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叶柳 |
释义 | 大叶柳,渐危种。落叶灌木或乔木。分布于四川部分地区海拔1900至3000米的山谷溪流旁。是柳属中较特殊的,其叶特大,很像木兰科植物的叶子,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植株极为美观,可栽培作观赏植物。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中文学名:大叶柳 拉丁学名:Salix magnifica Hemsl 界:植物界 科:杨柳科 分布区域:四川部分地区海拔1900至3000米的山谷溪流旁 基本信息拉丁名 Salix magnifica Hemsl.中文名 大叶柳 拉丁科名 Salicaceae 中文科名 杨柳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四川 现状 渐危种。大叶柳分布区狭窄,仅零星分布于四川西部,植株不多,很易陷入濒危状态。 海拔下限(米) 1900 海拔上限(米) 3000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乔木;小枝粗状,暗紫红色,有光泽,幼时常有白粉,无毛;芽大,芽鳞1。叶片幼时红色,有皱曲长柔毛,但很快变无毛;成叶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近革质,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可达20厘米,宽达11厘米,全缘,稀有不规则细腺锯齿,侧脉约15对;叶柄粗壮,幼时红色,长达4厘米,无托叶。雌雄异株,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叶后开放;花序长达19厘米,轴无毛,花序梗长达7厘米;雄蕊2,离生或花丝中下部合生,花药黄色或红色,腹腺大,常2深裂,背腺较小;子房卵状椭圆形,无毛,有柄,花柱明显,柱头2裂,仅有1腹腺,顶端微凹或2裂。果序长达23厘米;葫果卵状椭圆形,长5毫米,有长柄,成熟后二瓣裂;种子无胚乳,外被白色长毛 生长习性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西部,是四川省降水较多的山地之一,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左右,蒸发量小,温暖潮湿,多雾,日照短,年平均温7-11.5℃,无霜期约192-214天;而邛崃山西坡雨量稍少,气温较低,无霜期更短。土壤主要为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和山地灰棕壤,呈微酸性。花期5-6月,果期6-8月。 分布范围四川灌县、汶川、理县、宝兴、天全、小金、金川、马尔康、泸定、峨眉、木里等地。多生于海拔1900-3000米的山谷溪流旁。 保护保护价值本种在柳属中是较特殊的,其叶特大,很像木兰科植物的叶子,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幼叶红色,小枝暗紫红色,花序特长了呈黄色、黄红色或微红色,植株极为美观,可栽培作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已在四川卧龙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区内的大叶柳分布较集中, 目前只要不加砍伐,并进行引种繁殖,即可得到有效的保护。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综述可按一般柳树用扦插法繁殖。亦可用种子繁殖,但种子寿命短,采后应即播种。 扦插育苗①插穗采集与制备:于休眠期采种条。可选1-2年生枝于秋季来下,经露天沙藏,来春剪穗。先去掉梢部组织不充实、木质化程度稍差的部分,选粗度在0.6厘米以上的枝段,剪成长15厘米左右的插穗,上切口距第一个冬芽1厘米,切口要平滑,下切口距最下面的芽1厘米左右,可剪成马耳形。然后按粗细分级,并将每50或100株捆成一捆,置背阴处用湿沙理好备用。柳树扦插极易成活,插穗无需进行处理。但是,若种条采集时间较长,插穗有失水现象,可于扦插前先浸水1-2天(以流水为佳),然后扦插,成活率会提高。 ②扦插:以垄作为常见。单行或双行抒插均可。单行扦插株距15-20厘米;双行扦插行距为20厘米,株距10-20厘米。扦插时宜按插穗分级分别扦插。以小头朝上垂直扦插较好。穗顶与地面平齐,插后踏实。有条件的地方可立即灌水,使土壤折实并与插穗密接,有利于成活。 ③抚育管理要点:出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可在垄间步道放水灌溉。幼苗期要及时追肥和中耕除草,并注意清除多余的萌条,选留一枝健壮的培养成主干。速生期苗干上的新生腋芽常抽生侧技,为保证主干生长,除保留五分之三的枝条外,应及时分期抹掉下部苗干的腋芽,至8月上、中旬应停止抹芽。其余管理可参照杨树进行。 田间管理①喷药灭虫。柳条栽插后立即灌或浇一次水,以利柳条发育生长。