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运输过程透明管理 |
释义 | 物流管理这个概念是70年代末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曾经火爆如已破的互联网泡沫一样。 很多其他行业的朋友对我说你们物流行业“很有前途”“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好像都很羡慕似的,可自己做物流十几年,当然明白这是外行人的恭维,但又怎能否认没有物流行业内部某些理论家炒作的因素呢?后来才理解了,原来“有潜力”就是落后的一种文明说法——和“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意思类似! 物流最原始的概念是物品的位置移动。这里我以水为例,过去人们需要到村口的井里打水,挑回来后倒入水缸存储,用的时候用瓢取用,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水的物流过程(叫供应链也可以)。在这里水桶、扁担、水瓢是运输工具(非机动,夜里还要带灯笼火把),水缸是储藏场所(仓库)。如果打水不是自己用而是要把水卖到富人家里,那就是从事水贸易(包括自己打井,雇佣劳力送水),水贸易的最后发展就是现在的自来水公司(运输方式采用了管道运输)和瓶/桶装水(安全的商品包装)。 运输过程透明化管理通过前边的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如果能够让运输过程对车队管理者和客户透明,就能够提升运输管理的效果并增加客户对承运商的信任,我们把这种运输管理理念称为“运输过程透明管理”。 这里我们集中阐述一下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理念。 首先,运输过程透明管理这个理念属于“过程管理”范畴,强调的是对整个运输过程的管理,而像“承包”、“定额”等管理则更注重对结果的管理,也就是说“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比传统的运输管理更加精细,当然也就需要更为完善的管理手段和体系。过去,很多公司采用承包的方法来管理车辆。承包有很多种,年租、月租以及按趟包运费等都属于承包管理。承包管理就像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交易——“谈好价,签协议,OK!”,属于最简单的末端考核型。包油、包维修等属于定额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比承包型细化了一些,但其注重的也是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而运输的质量更应该关注的就是过程。 其次,运输过程透明管理从涉及的利益三方——司机、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来看可以看出有三个层面。对司机来讲,这种管理更加人性化,司机的苦恼更加能够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可以称为人性化管理;对物流企业来看,由于司机的行为更加容易掌握,称为运输过程透明管理;而对于货主企业来说,物流企业的运作可以更方便的监控和约束,我们可以称为运输过程管理的透明化。 下面我们针对这三个层面来描述“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优点。 司机的感受——人性化管理 1、让管理者真实了解车辆运行情况 堵车、油荒等异常情况,可以非常方便地让车辆管理者真实了解,避免过去的误解和不必要的防范。通过驾驶室安装的视频终端(摄像头),管理者可以看到很多过去想了解但又无法了解的情况(在不依靠司机的前提下),真实了解路况对于作出正确的调度决策非常关键。 2、管理者通过GPS和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多的给予司机指导和帮助。 过去司机在选择线路时往往是凭经验和司机间的沟通来判断的,但经验往往没有即时性,每个司机的交往范围也不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判断经常出错,导致不应出现的运输困境。在2007年末期间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经营深圳—北京公路快速运输的物流公司有车辆从北京返回深圳,当时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未来1天河北大部、河南全部、山东局部、湖北北部有雾,就命令司机走东线返回(西线雾区范围大,而且气温低不宜散,而东部气温高,雾时短),可是司机听信老乡(也是货车司机)说东线也有雾就选择了西线(河南司机,西线比较熟),结果在豫南堵车近30小时,而后面的车因为选择东线只在济南附近停留3小时就再也没有出现堵车,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专业高效的管理者已经拥有了比司机经验更为宝贵的信息来源来为运输决策服务了。 3、一切调度指令都存储在服务器上,有据可查 在安装GPS短信终端的车辆里,管理者的一切调度指令可以在终端显示并保留在服务器上,而不是过去的电话调度无据可查,错误的调度指令将成为司机免责的重要证据,避免了不负责任的瞎指挥和推脱责任。 4、给司机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互联网与GPS终端的结合将出现专门服务于司机的网络运营商,让司机在路上也能进行餐饮、停车、维修、加油等服务信息的查询,极大的方便司机出行。 人性化的车辆管理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化解司机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且还为双方沟通和理解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将是未来运输管理要关注的一个主要方面。 