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释义

简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象”的本原意义是什么?是“道”或“道理”。当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

应解释为:“美妙绝伦的音律不能用声音表述,自由的想象没有限制”。

古今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理解,大致有五种解释:一是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二是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是稀疏的;三是认为“希声”即“无声”,是在蕴酝“大音”;四是认为“大音希声”乃天乐,是不能用耳朵去听,而是去感悟用那永恒和谐的庞大“天乐”;五是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主要是指对声音情感的超越。

详细解释

“大音希声” 一语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 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下士听了道,反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古话说得好:光明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好象崎岖;高尚的德好象河谷,广大的德好象不足,刚强的德好象懦弱,充实的德好象空虚;最洁白的好象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 [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象没有形象。] 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老子》在此处列举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即最白的好象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音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

《老子》认为音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为的自然的音乐;一类是世俗的非自然的音乐。无为的自然的音乐为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为的音乐虽然是动听的,但这种有声之乐的美是世俗的、暂时的,会“令人耳聋”,所以不宜提倡。

笔者认为,“大音希声”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也就是:无形无声,听不见,闻不到,却是一切有声之乐之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二是,《老子》以“大音”来排斥和其相对的“五音”,以无声之乐来排斥有声之乐,以达到取消一切有声之乐的目的也是可以看到的。三是“大音希声”提出的追求自然的思想,也是有助于音乐的自由发展。

综合老子全书的思想,可以看出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还有就是关于矛盾双方独立统一的相互转化。老子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对我们理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有帮助。

“无声”、“无形”本来是虚空的东西,谈不上“大音”、“大象”。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是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大音”、“大象”至少有一个负载它们的实体,才能显示其“大”。

既然“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可道非常道”,人又如何能够知“道”呢?老子本“道法自然”的思路,建议人们以自然中的事例来理解这种隐藏无名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大量地描述自然(包括“社会”)中的“事例”来道破天机,比如为了澄清万物生于“有生于无”的道理,老子描述了“车毂”、“容器”、“房子”等自然“事例”:“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当老子说有了车的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时;当老子说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时;当老子说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时,老子所描述的这些“事例”皆有助于人们对于“无形”、“无名”之道的领会。无形之“象”(或“道”)无法直接道说,“象”与“道”就有通过“某事某物像什么”(事例)的方式来获得显现。虽“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却可以经由“事例”领悟“道”之存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