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其二】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 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作品译文【其一】 华山生长高大粗壮的松树,即使霜雪漫天它们也亭亭直立。 天生百尺高大的身板,岂能为微风吹倒? 桃花李花艳丽娇娆,迷惑行人眼目。 一旦春去,便花叶枯萎,化为尘土。 希望你学华山顶的青松,千万别学那桃李。 只有受了委屈也不改心志,然后才知道君子之道。 【其二】 看到你骑着监察官骑的青白皮毛官马,就知道你要去太行山了。 那可是个山路崎岖颠簸的地方,你要保重身体啊,注意要全身而退才好。 我如丰年玉,却被弃置如秋田的野草。 咱们要相互鼓励,要做冰清玉洁的人,不要因为衰老而叹息。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