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亨应 |
释义 | 曾亨应(1617-1645)字子喜,号凤山。江西临川腾桥镇兰溪曾家村人。官至吏部文选主事。明末抗清义士。 父曾栋为明万历丙辰科进士,曾官居四川、广东、左右布政。大伯曾彬为明万历丙午年进士,官至云南石屏知州。三叔曾蠲为明崇祯进士,官拜贵州省布政司史。四叔曾轼也中进,先后任湖广、武昌、蒲圻县知县。曾家子孙亦多人考取进士,此外还有任知县、礼部主事、礼部儒士、吏部考选、通判者等,父子兄弟叔侄数十人同朝为官,显赫至极。 曾亨应从小知书达礼,才智过人。崇祯七年(1634)中进士,时十八岁。官至吏部文选主事。十五年,遭御史张懋爵弹劾陷害,被贬归乡。 在曾氏父子兄弟叔侄同朝为官时,也正是明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清兵入关,大举南侵,崇祯丁亥年,清兵包围贵阳城,曾蠲孤军奋斗到最后身边是剩数骑,知大势已去,便单枪匹马冲进敌阵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死。 南明弘光二年(1645年),江西各城大多被清兵攻占,曾亨应让其弟曾和应带著父亲到福建避难。曾亨应与艾南英和抚州知府揭重熙谋守城。亨应一日置酒宴客,忽清兵至;“宗族死者二十人、部卒死者三百余人”。亨应避石室,被从弟出卖,曾亨应及三子曾筠被捕。曾亨应对曾筠说:“勉之!一日千秋,毋自负”。曾筠说:好。父子先后不屈而死。其弟曾和应跳井自尽。曾轼同时死难。顺治二年(1645),清兵包围曾家村,抓获三百余人,全部处死。 乾隆四十一年,朝廷为了缓和民族矛盾,追封曾亨应为赐谥烈愍公,曾筠为礼部主事,曾和应为光禄寺正卿,曾轼赠光禄少乡,赐谥即愍公,俱入乡贤祠,祀忠义祠。史称“曾氏五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