车队管理方面——运输过程透明 1、实时监控 使车辆在整个运输过程里每时每刻都处于管理者的监控之下,车辆行驶的线路、速度和当前位置一目了然。 2、利于灵活调度 当所有车辆的位置和状态都可以随时掌握(不必依靠司机)的时候,调度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依客户需求对整个车队运输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 3、司机做假难度加大 有了对运输过程的详细了解(当然是通过GPS等技术手段),司机的很多花花肠子就失去了作用,车队管理者可以很方便的拿到司机做假的证据,从而使管理更加到位,处罚也能够让人心服口服。 4、历史数据保留完备 先进的GPS系统都有对历史数据的存储功能,与过去依靠司机手工记录、文员依据司机记录整理车辆档案的方式相比,这种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完整,而且易流GPS本身就具有数据整理形成报表的功能,这对车队管理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使得对司机的考核变得更加科学、更加细致,而又不会增加管理者的工作量。 5、降低管理费用 首先,不通过打电话给司机就能掌握车辆动态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通讯费用,而且易流GPS所具有的存储信息、自动报表功能又能省去很多的日常管理工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6、安全管理 GPS对车辆速度的记录(还可以设置超速报警)使管理者不用跟车就能够掌握每辆车每个司机的驾驶习惯(主要是车速控制方面),依此作为对司机的考核指标必然会减少因超速行驶导致的安全事故;厢式货车车门安装电子门锁和摄像装置并连接到GPS车载终端,就能及时了解途中货物的状况,对非正常开门等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反应;车载摄像头还可以提供货物被盗的照片给保险公司和公安机关,以便及时立案、顺利理赔。 7、事故处理 由于GPS对车辆行驶的线路和实时状态进行了完整记录,在事故处理时减少了很多扯皮的机会,事故责任划分更加容易,使事故处理更加合理、公正。 以上这些优点使得大型车队的高效管理成为可能。使得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几千台、上万台甚至几万台货运车辆的巨型物流企业成为一个可以期待的美好愿望。这样,中国才可能出现与大制造相适应的大物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培养一只庞大、敬业的专业驾驶员队伍和运输管理团队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是管理透明化的一个分支,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国内一直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既然现在的技术条件和管理理念已经成熟,那么物流的透明管理就已经不是幻想。我们要抛弃那种“简单承包”方式,实现物流行业真正的规模经济,物流发展就会走向现代化的快车道。 客户体验方面——物流运作透明化 1、提升客户体验 可以实时“看到”的货物运输状态极大的提升了客户体验的满意度,任何客户都希望不用求人就能够取得自己货物的真实状态,除非他的管理人员与承运商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2、提高客户响应效率 根据即时掌握的货物运输状态,客户就拥有了针对自己客户需求的更为快捷的客户反映速度,而不会面对用户的需求茫然不知所措。比如最终用户在货物运输途中更改送货地址,本来要送北京,但客户因故改为天津,如果按照运输合同,临时更改线路是要增加运费的,但司机本来就是选择的走东线——经过天津,那么这种改单行为是不应该收取额外费用的,但如果司机走西线——经保定,就要按照实际线路增加额外支付承运人费用,但即使那样其费用也不会比不知道司机线路时多,因为如果在保定前改变线路,要比先到北京再转天津的线路短。 3、运价更加合理 对运输真实情况的了解使得货主和承运人在洽谈运费价格时更容易达成共识。在知道运输线路的情况下,运输成本的计算比较容易,只要对承运人应该获取的合理利润达成一致即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某些公司在实际运作时并不是按照给客户的承诺来运作的(比如承诺的公路快运,但实际上走的是普通公路运输)虽然货主也知道这其中的问题,但没有证据也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把这看作承运人应该获得的低价补偿。这导致双方都不愉快——物流公司埋怨价格低,货主说物流公司没有按照承诺兑现服务,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不讲理。所以运输过程透明会促进物流价格的透明化、合理化,使双方结成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成长成为可能(目前欧美国家企业的物流外包一般都采用这种方式)。 4、提升供应链效能 应用GPS和RFID技术,可以使货物状态的变化实时在客户的管理系统里实现,为客户提升其整体供应链效率提供了基础数据。运输过程透明化管理解决了一直困扰物流管理界的难题,那就是货物状态在运输过程里信息的非实时性(需要很多客服人员去手工维护,延迟和差错难以避免)。因为车辆的发运、到达经常在非正常上班时间,而这时很多公司(小规模公司的客服只在白天工作)没有人即时维护这些信息,白天维护时,对在途信息也是通过电话了解的。 5、事故处理更加方便、合理 运输过程透明在出现车祸损失、货物破损、被盗、时效延迟等情况时,双方对事故的认识更加容易沟通并取得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这样的事故处理避免了过去的隐瞒、推脱责任等问题。