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希草 |
释义 |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 Yún Nán Qiàn Cǎo 【别名】小茜草(《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根或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2米。根簇生、细长,肥厚、圆柱形而微弯,径3~5毫米,外皮红褐色。茎四棱形,有4槽,棱上被毛。4叶轮生,叶倒卵形,长1.3~2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无柄,全缘而有刺毛,上面绿色被毛,下面色较淡,微粗糙,脉3出,在下面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5数,黄白色,直径约0.3厘米。果小,径约5毫米,黑色。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根(小红参)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杂草丛中。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甘,平。" 【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软坚破积。治贫血,跌打损伤,风湿,慢性胃炎,脂肪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服。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角膜云翳:云南希草叶一至二两,水煎服。(《红河中草药》) ②治外伤出血、疖、疮:云南希草(鲜品),洗净捣敷。(《红河中草药》) 【摘录】《*辞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