迟不见州官。二张情知中计,怒火填胸,掀翻桌椅,骂不绝口,当场被差役捉拿捆绑,暗地杀害。张自先年仅35岁。 张自先、张班先殉难邠州,百姓无不悲伤义愤,官府差役四处抓捕参与闹事的无辜乡民7人。陈邦彦在押赴邠州途中,夜宿亭口店房,服毒自尽;安钢嘴、丁卜子、赵周死于乾州大狱;常学谋、武登仙、田生玉被“发流”充边。 长武三里百姓怀念死难英烈,到处告状申辩鸣冤,以求昭雪。后任州官迫于众怒难犯,为二张正名,树碑于西街城门口,誉为义勇人士。县衙亦为同案殉难英烈刻制木牌位,设忠烈堂于鄂公祠,供民人四时凭吊祭奠。直到民国初年,每逢春节县署照例举行公祭。民国十五年,忠烈堂被驻军焚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