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业乡
释义

大业乡位于辽宁西部沿海城市——锦州市北郊、凌海市(锦州市所辖县级市)西北部、大凌河西岸。东与白台子乡隔河相望,西与温滴楼乡和锦州市太和区大薛乡接壤,北靠余积镇和太和区兴隆街道,南邻双羊镇和凌海市区。土地总面积89.8平方公里。全乡辖14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下设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3人,农业人口23488人。

大业概况

简介

大业乡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大业乡区位优势明显。南距锦州17公里,东南距凌海9公里,全境处于锦州、凌海与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之间的金三角地区,2007年被凌海市列入环城工业经济圈重点发展乡镇之一。大业乡交通网络发达。锦承铁路和锦阜高速公路、阜锦公路、兴闫线、大康线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锦阜高速公路七里河站距乡政府所在地不到5公里,锦州机场、锦州港距大业乡均不到30公里。乡域内有村级油路2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大业乡气候特点突出。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340——380毫米。年均气温8.4℃,其中一月份最冷,最低气温-27℃;七月份最热,最高气温38℃。无霜期平均为160天,日照时数2700多小时。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全乡自然地貌大体为“二山一水七分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平、洼”俱全。全乡有耕地面积6.8万亩。辽西地区第一大河——大凌河在东北部绕境而过,其支流——大业河(夹板河)和上岗河均在大业乡境内注入大凌河。

资源优势

大业乡具有丰厚的资源优势。大业乡是凌海市的农业大乡之一,是锦州和周边城市市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全乡粮食年产量2.3万吨,主要品种有玉米、高粱、水稻。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实施,蔬菜、西瓜、花生、水果及牛、羊、猪、禽等优质农产品逐年递增,并达到规模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两大经济板块、六大农业园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魏家牌无公害西瓜、桂鸟牌无公害营养蛋和锦豆香牌豆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享誉锦州乃至东北市场。同时,大业乡淡水资源较为丰富,产有鱼、虾等水产品。全乡矿产储量较大,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铁、玄武岩、膨润土、粘土等6种,均已开采。涌现出一批特产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经济基础

大业乡具有殷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业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大业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大力实施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招商富乡、三产活乡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乡三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新成就。2006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51.6%;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实现2亿元、8.4亿元和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和15%。财政收入实现784万元,增长16%。全乡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事业协调进步、干群精神饱满、上下团结一心的良好局面。今天的大业,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共建成工矿企业4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7家,形成了冶炼、轻纺、建材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这些都为大业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发展潜力

大业乡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大业乡处于锦州和凌海的“紧密层”,与两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通,具备接受两市经济辐射的地缘优势。大业乡土地资源充足,大业工业园区地处阜锦公路114.6至122.3公里路段(最南端距锦州市区8公里),总长7.7公里,两侧纵深150米,总面积3460亩,均为规划内的工业用地,这十分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促进配套产业和城郊型经济的发展,建成锦州和凌海两市的经济腹地。与此同时,大业乡已经建立起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形成了明晰的发展思路,“立志强乡富民,铸就千秋大业”已经成为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化、工业外向化、三产市场化、乡村城镇化和组织堡垒化进程,发展城郊型经济,打造城郊型大业,努力把大业建设成锦州、凌海、东港电力公司之间最活跃的‘金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全乡上下的自觉行动。这些都是加速大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展望新世纪的大业,正以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强劲的发展态势,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阔步前进。这块潜力巨大、商机无限的宝地,热诚欢迎有识之士投资创业,共谋发展。

自然状况

大业乡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340——380毫米。年均气温8.4℃,其中一月份最冷,最低气温-27℃;七月份最热,最高气温38℃。无霜期平均为160天,日照时数2700多小时。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全乡自然地貌大体为“二山一水七分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平、洼”俱全。全乡有耕地面积6.8万亩。辽西地区第一大河——大凌河在东北部绕境而过,其支流——大业河(夹板河)和上岗河均在大业乡境内注入大凌河。

