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月华清·漠漠闲愁 |
释义 | 作品信息【作品名称】月华清·漠漠闲愁 【创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陈维崧 【文学体裁】词 作品原文月华清·漠漠闲愁 读《芙蓉斋集》,有怀宗子梅岑,并忆广陵旧游。① 漠漠闲愁,濛濛往事②,胜似柳丝盈把。记解春衣,曾宿扬州城下。粉墙畔,谢女红衫;菱塘上,萧郎白马③。月夜。正游船争取,绿纱窗挂。 如今光景难寻,似晴丝偏脆④,水烟终化⑤。碧浪朱栏,愁杀隔江如画。将半帙、南国香词⑥,做一夕、西窗闲话。吟写。被泪痕沾满,银笺桃帕。 作品注释①宗子梅岑:宗元鼎(1620-1698),字定九,梅岑其号,别号小香居士,又称卖花老人,江苏江都(扬州)人,1679年(康熙十八年)贡太学,尝从王士禛学诗。有《芙蓉斋集》。 广陵:在江苏江都县东北,后借指扬州。这段话为此词序言。 ②漠漠:弥漫貌。 濛濛:密布貌。 ③谢女、萧郎:泛指俊美的少男少女。 ④晴丝:春夏季节,天晴无风时会见到昆虫吐出的细丝在空中飘荡,即晴丝,亦名游丝。 ⑤水烟:水上的雾气。 ⑥南国香词:指宗元鼎集中风流顽艳的词作。 作品赏析明清之际,扬州是江南金粉繁华的代名词,亦是陈维崧留下诸多悲欢踪迹之所在。顺治末年到康熙初,诗人王渔洋任扬州通判,为风雅总持。陈维崧来往于如皋、扬州之间,与诸多词坛同道流连于红桥、蜀冈等胜地,日夕倡和,相好无间,蔚为清初词苑之空前盛况。这给他带来难以磨灭的记忆与难以抒写的沧桑感受。 词上片即追记当年种种“柳丝盈把”的芳馨往事,风调清丽之极。下片以“光景难寻”领起,韶华似水,旧梦已无法重温。“晴丝偏脆,水烟终化”,正是身届中年的词人最大的愁闷和忧伤,绮情与哀思至此打叠为一片模糊,全化作迷茫的“一夕西窗闲话”了。 这首词笔墨深婉秀媚,于迦陵众多雄奇磊落的代表作中,又为别调。但幽怨绵渺中自有淋漓飞动之气韵,并不乏劲健之美。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阳羡词派领袖。字其年,号迦陵,江南宜兴(江苏宜兴)人。官至翰林院检讨,并参修《明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