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惠长故居 |
释义 | 张惠长故居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大环村,建于民国初年,故居坐北向南,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主楼为仿西式砖木两层建筑,左边为三层碉楼式筑构。故居已严重破损,为村委会使用。 张惠长(1900~1980年),中山火炬高技术开发区大环村人。年幼时随父到了美国,青年时参加国民党在纽约的空军学校,是第一期毕业生。1921年与全体同学返广州,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的侍从武官,参与北伐。1922年孙中山创立航空局,杨仙逸任局长,组成两个机队。张惠长担任第一机队队长。1928年,张担任航空处长,亲自驾机"广州号"环绕全国飞行一周,成功地完成了飞行全国的首创任务。同时,张还参与了和美籍工程师合作,制造了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一时,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航空救国的"航空热"。新建空军,参加了讨伐军阀沈鸿英部,迫使沈部溃退广西。此后,张参与在广州建设大沙头机场和白云机场的工作。1927年,张被委任为航空学校校长,从事训练飞行员的工作。1930年调任南京航空署署长。1931年再任广东空军总司令。1933年李济深在福建成立中央政府,张通电声援。年底,发动航校校长杨官宇等人,取道香港,往福建计划组织抗日空军。1934年1月13日,李济深的人民政府在蒋介石围攻下解散了,张等来到福建便折回广东,仍任广东空军总司令。淞沪之战,张曾组织广东空军北上抗日,支援十九路军。1935年调往古巴担任公使。1937年12月回国任中山县县长。在1938年、1939年日军袭击叠石、横门时,张亲自参与并指挥两地的保卫战。1940年奉命卸任。1945年7月,再次担任中山县县长,后到了台湾,不受国民党重用,只是一个挂名的国大代表。1980年病逝于台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