比如,很多情况下,干线道路出现异常(堵车、封路),不是承运人的责任造成的运输延迟货主方是不应该追究承运人责任的,但过去很多时候的确是承运人责任(压货、漏发等)造成延迟,承运人一般都会找借口蒙混过关(因为很多情况是无法查证或查证代价很高),货主方基本上是没有办法的。 6、货主人员对运输全过程更加了解 通过监控运输,相关人员可以学习很多过去所无法接触的知识,如地理、交通、沿途风景、气候等等。过去很多货主的物流知识相对较少,比不得物流企业实际操作人员的经验,通过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实施,货主对物流的很多与运输相关的知识了解更加详细,在与物流公司沟通时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比如关于运输时效,很多货主企业的管理人员是没有实际概念的,专线公司的承诺时效往往好几天,但一旦你监控一次就明白了实际时效很短(如深圳—北京一般承诺专线5天,可实际干线只需要40小时左右,快运甚至可以达到30小时),专线的承诺时效里包含了哪些东西你一想就明白了。 人们总是想更多的了解合作伙伴的运作情况,通过物流企业的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实施,使得广大的货主企业有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手段去了解物流的真实运作,而物流企业通过运作透明化可以更好地与货主企业建立诚信合作关系,进而使长期的互利型伙伴关系的形成成为可能。 运输过程透明化管理的保障—易流GPSGPS的历史 GPS作为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重要和关键设备,其应用发展的历史可以说与互联网有着相同的经历。 大家知道,互联网也像电子计算机一样是美国国防技术发展的结果,而GPS也与美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第一次海湾战争让大家都了解了美国的一种撒手锏——“战斧”巡航导弹,精确制导成为美国宣扬的现代正义战争的拿手好戏,据说通过这种技术手段使得对平民的误伤率与越战有了天壤之别,这种技术就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更确切地说是NAVSTAR (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e and Ranging )GPS即导航卫星全球定位技术。 其实,GPS的最早军事应用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主要用于发射后导弹及航天器的位置测控上,其原理是利用距离地球约20200公里轨道上多颗卫星所发射的信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接收信号者所在地球的位置。 GPS技术转为民用则要追溯到八十年代。1983年8月,在韩国航班被前苏联空军击落后,美国政府宣布将部分GPS导航功能开放给民用,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此后,美国政府承诺免费提供GPS服务,有了这种保障,鼓舞产业界大量投资研发GPS接收机,应用在导航定位、精密测量等相关领域。为了使美国军事技术保持全球领先,美国军方在卫星定位信号中加入一些干扰信号(SA码)以干扰精度,使得使用初期刚开始误差距离达到100米,所以商业应用价值有限,一直到2000年5月克林顿总统宣布停用SA,定位误差大幅度降低到10米以下,让GPS在民用领域得到蓬勃发展。 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CC)在1996年颁布E_911安全条款,要求所有在美国销售手机的制造商以及移动电话服务商,在2005年底以前必须提供用户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机通信服务。目前已经是2009年,这个安全条款对GPS的应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2000年开始,中国大陆民用GPS开始在大地测量、公路建设、隧道建设、航空、航海导航等领域大规模应用,但是这些应用的特点是非常高端,接收终端价格昂贵,只有国家垄断行业或大型工程才能使用,市场空间非常有限。 随着GPS产业的不断扩大,GPS硬件接收芯片的价格一路走跌,带动整个GPS硬件设备价格的“平民化”,中国大陆GPS的应用也从一些高端应用向更广阔的消费领域扩散。 目前,我国GPS应用于通信、交通导航、人身安全追踪等方面,其中车辆及货物定位和追踪就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GPS的物流应用原理简述 GPS本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定位,2003年以后,随着中国移动GPRS通信网络覆盖率的提升,将GPS定位信息通过GPRS通信信道传输到特定数据中心,进行后期处理后和互联网进行结合的应用模式在很多领域得到蓬勃发展。 在物流运输领域,GPS对物流企业管理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方式是实现运输过程的透明管理。但是,车辆是运动的,怎么才能实现车辆运输过程透明监控管理呢? 通过一个融合了GPS卫星定位、GPRS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电子地图等先进技术的监控系统,对车辆运输过程的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全程透明跟踪监控,就可以彻底实现车辆运输过程透明化。通过GPS卫星定位,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车辆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信息、位置信息、里程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就具备了对车辆运输过程进行透明监控的前提。 