地理位置

大业乡位于凌海市北部、大凌河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41°13′52″、东经121°17′11″。东与白台子乡隔河相望,西与温滴楼乡和太和区大薛乡接壤,北靠余积镇和太和区兴隆街道,南邻双羊镇和凌海市区。全境处于锦州、凌海与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之间的金三角地区。土地总面积89.8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乡辖18个村委会:大业、大有、董家、潘庄子、杨桂、坨子、魏家、八角、大富、富有、小村、程广、小业、南双台、迟家、毛峪、太平庄、新立,40个自然屯,下设98个村民小组

社会事业

全乡有小学8所、中学1所,2005年投资400万元新建中学教学楼一栋2700平方米。教学质量稳定,中考升学率连年位居凌海市各农村中学之首。乡里还建有市级水平的敬老院一座,使几十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全乡开通程控电话5600门,方便了农民的外地交流。

党的建设

全乡现有基层党支部23个,有党员712人。

风土人情

大业乡依驻地得名。相传明末有叶氏兄弟从山东迁来,其兄于该地定居,原名大叶堡,后转今名。

1946年设大业乡。1948年解放时改为大业村,属锦县二区。1956年复设大业乡。1958年属余积公社。1961年从余积公社分出,设立大业公社。1983年再次改为大业乡。

相关报道

科技日报

史占华:钻个“世界第一穿”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今年的7月15日零点,从舟山海底管道穿越成功的那一刻起,史占华就一直没有闲下来。其实这一“穿”带给他的何止是一个“忙”字,而是从此在圈儿里,史占华的名字和“世界第一穿”就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凭着这份执着、这股子钻劲儿,“世界第一穿”让他“钻”了

史占华,廊坊华元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管道定向穿越工程专家。不熟悉他的人理所当然地称他“史总”,而熟悉他的人则亲切地叫一声“史工”。因为在华元,从产品技术设计到工程实施方案都由他亲自操刀,身为“CEO”(首席执行官)的史占华其实更愿意扮演“CTO”(首席技术官)的角色。

“我这个人没什么别的兴趣,就是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技术工作。”

说来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就是这份“喜欢”、这份执著、这股钻劲儿,让史占华“钻”了个“世界第一穿”。

清华毕业的史占华,师从动力机械与控制工程专家倪维斗院士。1985年我国引进第一台管道定向穿越设备,从那时开始,他就跟“定向钻”这个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引进的第一台设备价值450万美元,在上世纪80年代这绝对是天价,当时运输这套设备要十几节车厢,把它从火车上拉到工地,运费又花了七八十万元,核算下来,每穿越1米都要上万元。”说起当年的情景,史占华话语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20年过去了,当时曾参与过该项目的史占华,已经在这个行业“钻”出了名堂———他的企业能够生产全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管道穿越设备和控向系统,每米的穿越费用已经下降了很多倍,由他负责设计施工的400余次管道无论大小和难易穿越无一失败,这更是圈儿内的奇迹。

2005年7月15日0时23分,随着直径610毫米的穿越管道从浙江省舟山市的外钓岛出土点平稳钻出,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海底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外钓岛—册子岛海底管道穿越工程获得成功。作为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者,史占华凭借“世界第一穿”一炮而“名”。

如果这次穿越不成功,价值数亿的输油设施怎么办?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这条管道太重要了,可以说如果这次穿越不成功,决不是我史占华,包括整个华元公司能担待得起的。”提到“世界第一穿”,史占华自豪中还带着虔诚。

“世界第一穿”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管道?这还要从海上的输油网络说起。岙山—镇海进口原油输送管道,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为保障上海和南京地区石化企业进出口原油装卸与运输而投资建设的一条主干管道。它利用宁波和舟山地区的深水港优势,将岙山中转油库、册子岛中转油库、镇海中转油库与甬宁沪原油管道连接。“世界第一穿”外钓岛—册子岛海底管道穿越工程正是这个输油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更被“誉为”整个岙山—镇海进口原油输送管道的“卡脖子”工程。

“如果这次穿越不成功,其后果是什么?如果这次穿越不成功,你是否有思想准备?”

