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掖金经
释义

概述

张掖金经,指张掖市博物馆所藏明代英宗正统年间用金泥抄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此经为当时镇守张掖的太监王贵依据《永乐北藏》中的经书出资延请书家抄写,采用了名贵的绀青纸和金泥,因而整部经书华美异常。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

缘由

明成祖朱棣为笼络民心,登基伊始就采取了诸多手段,向全国各地颁赐佛经是其中的一种手段。《永乐北藏》应运而生。《永乐北藏》,的全名是《大明三藏圣教北藏》,是相对于在南京的刻版印刷的佛经而言的。这部佛经从永乐八年在北京正式开始雕刻,到明英宗正统五年完成,前后历时30年时间,内容主要集中了经、律、论三大部,共收佛经1621部,6361卷。经书为折装本,不同于日常所见的线装古籍。当时,为了显示大明王朝的皇家气魄,这套经书加大了字体版心,每版25行,每页5行。采用蓝稠封皮,而且每页首卷前面都有一个场面宏大的现法图。

正统六年初,第一部份由明皇室颁赐给张掖大佛寺的佛经首先运抵到了甘州城内。这部佛经是《大般若波密多经》。从北京到张掖路途遥远,当时人们经过5年的艰苦跋涉,才将全部经书运到了张掖,随后明英宗的圣旨也就到了。那个时候陕甘为一体,故而在圣旨中说,安置在陕西甘州卧佛寺,严禁纵容闲杂之人和僧侣观玩。

当正统十年首部经书《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运抵张掖以后,引来各方面的关注,这同样引起了驻守张掖太监王贵的注意。由于明代皇帝比较宠信太监,在全国各地安插了不少的太监,让他们监督地方的文武官员。王贵在督修张掖大佛寺殿堂时,自然免不了和佛经接触,尤其刚刚运回来的《大般若波多罗密多经》,他们成为首批读者。经书精美的装潢、宏大的讲经场面,流畅的字体,打动了这位“贵人”。同时也具有向皇帝表明忠心的目的。这位太监决定出资,抄写《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很快组织起了一个写作班子,这里面有书画高手,也有抄写高手,自然也少不了装潢高手。整整600卷的《大般若经》,至少用去三四年时间才完成。可惜的是,那位出资的太监没能看到金经完成就去世了。然而人们依然按照计划完成了经书的抄写。

张掖大佛寺与金经

张掖大佛寺,始称“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的塑像,又被人们称之为“卧佛寺”。该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历时五载,至1103年竣工。其实,据人们推测,早在东晋时候,这里就是寺院了。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马步芳等人统治了整个河西走廊地区。为了以防不测,信徒们和大佛寺主持商议后,决定悄悄修建一座密室,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和金经藏在里面。 为了严格保密,密室的门就开在主持所住的小屋内。这个谜人们长久地保存了下来。一天天过去了,经书就这样保留下来。

1972年,张掖县文化馆组织人修葺大佛寺时,人们打开最后一位主持姚尼姑住过的小屋后,发现小屋内有暗门,通过暗门,藏经的密室就出现在人们面前。据说那是一个夹墙形成的密室,十几只一人多高的木柜一字排开。这个传奇般的护宝故事,不仅将一部佛经完整地留给了大佛寺,而且也让大佛寺充满了传奇色彩。

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般若经(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经典。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