但是,仅仅有GPS卫星定位还不够,还必须把GPS卫星确定的速度信息、位置信息、里程信息等通过GPRS移动通信手段传到一个专门的数据分析处理器进行处理。数据分析处理器在把得到的车辆卫星定位数据处理后,再将这些数据以专门的方式放到网络上。 这个时候,一个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时间,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在网络上对车辆运输过程全程监控。被监控车辆的速度情况、停车情况、走什么路线、有没有超出设定的行驶区域、车辆的里程是多少等等情况都一目了然。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货主,还可以通过安装摄像设备的办法,实现对运输全过程的图像监控。车辆调度还可以通过系统的GPRS移动通信手段,向司机发送短信,从而节省调度和司机的电话费用。 当车辆的运输过程完全透明后,车辆管理调度变得非常简单,运输成本控制也会非常有效。 GPS的物流应用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GIS技术、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发展起来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目前,大陆物流GPS的应用现状可以用“两热一冷”来形象地比喻。表现在几个方面: 1、政府“热”、企业“冷”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路货运运政管理部门对用GPS实现货运车辆的监管非常“热”,而被监管的运输企业和车队冷。由于这种系统仅仅考虑了政府监控的需求而忽视了企业运输管理的需求,所以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管行为主要是为政府机关服务的,给企业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效益,企业缺乏积极性,而政府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就没有发挥GPS技术的很多功能,客观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例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2007年的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对“两客一危”车辆安装GPS监控设备。全国各省市交通运管部门都建设有GPS车辆监控中心,把车辆安装GPS作为运营审验的必备条件。 2、制造企业“热”、物流企业“冷” 运输过程透明对制造业的诱惑是必然的,但物流企业认为,让货主监控运输过程,会带给自己相当的不便,产生抵触情绪。 3、大型企业“热”、小物流公司和个体司机“冷” 由于企业利益、管理理念和公司实力的差异,许多大型企业对用GPS提高运输过程管理效率比较认可,而个体司机和小规模物流运输企业对GPS应用的主观能动性很差,比较“冷”。 像富士康、宝洁、招商局物流、韩国三星等这些世界级的企业都建有货运车辆GPS运输过程监控调度中心,明确要求所有承运车辆必须能被透明监控。 大部分的个体司机长久以来自由散漫已成习惯,非常不愿意自己的车辆行踪能被他人监控,所以从潜意识里排斥GPS这种高技术手段,如果不是政府强令、货主明确要求,自己根本没有主动安装的意愿。不过,随着80后司机的不断加入,因其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明显比前辈积极,应该能够逐渐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 另外从GPS行业本身来说还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行业管理混乱、行业标准缺失 十年来,对于GPS的应用,缺少行业规划和管理力度,从事GPS行业的公司林林总总,不下数百家,但专业公司少,用土匪军阀割据来形容毫不过分。各个企业独立开发,各厂商生产的硬件产品无统一技术标准,兼容性差;相同技术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而且大都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结果GPS车载设备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很差。各厂商独立扩展GPS市场,也影响了GPS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没有行业标准,硬件设备既不通用而又使用复杂。当前GPS终端市场百家争鸣,生产厂家众多,功能有各有千秋,标准不一,互不通用,给组建系统平台带来极大的困难。选择了这家产品,就不可能再同时使用另一家的监控平台。 2、GPS产品价格与用户消费能力差距太大,限制了它的推广作用 GPS监控系统主要有自导航应用和中心监控两种方式。一般物流行业用户都采用中心监控方式。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各应用单位都要建立一个监控中心,被监控车辆上安装GPS车载设备。 此外,用于升级监控中心硬件与软件的费用也不菲,对中小型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包袱。而GPS车载设备成本过高也限制了大客户的应用规模。所以说,过高的使用成本将那些有需求但财力不足的用户挡在了门外,特别是在目前物流行业普遍利润极低的情况下。 3、实用信息资源缺乏 市场上的GPS供应商基本上都是硬件厂商或销售商,没有或无力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软件和实用信息资源,比如及时更新的电子地图、与物流相关的信息资源。这使其实用价值大打折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