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山中学 |
释义 | 学校概况铜山中学座落在徐州南郊泉山东麓铜山新区,始建于1984年,1996年通过徐州市合格高中评估验收,2005年1月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占地113.4亩,建筑面积58615m,前部为教学区,后部为生活区,西部为运动区,布局合理。目前学校拥有教学楼2幢、综合楼1幢、学生宿舍楼4幢、学生浴室楼1幢,餐厅2282 m,拥有4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有物理实验室4个,物理仪器室2个,物理准备室2个,化学实验室4个,化学药品仪器室4个,化学准备室2个,生物实验室4个,生物仪器室2个,生物准备室2个,音乐教室9个,器材室1个,美术室14个,形体训练房1个,1200 m艺术馆一座,图书馆、阅览室计有1463.86 m,馆藏图书261900册,其中纸质藏书164269册,生均50.59册。2003年9月我校顺利通过了“省一级图书馆”、“省标准化实验室”的检查与验收,颇得专家好评。学校拥有学生电脑360台,多媒体教室24套。教育教学条件得以很大改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目前,校园内亭榭假山,回廊鱼池,景观别致,道路宽阔,绿地连片,鲜花吐艳,实现了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使我校逐步成为了一个“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文化校园”,学校得到了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学校目前共有60个教学班,共3151名学生。共有专职教师230人,高级教师89人,一级教师71人;研究生学历12人,本科学历218人,其中“333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县以上优质课获奖教师82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人,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6人。 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以“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理念,确立了“争创理念先进,内涵丰厚,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四星级高中”的办学目标,树立了“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思想和“认真做事,真诚做人”的价值观,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文明求实”的校风、“严谨热忱、踏实认真”的教风和“勤学好问,惜时守纪”的学风,形成了以整体优化的德育工作、严谨扎实的教学工作为基础的良好的工作局面和以群众性的体卫艺术工作为亮点的办学特色。五年来,高中毕业生合格率、优秀率和本科上线率逐年增加,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 校史沿革创建于1984年的铜山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也是一所充满勃勃生机和旺盛创造力的学校。 二十多年的风雨兼程,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邓小平伟大理论指引下,铜中人遵循德育为基础、教学为中心、艺术为特色、管理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思路,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的办学目标,历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改革中发展,在竞争中奋进,在创新中壮大。认真实施党建“核心工程”,切实加强以人为本的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工程”,着力于德育工作“五四三二一”的“龙头工程”,突出抓好以课程改革为主旋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动力的“重点工程”,积极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体制创新上,走出了富有铜中特色办学新路。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的办学条件、科学的学校管理、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办学效益,成为徐海大地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教育新星。 1984年建校。 1996年通过徐州市合格高中验收。 2000年通过省重点中学目标评估。 2005年通过省三星级普通高中验收。 铜中“三风” 校风:团结勤奋 文明求实 教风:严谨热枕 踏实创新 学风:勤学好问 惜时守纪 历任领导校长 副校长 任职时间 支部书记 任职时间 张英杰
曹召华
杜文新
王运东
铜山中学大事记一九八四年: 5月,由张英杰筹建学校,9月1日正式开学(招收高一新生三个班)。张英杰任校长,赵秉洪任副校长,叶遐林任教导主任,靳玉良任总务主任,校名为“铜山中学”。教学楼破土动工。 一九八五年: 代省司法部门开办大专班二个。学校大门竣工。 一九八六年: 教学楼启用,招收初中班。代办高职财会班1个。举办首届田径运动会。 一九八七年: 设立政教处,教导处改为教务处。建校三周年校庆。第一届毕业生,代徐师院,县教育局委培中文专科班二个。11日校办厂开办。参加首次教师职评。 一九八八年: 4月,自学考试铜山考点设在铜山中学。7月,办公楼破土动工。9月,9位教师被评为首批中学高级教师,李为恒任副校长 一九八九年: 8月,彭存忠任校党支部书记,赵克俭调县党校工作。叶遐林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学校自办幼儿园。 一九九○年: 9月,设立教研室。蒋继培调任铜山中学副校长。退休楼开工兴建。 一九九一年: 4月,部分校干、教师赴南京晓庄师范参观学习。八月,进行首次高一新生军训。11月,办公楼建成启用。 一九九二年: 5月,部分学生参加省第一届农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李为恒调任县教育局副局长。11月,蒋继培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张英杰因病休息。 一九九三年: 王慕启、孟广涵任学校副校长。学校被批准为省级会考考点,招收初一数学奥数班,艺术特色班各一个。 一九九四年: 9月,曹召华任校长,王广鹏任副校长,董维功任党支部书记。11月,易址重建校门,拆校舍50间,改建部分校墙。 一九九五年: 1月,新建改建教工宿舍33套,学生宿舍楼36间,退休教师宿舍楼启用,5月,举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歌咏比赛。9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金正洪来校作报告。 一九九六年: 3月,王慕启调任大许中学校长,孟广涵调任县职教中心任副校长。10月,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红军老战士黄星来校作报告。12月,学校通过“徐州市合格高中”验收。 一九九七年: 6月全校师生开展“迎香港回归”庆祝活动。9月,两个学生宿舍楼和学校餐厅启用。12月,部分师生赴山东台儿庄纪念馆参观学习。 一九九八年: 8月,新教学楼启用,建成教师宿舍2幢96套,建成一个标准运动场。 