10-15天后,盾插的柳条即可发芽,此时要对水喷洒一次杀虫谱广、持效期长的杀虫剂如氯氰菊酯、杀虫双等,以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杀虫药物,以保持柳条芽间无害虫。 ②中耕除草。在喷药的同时进行锄草,既能清除杂草又可切断毛细管,保持土壤水分。 ③打杈整枝。当柳条长至1米左右高时,应将主枝外柳叶边出现的侧枝及时打掉,以利主枝生长。 ④追肥促长。在打杈后,应追施碳铵尿素等速效肥,以防止柳条生长期缺肥枯黄。 收割当柳条长至1.5-2米高时,即7月底以前,要进行第一次收割,用刀贴地面将柳条主枝割下,剥皮晒干后即成商品柳条枝。而后按柳条田间管理的要求,及时除草、灌水、施肥、喷药、整枝,在11月上旬前后又可进行第二次收割。两茬可收割干柳条500公斤以上。 常见病虫害及预防雪松柳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主要危害柳树,特别是对旱柳、垂柳、大叶柳危害严重。被危害后树木枝干迅速加粗,呈纺锤形瘤状突起,俗称柳树癌瘤。形态特征 成虫形似蚊子。卵长椭圆形,橘红色,半透明。幼虫初孵时乳白色,半透明;成熟幼虫橘黄色,前端尖,腹部粗大,体长4毫米左右。蛹赤褐色。 发生规律 柳瘿蚊每年发生一代,以成熟幼虫集中在危害部树皮中越冬。在山东曹县一带,一般每年3月开始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羽化时间在每日上午9点至10点,气温高羽化就多,尤其在雨后晴天羽化量大,成虫羽化后的蛹皮密集在羽化孔上,极易发现。羽化后的成虫很快交配产卵。卵大多产在原瘿瘤上旧的羽化孔里,深度在形成层与木质部之间,每卵孔内产卵几十粒到几百粒不等。初孵幼虫就近扩散危害,从嫩芽基部钻入枝干皮下,6月下旬绝大部分幼虫蛀入韧皮部,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 瘿瘤形成 柳瘿蚊初次危害时,幼虫危害形成层的同时刺激了受害部位细胞畸形生长,枝干在被危害部位很快呈瘤状增粗变大,这时枝干开始出现轻度肿瘤;来年枝干上出现羽化孔后,成虫又在原羽化孔及其附近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又在瘿瘤周围的愈合组织继续危害,这样重复产卵,重复危害,引起新生组织不断增生,瘿瘤越来越大。被危害部位的枝干直径如果在5厘米以下,虫口密度又比较大,枝干生长很快衰弱,会在两三年内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最好在成虫羽化扩散前防治。 ①被危害树木较小或初期危害的,在冬季或在3月底以前,把危害部树皮铲下,或把瘿瘤锯下,集中烧毁。 ②3月下旬用40%氧化乐果原液,兑水2倍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涂药部位,可彻底杀死幼虫、卵和成虫。 ③春季在成虫羽化前用机油乳剂或废机油仔细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可以杀死未羽化的老熟幼虫、蛹和羽化的成虫。 ④5月用40%氧化乐果2倍液在树干根基打孔(孔径0.5至0.8厘米、深达木质部3厘米),用注射器注药1.5至2毫升,然后用烂泥封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或刮皮涂药,毒杀瘿瘤内幼虫。 ⑤5月至6月在瘿瘤上钻2至3个孔(孔径0.5至0.8厘米、深入木质部3厘米),然后用40%乐果的3至5倍液向孔注射1至2毫升,然后用烂泥封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这种方法对柳瘿蚊的防治有效率可达100%。 植物价值观赏价值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水土保持,防护提岸,绿化,美化环境。药用价值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显功效。柳絮: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抗旱价值在沙漠荒山上植树造林,再不是难事。在无水的荒漠中植树造林用2000克水配用塑料袋用节水抗旱就能种活一棵树。 1、挖50厘米大,70厘米深的沙坑,坑底垫适量土与保水生根剂。 2、坑内装入已固定好苗木和填满沙土的塑料袋底不许破损,两年后根茎就能撑破很薄的塑料袋。 3、塑料袋放入沙坑,四周用沙土埋实,用节水枪向袋中注水2000克,树根可吸取水分成活率达90%以上。(油松、各种杨树、大叶柳、沙柳、红柳等耐旱树种、沙生植物、荒山植树各树种都能用) 4、离沙坑20厘米处,将袋口和树杆用橡皮捆扎后堆埋30厘米高,以防水蒸发,能让树再长出次生根,树的成活率更高。 5、埋入沙坑塑料袋内有水的苗木第一年可生根茎萌芽(如在塑料袋内放点保水剂、生根粉配成营养液就更科学),并且在皮筋扎的上部再长出的次生根,然后自己往含水带长。 6、第二年3-4月再用抗旱枪注水2000克,苗木的根茎就能在含水地带自己向下扎根。(如配合保水剂用效果更好。) 相关文学《叶柳行》——小说——晋江原创网作者:谭歆 文章类型:原创-一般-穿越时空-传奇 作品风格:轻松 所属系列:穿越吧 时空机 文章进度:连载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