“哪有那么多如果,如今只有成功不许失败。”话虽这样说,但至今提起来,他说他仍然感到心情很沉重,“如果这条管道通了,输送原油每天的利润可以达到几百万;但如果穿不成功,几十公里的海上输油线、已经建成的数个海上中转油库怎么办,整个输油网络可能要重新规划,后果不敢让人去想。”

在竞标的关键时刻,国外大公司撤了,甚至中了标的公司也撤了

“这一片海域海底暗流汹涌、地质情况复杂,同时又是一个深水码头,所以在这里直接铺设海底管道、修建隧道、架设海上输油管道都行不通,‘华山一条路’只能是海底管道穿越。”史占华解释说。

这一“穿”深度80.67米,长度2350米,其中穿越岩石长度达370米,岩石硬度最高达140兆帕,此外穿越底层还包括砾石含量高的黏土质砾层和软塑的淤泥质黏土层。这样的地质条件硬的硬、软的软,有的地方硬得相当于在花岗岩上掏洞,有的地方软得连钻头也会陷在淤泥里,而钻头通过砾石层时,钻出的碎石还有可能将钻好的导向孔堵死。工程的难度是空前的:管道的长度、直径世界第一,岩石硬度、地质的复杂世界第一。

该工程涉及到机械、电子、工程控制、地质、地球物理等诸多领域,史占华凭借比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才敢放言:“这个工程我能做”。

果不其然,在竞标方案中,史占华的穿越方案技术评分最高。但这项工程容不得一丝闪失,由于企业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的评估,即使报价不到国外公司的一半,华元也没能中标,这让史占华或多或少地再次体会到民营企业的尴尬。

知己知彼,史占华想到这个工程早晚要找他。在竞标过程中,先后有6家中外资公司参与,多数都是拿到工程的地质报告后就放弃了,有的做了方案也根本行不通。三个月过后,当招标方再次找到他时,史占华笑了:“我的车都已到舟山了,我觉得该到找我的时候了”,也许是机缘加巧合,放车去舟山恰是接到电话的前一天。

就这样,史占华把这个“卡脖子”工程,卡到了自己的脖子上。

为了保证管道成功穿越,史占华拼了

虽然在工程竞标时,史占华就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做工程,图纸是一回事,施工又是一回事,往往真正开工后,层出不穷的难题是无法一一预料的。

“我接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项目很难,做到中间觉得更难,简直是寸步难行,那时候钻机发出的声音如同哀嚎一样,一根钻杆下去,几个钟头都不动,拉回来一看,合金的钻头都磨没了。”本就不善言辞的史占华,无法更加精准地形容这项工程到底有多难,只是在谈话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难,太难了”。

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如果发生钻杆断裂整个工程将毁于一旦,无法补救,以至于工程后期,史占华晚上睡觉不敢关灯,生怕睡实,每两个小时他要打一个电话到工地,随时询问进度、监督参数,工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史占华的梦里还经常出现钻头无法推进,管子不能回拖的情景。

“每天面对的都是不同问题,你绞尽脑汁处理完一个,还不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麻烦,说实话,那时候有点后悔接这个工程了。”坐在铁皮搭成的简陋的控制室里,极目远眺,天灰水暗,细雨蒙蒙,遥望海岛上的山顶在云端忽隐忽现,担心着“前途未卜”的管道穿越,心情沉重,史占华把感慨顺手写在一块废纸上:

天地之间我最难,几经绝路又释然。明知天路云端险,还要登高揽众山。

现在读这首小诗,大家也能感悟到当时史占华那种备受煎熬,忐忑不安的心情。

是进是退,其实他心中从没有犹豫过。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咬牙也要走下去,史占华说:“作为一个搞技术的,我不能信口开河,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一旦这个项目有闪失,不仅是我史占华一个人倾家荡产,华元公司也承担不起,再者这条管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输油网络建设的成败,所以我输不起、华元输不起、业主也输不起”。

一个让同行百思不解的钻头,沉睡在海底了

事实证明,史占华没有输,这场仗他大获全胜。当输油管道平稳回拖、穿越顺利完成时,祝贺的声音四面八方涌来,史占华来不及感受成功的喜悦,只是为能够卸下肩头这千斤重担长出一口气。他的“世界第一穿”没有留下遗憾,但却留下了一个谜。

