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雁气功五行静功 |
释义 | 五行静功是大雁气功的基础静功。它既是五种行功方法,又是练功的五个层次:自然沉气法、默念养气法、空静养气法、调气散气法、体外周天法。这套静功由浅入深,效应全面,行气自然,主练三丹田、大小周天和阴阳五行,形成整体人体气场,并与大自然沟通,采收天地阴阳精气,并排散人体的病气、浊气,濡养和净化全身。因为动功结构全面,功力很强,所以基本上取代了其它功派所采用的意导和吐纳;同时也促进了静功行功过程中气机的自然激导和形成。 【简介】五行静功配合动功修炼,只要一旦松静,内气就生发激导,自然而易练,既可较快地提高功力,又可取得理想的治病效果。此功主治心脏、胸部病症,降肝气,提胸气,升清降浊。此功效应十分全面,它与“前六十四式”动功一样,必须坚持天天练,练的总次数越多,功效越显著。功法五行静功行功的姿势,取平坐式,坐在凳上三寸,露出“会阴”(功力上升后,则不受此限),上身与大腿成90°或稍大,大腿与小腿成90°或大于90°,两脚垂地,平行与肩同宽。颈项和脊柱端正,舌舔上腭,牙齿轻扣,嘴微闭,脸肌放松,自然呼吸。全身放松,收心入静,双手放在膝部“梁丘”穴上,中指端在迎面骨,大指和无名指按在左右膝眼,小指端按”阳陵泉”,拇指扣“血海”穴,手心空虚,然后运用下述五种方法,练“五行静功”: 【方法】自然沉气法(反观内照)按前述体姿,首先双手捧气从头前上方往下方贯气,气沉在下丹田或涌泉穴,接着垂眼帘,眼慢慢往下看,先看鼻尖,再内看膻中最后内看到下丹田,将双眼轻轻合上,双手回落在前述膝部的位置,开始做功。行功中不意守,只轻松、微弱地以目光内照膻中和下丹田“气穴”,尽量做到排除杂念,逐渐使意念消失,内照停止,进入自然的清净空忘态。内气自然激导,天地气自然收入体内,体内外气在体内自然循环,最后敛聚收入三丹田。(呼吸沉气)练自然沉气法,也可以不用目光内照,而在行动之初,以微弱意念配合轻柔的调息,即形体放松、收心入静后,以鼻轻松吸一口气,呼气是微弱默默念一下“气往下沉”,不管气在体内怎样走,必需沉到脚和地面;这样,反复做三次,第三次沉气后,意念也沉到地面,随便微弱默念一下“没有意念”,而使意念消失,深度入静。气意下沉,激发了“地场”效应,在“脱意”之后,受激的“地气”双脚和体后侧上升到头,这时天气也慢慢进入头部穴位,沿体前侧下行,天地和自身气混元运化,沿全身自然旋转,最后还丹,下丹、上丹以至中丹都有气旋转凝聚。这样,整个行功实际起到“意不注,而无所不注”、“不守丹而丹自守”的奇效。内气自然激导,经络、周天、脏腑自然沟通,并与大自然沟通,天地精气自然进入体内,全身机体得到营补调养,内气不断精纯,气质提高。 默念养气法这种方法主要帮助初学练静功和在练静功中不能很好入静的练功者,放松入静,进入练静功的状态。为此,在行功初时,采用默念法,默念口诀“功…成…”二字。这二字是道家昆仑派静功的基本默念法,“功成”实际上可激导人体天顶、下丹的上下穴窍的气机。初学者可不管这些窍位的具体位置,会自然出现内气激导的感应。口诀,默念一定遍数(例如三遍或七遍)后,便静坐“脱意”练空。口诀默念要“弱、细、匀、长”,潜音若有若无,切不可音重、意重也不要追求效果,令其自然产生。(功成、功成,百会通涌泉,气入三丹田,功法循环周天转,一定要入静) 空静养气法与前述不同的是,只是静坐练空,脱身、脱意,内外两忘,一切皆空(空即清静而不借外缘之意),真气自动“生发 、起火”蓄养凝聚,正如吕祖所说“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使自身深度入静,静得越深,身、神高度有序,气场就越强,整个“人体场”的能量不断跃升,经久而不回退。功能层次越来越高。道家讲“道法自然”,所以“脱意练空”是道家静功之妙用。