一九九九年: 5月,学校举行首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11月,举行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活动。著名志愿军老战士胡修道来校作报告。 二○○一年: 6月,举行庆祝建党80周年系列活动。9月,首次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10月,省教育厅殷天然处长来校视察。11月,省生物课堂教学观摩课研讨会在学校举行。 二○○二年: 5月10日杜文新任铜山中学校长。5月铜山中学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基地。8月20日王运东任铜山中学党支部书记,李志良任铜山中学副校长。5月铜山县软硬式排球赛在我校举行。12月徐州市音乐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12月28日江苏省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基地活动暨优课展示会在我校举行。 二○○三年: 1月省教育学会秘书长叶水涛来我校讲学。3月徐州市化学教学研讨会。8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庄寿强应邀来我校讲学。9月铜山中学被认定为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9月铜山中学通过省一级图书馆、省标准化实验室验收。10月铜山县2003年高考总结暨教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10月省教委工委书记葛高林同志来我校视察。11月铜山县公选副科级干部考试在我校举行。11月学校塑胶跑道竣工并投入使用。11月铜山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在我校召开。 二○○四年: 3月,获徐州市教育局“花园式学校”称号。9月,建校20周年。 二○○五年: 1月,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称号。7月,获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教育科研实验学校”。11月,获省高招办、南京军区空司“招飞先进单位”。 二○○六年: 3月,获铜山县教育局、文体局、卫生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特殊贡献先进单位”。5月,获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7月,获徐州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10月,“两权分离改革试验”终止。 二○○七年: 7月,获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体育道德风尚奖”。9月,获徐州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10月,获中央教科所“先进实验学校”。 二○○八年: 1月,再获省高招办、南京军区空司“招飞先进单位”。 9月,王运东同志任校长。 二○○九年: 9月,杨新明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办学条件铜山中学是地处苏北农村的一所普通中学,它位于铜山新区和徐州市区交界处。1984年建校,1996年通过徐州市合格高中评估验收。2009年荣获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合格学校。 铜山中学占地113.4亩,前部教学区、中部活动区、后部师生生活住宅区,布局合理。学校拥有教学楼2幢,综合楼、学生宿舍楼4幢,学生浴室楼1幢,餐厅可容纳3000人就餐,建有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学校建筑总面积为58615平方米,总绿化面积 14786平方米。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配套,拥有多媒体电教室24套,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10个,微机教室6个,音乐、美术、劳技专用教室计12个。学校配有360台电脑,图书室拥有图书164269册。全校目前共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51多名。学校机构完善,设校长室、校长办公室,下设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处、团委及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部。领导班子精干,师资队伍优良。校级领导4人,中层干部22人。全校在编教职工306人,其中专任教师 230人,其中高级教师 89人,中级教师 60人,初级教师 78人;研究生1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5.2%,本科生218人,全部达到教学要求。 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246万元新建了3个塑胶篮球场,建造了1个1200平方米的艺术馆。投入139万元信息化经费新增2个微机室,增添学生电脑140多台,数码投影机增加到25台,数码照相机4台,多媒体讲桌24台,激光打印机4台,此外还有大量体育、音乐、美术等教育教学设备。目前我校学生3151人,生用计算机360台,生机比达到9:1;师机比达到2:1;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24套,授课教室数与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配置之比达到3:1。学校拥有校园网站、教育管理系统和教学辅助系统,手段先进,网络利用率高,有效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开展。学校拥有藏书164296余册,生均图书比达到1:50,大大超过省规定标准。 学校目前共有60个教学班,共3151名学生。共有专职教师230人,高级教师89人,一级教师71人;研究生学历12人,本科学历218人,其中“333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县以上优质课获奖教师82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人,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6人。 另外,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独巨匠心,特色鲜明。近年来,学校投入75万元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可以说是处处是景,景随步移,目前已经行成了清风荷塘、移步小桥,林荫大道、紫藤花架、青松玉立等风景。每处风景都别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课余时间,师生三五成群,有的散步赏景,有的交流学习心得。师生们感慨地说,创建教育现代化不仅让老师能运用科学的手段教学,达到教育手段现代化,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师资力量学校目前共有60个教学班,共3151名学生,共有专职教师230人,高级教师89人,一级教师71人;研究生学历12人,本科学历218人,其中“333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县以上优质课获奖教师82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人,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6人。 