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峪水库 |
释义 | 大峪水库该水库位于朱葛镇大峪村,属沂河水系。该水库1956年10月一日开工,1957年5月一日竣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总库容15万立方米,相应水位108.6m,兴利库容7万立方米,兴利水位107.2m,放水洞底高程103.3m,死库容0.32万立方米,死水位103.3m。 工程概况大峪水库设计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是一座兼顾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多年调节小(二)型水库。整个枢纽工程由大坝、放水洞、溢洪道等部分组成。坝下游有大峪、小峪2个个村庄,1200口人。该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00亩,水库坝址区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大坝南北走向,坝顶设计长度230m,宽度3.0m。坝顶高程109.2m,最大坝高9.2m。迎水坡土沙坡,坡比1:2,背水坡1:2.2,未护坡。 溢洪道位于大坝北头,基础为震旦系片麻岩开挖建成,宽顶堰式,长40m,宽6.5m,边坡1:1.5,溢洪道底高程为107.2m,最大流量23 立方米/秒。 放水洞在大坝南端,采用浆砌石上盖方洞,直径0.5×0.5m,最大流量0.21立方米/秒,闸门形式为斜拉转动式铁闸门,采用人工启闭。 建设维护大峪水库系五十年代末以会战形式修建,清基一般,齿墙中心线位于大坝中轴线,底宽4m ,顶宽2m,平均嵌入基岩0.5m,粘壤土回填,人工夯实;心墙粘土回填人工夯实,顶高程109.2m,顶宽3m,砂壳采用两岸砂土和风化岩土、砂砾石以及开挖溢洪道的碎石人工夯实填筑。 大坝自运行到现在曾进行过除险加固和维修。 流域概况1、地理位置 大峪水库位于沂水县朱葛镇大峪村。位于:东经,118度29分,北纬:35度10分。沂河上游。属沂河水系,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流域形状近似扁长形。坝址以上流域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干流长度2.15Km,干流平均坡度25.7m/km。主要为丘陵地区。地层为震旦系片麻岩。砂砾石等。岩石风化后成土状。未见有大的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多为闭合,形成良好隔水层。 坝址下游第四系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和坡积的粘土,亚粘土,厚度0.5-2.0m,含有大量的砾石及小碎石 2、地形地貌特征 库区周围为丘陵,地貌高差不大,水库由1条季节性河流汇集而成。山丘陵区,坝址以上流域扁长型。流域内有1条季节性河流,干流长度2.15Km,干流平均坡度25.7m/Km。主要种植玉米、地瓜等作物。 3、气候气象 该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变化明显,光照充足。冬季干冷,雨雪稀少,风向多偏北;春季干燥,易发生春旱,风向多偏南;夏季高温潮湿,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少雨干旱。多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20.2℃。多年平均降水量698.8mm,其中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563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80%。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平均无霜期206天,平均日照2420.5小时。多年平均陆上水面蒸发量为1271.5mm,相当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57倍。 坝址区最大风速17.1m/s. 4、工程地质 朱葛镇大峪水库坐落于沂沭断裂东侧,水库地层为震旦系片麻岩,坝址区地层为震旦系片麻岩,成分为火山灰。砂砾石等。岩石风化后成土状。未见有大的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多为闭合,形成良好隔水层。 坝址下游第四系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和坡积的粘土,亚粘土,厚度0.5-2.0m,含有大量的砾石及小碎石 溢洪道座落于白垩纪凝灰质砂砾岩上,表层风化严重,呈砂砾状。 5、水文地质 坝址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基岩裂缝渗水和冲洪积层中的孔隙水两种,基岩渗水主要分布在风化砂岩、砂砾岩中,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河床,冲洪积层中,补给来源除大气降水,还接受基岩裂缝渗水的补给。 管理运行1、大坝管理:该水库所有权属镇政府,大峪村管理,主管部门沂水县水利局,个人承包。防汛、水位控制及调度由镇村结合。 2、大坝运行:由于受当时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大坝建设没有达到标准,坝身单薄,溢洪道窄,放水洞漏水。 因无建库时筑坝材料碾压密实度、干容重等原始资料。通过现场检查,坝顶高程、粘土心墙高程、坝坡比未达到设计标准。该坝不稳定。 3、大坝维修加固 大坝自运行到现在曾进行过除险加固和维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