这次穿越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就是钻头对接。2350米是管道穿越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数字,这么长的距离,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情况,单向穿越是无法完成的,于是史占华设计了“双向钻头对接”,主钻头完成四分之三的长度,余下的四分之一由另一支钻头从对面完成,两只钻头要在海底对接。

“这其中的技术含量很高,需要很宽的知识面,并且要清楚地掌握控向理论,包括数据采集等很多内容。钻头在海底,我们不可能看到它是怎么前进的,这时每一个参数的变化都在反映钻头的情况,两个钻头能够实现对接,完全靠计算机控制,这就要求对每一个参数的含义非常清楚,能准确地控制钻头的方向。”史占华说。

按照史占华的设计方案,要从相对的两个方向海底钻孔,长度加起来超过两公里,在80多米深的海底,这两个孔要实现对接;对接后,一个送一个拉,从一侧拽出来,而这一切只能通过几个数字的变化来控制。所有听到这个方案的专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认为是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内强者做不到的,史占华做到了,国外权威做不到的,史占华也做到了。

两个钻头是怎么对接的?用的是什么样的钻头?几乎所有的同行在工程结束后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包括项目的美国监理也想在工地上找到这两个非同一般的钻头。殊不知这两个钻头在完成使命的第二天,就回归大海了。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的灵感是从大海中来的,用完了就把它还给大海吧。”史占华的话耐人寻味……

我想,或许是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吧!

完成了“世界第一穿”,史占华说自己有些厌战了,但是他却停不下来,更多的“第一穿”慕名而来,“我这个人搞技术没有服输的时候,想做到的就一定能做到”。

毫无疑问,当工程摆到他面前的时候,无论多难,他还会不顾一切地“穿”下去……

相关链接

何为管道定向穿越管道定向穿越又称为“非开挖”,经常应用于地下、河床或海床下的管道铺设。具体施工的方式是:第一步,钻导向孔,以钻机带动钻头向地下穿越钻导向孔,其间通过安装在钻头上的控向系统收集参数,从而控制钻头方向;第二步,扩孔,当钻头成功钻出地面后,导向孔完成,用型号不同的扩孔器进行数次扩孔,将导向孔的直径扩大为适合铺设的管道直径;第三步,回拖,将要铺设的管道拖入扩好的孔内。

中广网

史占华:纵情世界第一穿

文章来源:中广网

片花:说他身价过亿,却没有香车洋房,一直住在以前单位分的50平米的公寓,开着10多年前生产的方脸儿捷达;

说他关心孩子,把儿子送去英国读书,却说不出儿子在哪个城市,更不用说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

说他只醉心于钻研技术,却也难免一时手痒舞文弄墨,公司里发行了他给员工编写的《老板心声》,工地上的碎纸片也许就记录了他某时的感慨万千……

他,就是廊坊华元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占华。

纪春:大家都说您是一个大忙人!特别是2005年7月15日零点,舟山海底管道穿越成功的那一刻起,您就一直没有闲下来。其实这一“穿”带给您的何止是一个“忙”字,而是从此在圈儿里,您的名字和“世界第一穿”就紧紧地连在一起了。请您先告诉我们舟山海底管道穿越为什么被称为是“世界第一穿”?

史占华:这个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它整个的配套工程大概是十几个亿。舟山海底管道穿越被称为是“世界第一穿”,一个是因为穿越距离比较长,目前在世界上是最长的,2350米;另外,地质条件也是最复杂的,因为它要穿越山体,终点是滩涂,中间还有砾石,所以穿越起来风险特别大,所以被称为是“世界第一穿”!

纪春:难度非常大,但这个“世界第一穿”又不得不成功!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成功,价值数十亿的输油管线、输油设施怎么办?后果不堪设想。为什么这个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史占华:因为这个项目是个系统工称。配套工程,包括码头、中转油库几乎都建完了,就剩这段海沟。这段海沟可以说是这个工程“卡脖子”的部分。如果穿越不过去,那么其他的一些设施怎么办,还会涉及到整个工程设计的重新修整。这就逼着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果不成功,那国家的损失就太大了,而不是我个人的事儿。