但这样练,对初学者而言,进功之初,有个“存思”问题,然后使意念逐渐消失,进入“空忘态”。存思于玄窍,大雁功以印堂穴体为此窍,既不守内,也不守外。这样,入功不久,全身气场即被激发,不须用意念去助或照顾。存思是为脱意,随着入静深化,存思也自然消失,转入高度清净之境界。 调气散气法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小周天打通之后,能主动掌握气的运行,方可采用这种方法。此法在五行静功中被用于通经化滞。所谓调气,即丹田和经络气充足之后,把内气、周天气调集到淤滞部位或病区,调气时只须以微弱意念配合轻柔的呼吸及轻松地贯注到该部位。稍停留片刻,再做“散气”,即以微弱意念配合轻柔的呼吸驱散淤滞,或排散病气。化滞可意向淤滞部位周围散化,而病气则须从劳宫和足涌泉穴排出体外。此法,没有一定功力的人,最好不要使用,尤其不要往脏腑调气以免难以散消。 体外周天体外周天也是在五行静功行动的基础上,待内气充实圆足后,进行体内外的气场循环,这是大雁气功一种独特的功法。也是气功的一种妙用。此法须带轻松的意念,进行内外导引。即:利用前三种方法入功,待内气盈足后,用意念导引内气从涌泉放出,从身体前外面上行到百会,从百会收入,使气同时沿任督二脉下行至涌泉(到关元和尾椎后椎分行于两脚前后侧),涌泉排气,百会收气。用意念导引进行数次循环后,气便可自动收放,自动循环,体内、体外形成统一的回路和气场。从涌泉放气谓之“阴转阳”,从百会收气谓之“阳转阴”,即把人体作为“阴”大自然作为“阳”,阴阳转化,使气的质能得以速效跃升。也可以反方向运导,即从百会放气,从涌泉收气,但主要用前一种正向的行气,反向行气只是为了通经使用。这种内外阴阳互换的功法,较之体内周天功为优,原因是内气与外气相互作用之后,气场得以快速加强,随同外放之气也收进天地之气。这种功可以练收气和排气,加强人体与大自然沟通的能力。此法练功有素之后,还可作对别人“带功”使用。但练此功法须在功力增长,具有扎实功底后才能运用。 收功动作以上五种方法的收功动作都是:两手合拢搓掌七次后,用手指或手心揉眼七次,然后双手自然梳头,慢慢睁开眼睛后,两手捧气经过头前上方向上、中、下丹田贯气导引下行,最后收气于下丹田,稍停片刻,方可起身活动。 【其他方法】上述静功除垂腿坐外,还可盘腿坐。 1、散盘(自由式)两腿盘坐,两脚都压在大腿下; 2、单盘:两腿盘坐,一腿盘在下,另一腿盘在上; 3、双盘:既五心朝天,头顶心,双手心,双脚心。 一次静功练多少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但初学练静功者时间可短一些,一般一刻钟到20分钟左右,随着功夫加深,如果入功后效果甚佳,尤其在初一、十五等宇宙场较强时可以增加练功时间到40分钟左右。如果环境允许,也可以时间更多一些,如果条件不许可,练的时间宁可短一些。以练功后舒适和有效为原则,注重与质量而不追求数量。初学静功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盘腿自然正坐时,要善于调养身心。 2、坐时不要故意挺腰,防止火气上升; 3、坐时也不要缩腰垂头,昏沉来时,要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轻动一下臀部,昏沉就会消失,散乱不安时不可下坐,慢步行走一会再坐。 4、用功过于急迫,心中烦躁,就放下功夫不要追求,否则日月积累,会出现性情暴躁、易怒、甚至发狂、着魔。 5、静坐出现境界时,即不要害怕要也不要欢喜,不管是什么境界都不要理它。总之,通过静坐,使体内之气自然激发,运行周身。通经活络,驱除疾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