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以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会议精神,根据铜山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人本主义办学理念,牢固树立“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思想,培育“自强不息,和谐共进”的学校精神,锻造“认真做事,真诚做人”的价值观,以稳定为基础,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主旨,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积极推行内部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启动现代化工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质量,全面提升学校档次,全面提高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铜山中学的教育事业做大、做强,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总体发展目标以人为本,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成社会影响强大,文化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 近期目标是:在巩固三星级的基础上,争创“理念先进,内涵丰厚,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四星级普通高中。 远期目标是:团结奋进,努力争先,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力争到2015年,把学校建成教育现代化、教学科研化、管理科学化、质量素质化、具有显著特色的五星级学校。 具体目标是: 1、教育理念时代化。学校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包括服务人员都能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在各自的岗位,身体力行,从而形成丰厚的具有鲜明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练内功、强内劲、有内涵,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2、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规模控制在60个教学班,每班学生不超过45人;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齐全,配置先进,对学校个性发展形成支撑。环境优雅,布局科学,成为江苏花园式学校。 3、队伍建设素质化。校长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高,专任教师达标率100%,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80%以上;优秀教师群体基本形成,大部分学科的教师在市、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不低于学校教师总额的10%;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医务室工作人员多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4、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让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深入人心;推行人文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完善;决策民主,校务公开,行为规范;不断丰富学校资源且能广泛运用。 5、素质教育深入化。确保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牢固树立“成人成才”的观念;进一步完善、丰富校本课程;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形成自己的特色;教科研气氛浓厚,成果丰硕,加大与各类学校的联系,扩大学校的开放度。 6、办学绩效特色化。在保持教育教学实绩稳步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完善我校的艺术教育,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上水平,争取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的影响,在省内具有示范性。 主要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办学思想体系,构建良好的导向机制,加大内部体制改革力度,构建坚实的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突出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办学目标,完成建造精美校园、锻造精良队伍、推出精致课程、实施精细管理、培育精品文化、全面提升质量六项具体任务,实施高品位生态校园建设工程、教师人才高地构筑工程、个性化校本课程研发工程、学校特色培育及辐射工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程等项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 2、全力推动“三名”工程健康有序地开展。即抓好“名生工程”、“名师工程”、“名校工程”。在三星级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做到特色鲜明,争创市内著名、省内知名、国内有名的品牌学校。 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着重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能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干部队伍和高素质、高学历、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并有20%的研究生学历比率;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80%以上,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工资总额的10%以上。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层面、多途径建立健康的明朗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有特色、有内涵。 5、加大教育现代化投资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建省内著名的花园式学校。 6、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绩效。 拓精神,为广大教职工拥护、信任,工作高效,管理到位,制度健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