纪春:输不起啊!接下这个项目的过程也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听说在接触到这个“卡脖子”工程之后,国际国内的一些大公司都败下阵来,纷纷撤走。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您非常自信地对身边的人说,是时候了,他们该来找我了,而且您早就做好了准备。

史占华: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圈儿比较小,大家都是知己知彼吧。我自己比较有自信,我们公司在这个领域还是很有实力的。这个工程是很复杂的,如果你在工程机械方面不具备方方面面的优势,是很难拿下这个项目的。这也是个国际招标项目,外国人的、中国人的工程设计方案,我也大致都了解,看过之后,我感觉他们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我估计他们做不成之后,可能会找到我。

纪春:其实先前您并没有中标,但是您的设备都停在离这个项目不远的地方,做好了准备。您刚才已经告诉我们了,为什么舟山海底管道穿越被称为是“世界第一穿”,难度非常大,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在真正地施工过程当中,大小难题时时刻刻都会遇到,什么时刻对您来说是最难的?面对这个难题,您是怎么解决的?

史占华:应该说整个过程都比较难,我接手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项目很难。做到中间觉得更难,简直是寸步难行,那时候钻机发出的声音如同哀嚎一样,一根钻杆下去,几个钟头都不动,拉回来一看,合金的钻头都磨没了。难,太难了!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如果发生钻杆断裂整个工程将毁于一旦,无法补救,以至于工程后期,我晚上睡觉不敢关灯,生怕睡实,每两个小时就要打一个电话到工地,随时询问进度、监督参数,工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梦里还经常出现钻头无法推进,管子不能回拖的情景。每天面对的都是不同问题,你绞尽脑汁处理完一个,还不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麻烦。

纪春:据我所知,您在这个项目中,亲任总指挥,亲自挂帅。自己坐在铁皮搭成的简陋的控制室里,极目远眺,天灰水暗,细雨蒙蒙,遥望海岛上的山顶在云端忽隐忽现,担心着“前途未卜”的管道穿越,心情沉重,您还把感慨顺手写在一块废纸上,您是怎么写的?

史占华:在经历工程当中一些特别大的难点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特别无助。也经常问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当时就写下这么几句:天地之间我最难,几经绝路又释然。明知天路云端险,还要登高揽众山。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一种情感的抒发吧。你想,当工程遇到难处了,我又不能和施工的工人们去说,怕动摇了“军心”啊!

纪春:天地之间我最难,几经绝路又释然。明知天路云端险,还要登高揽众山。历经千辛万苦,工程终于获得成功,人们都为此欢呼雀跃,为您感到高兴。您自己为了这个工程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您当时还带伤,在现场做总指挥?

史占华:是的。当时我的脚在施工过程中摔断了,是在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医生当时说赶快住院吧,你想,这么关键的时刻,我怎么放得下?其实,当时在我看来,生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工程的成功是最重要的。现在我的脚骨头没长好,走起路来,还有点瘸。

纪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全情付出!但是既然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也应该有一些回报吧。业主方要给您追加一些工程款的时候,您却拒绝了。为什么?

史占华:这还是因为我自己有我自己做人的准则吧。

纪春:刚才我们领略到的是您在“世界第一穿”当中的风采。和您接触过的人都能感觉到,您的气质是沉稳低调平和的,但在事业中您却特别能够打硬仗,这又似乎说明您性格当中还应该有很强硬的一面?

史占华:实际是这样。我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刻苦劲儿。我接手的项目没有一个出过问题。

纪春:我们再来说说您年轻时候的经历,大学毕业之后,就到国家机关工作,当时您特别好学。

史占华:其实当时我的想法也是很朴素的,就觉得,这辈子要是没学到东西,挺遗憾的,不能混下去。

纪春:您还给自己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还听说,您那个时候,为了学习,经常翻墙头?

史占华:那个时候,我们研究院每天晚上11点关大门,我一般都是12点才回宿舍。有时候,跳不好,围墙的栅栏就把衣服背后给穿透了。那个年代,一件衣服是很贵的。每月工资才30多块钱,一件衣服就20多。我觉得,特别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刻苦学习,到老了会很后悔的。时光不能荒废!

纪春:在1985年的时候,您去了一趟美国,那次考察对您的触动非常大。

史占华:对,我去美国考察定货,国家给了800万美元,我就用了279万,应该说做得很不错。那个

时候,美国公司也想挖我过去,但我感觉,“子不嫌母丑”,祖国虽然在科技经济方面相对落后,我也还是要回国,为我的祖国服务。

纪春:您自己创业是在1990年,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

史占华:我比较喜欢搞业务,但当时的环境对我有一些约束,感觉自己有很多能力不能施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还是走自己的路。在机械工程方面我都做了很多的尝试,也获得了很多的突破,也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纪春:不甘平庸,不服输!您是白手起家,赤手空拳,全靠自己打拼出来的。

史占华: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搞技术,刚开始摊子很小的,连买办公家具的钱都没有。刚开始搞设计,做产品,后来做工程,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根据市场的情况调整自己的产品。

纪春:您做过很多的项目和产品,从来都没有失败过?

史占华:对了。主要是因为平时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纪春:您特别热爱这个行业,这也是您在这个行业能钻研下去的原因。

史占华: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动手做些什么,修锁、配钥匙,我都能干。

纪春:您是一个特别爱钻研的人!这一点不仅仅反映在您在事业的追求上,也反映在生活当中。1997年的时候,您得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您还自己给自己定方案?

史占华:我很不服输。当时得病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劳累了,连续发烧几天,肾就出问题了,高烧、高血压、高血尿、高尿蛋白,预计一个星期左右就要尿毒症了。大夫认为治愈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也让我安排安排后事什么的。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儿没做,还想继续活下去。我就让我的同事给我买了不少的书,自己翻书,自己救自己,自己定治疗方案。后来自己还奇迹般地痊愈了。

纪春:真是个奇迹啊!现在我们再和史总聊聊财富话题。都说史总是一个“爱才如命”的人,不过这个才是“人才”的“才”。怎么来理解?

史占华:我体会特别深!要做好一个项目,人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要发展,人才很关键。看到自己的身边有能干的人才,心里特别地欣慰。我也总感觉到人才稀缺。人才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太重要了。

纪春:再来说说您的生活,现在事业发展了,也有了一些钱了,但您还住在5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水平还不如您公司里的部门经理。前段时间您给自己开的是2000元的工资,现在总算是涨了,达到5000元。

史占华: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苦也吃惯了,在生活上没有太多的奢求。反而是搞技术研究的时候,特别有满足感,也是一种陶醉,一种幸福!对社会有贡献,我也有一种成就感。其实把钱用在发展事业上,我认为更值得!

纪春:对于生活的态度您是非常朴素的。但为了发展事业,您是很舍得的。

史占华:是啊!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要收购兼并,没钱是不行的。我也总感觉到钱不够用。

纪春:您在企业发展上用的钱多,但在个人生活上却非常节俭。您就是这样对待财富的。感谢史总做客《财富人生》! (2005年12月12日《财富人生》播出)

华元月报

史占华:凭借自主创新完成“世界第一穿”的工程专家

文章来源:华元月报

史占华,53岁,华元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专家。

2005年7月15日0时23分,被誉为“世界第一穿”的外钓岛—册子岛海底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获得成功。成功的第二天,该工程的美国监理到处找“钻头”,殊不知,穿越刚一成功这只钻头就被史占华扔进海底了。事后史占华笑称:“这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

该工程是中国石化集团为保障上海和南京地区进出口原油装卸与运输而建设的一条石油输送管线。它的成功,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否则,几十公里的海上输油线、已经建成的数个海上中转油库输油网络都要重新规划。这项工程因海底穿越长度世界第一,管道直径世界第一,岩石硬度世界第一,地质复杂程度世界第一而得名“世界第一穿”。此项目先后有6家中、外资公司参与竞标,其中不乏国内外业界巨头,有的甚至在工地驻扎半年后只得知难而退。史占华针对项目特点,设计了前所未有“双向钻头对接”施工法,一举成功。国内强者做不到的,史占华做到了,国外权威做不到的,史占华也做到了。而更有特点的是:工程中大到价值几千万的管道穿越设备,小到专用的配套机具及计算机定位系统,史占华都是自己设计、自主生产。长期以来,他先后承担的400多次穿越工程无一失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