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学化学教程
释义

图书信息1

基本信息

作者:西南石油大学化学教研室

ISBN:10位[7502162062]13位[9787502162061]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未知

定价:¥35.00元

内容提要

本书将原分属于高等工科院校部分专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充实、调整或取舍。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热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和解离平衡、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单质和无机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化学与环境保护等。本书反映科技新成果,注重应用,知识面广,深浅适度。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非化工类有关专业学生的教材,还可供职大、函大、夜大等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参考。

图书信息2

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化学教程

ISBN:750258775

作者:张小林//屈芸//金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38

页数:369

出版日期:2006-8-1

版次: 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

大学化学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实施化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它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审视公众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社会热点问题。把化学的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的观点结合起来,用化学的观点分析、认识工程技术、社会现象中的有关问题。

本书共分十六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及第七章,以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化学反应为主线,介绍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基本知识,论述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及其与能量的关系;揭示物质微观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并以化学平衡为基础,讨论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同时穿插能源、化学电源及金属腐蚀。第五章、第六章以物质结构及物质性质为主线,运用化学理论从微观上介绍原子、分子、晶体的结构与特征及其与周期性的关系。第八章、第九章介绍元素化学,包括s区、p区、ds区、d区和f区元素。第十章至第十三章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线,探讨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及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评价,以化学分析为主,讨论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以及吸光光度分析。第十四章选择性地介绍了部分现代仪器分析法,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介绍了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分离和富集技术及复杂物质分析示例。

本书全面采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各章后面均有小结、复习思考题及习题,书后附有附录及参考文献。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应化理科、化工及相关工科专业教材。

目录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与能源1

第一节热力学基本概念1

一、体系和环境1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1

三、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1

四、热和功2

五、热力学能3

第二节反应热3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3

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3

三、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5

第三节能源6

一、世界能源的结构与能源危机6

二、洁净煤技术7

三、核能8

四、新型能源9

五、合理用能的基本原则10

本章小结10

复习思考题10

习题11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3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13

一、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13

二、反应自发性的判断15

三、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

计算及应用17

第二节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19

一、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19

二、平衡常数与多重平衡规则19

三、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21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及温度对平衡常数

的影响23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24

一、浓度的影响和反应级数24

二、温度的影响和阿伦尼乌斯公式25

三、反应的活化能和催化剂26

四、链反应和光化反应26

本章小结27

复习思考题28

习题29

第三章酸碱反应31

第一节溶液的通性31

一、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31

二、电解质溶液的通性34

第二节酸碱理论概述34

一、酸碱的电离理论35

二、酸碱的溶剂理论35

三、酸碱的质子理论36

四、酸碱的电子理论37

五、软硬酸碱理论38

第三节酸碱平衡中有关的计算39

一、溶液的pH值39

二、酸碱平衡中有关的计算39

第四节缓冲溶液41

一、同离子效应41

二、缓冲溶液41

第五节沉淀反应43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44

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46

三、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49

本章小结50

复习思考题51

习题52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54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54

一、氧化数54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55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55

一、氧化数法55

二、离子?电子法56

第三节电极电势58

一、原电池58

二、标准电极电势60

三、电极电势公式63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65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65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67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68

第五节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69

一、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69

二、ΔfGm?N图71

第六节电解71

一、分解电压和超电势72

二、电解池中两极的电解产物73

三、电解的应用73

第七节金属腐蚀及防护74

一、腐蚀的分类74

二、腐蚀电池的非平衡电势和腐蚀速率75

三、金属腐蚀的防护76

第八节化学电源77

一、锌锰干电池77

二、蓄电池78

三、微型电池78

四、燃料电池79

本章小结79

复习思考题80

习题82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85

第一节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85

一、波函数85

二、电子云87

三、量子数89

第二节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90

一、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90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90

三、基态原子中的电子分布91

四、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93

五、元素周期表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93

六、元素周期表94

第三节原子性质的周期性94

一、原子半径94

二、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96

三、电负性97

四、元素的氧化数98

五、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98

本章小结99

复习思考题99

习题100

第六章分子结构102

第一节化学键参数102

一、键能102

二、键长102

三、键角103

第二节价键理论103

一、共价键103

二、离子键103

第三节分子的几何构型105

一、价键理论的局限性105

二、杂化轨道理论105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07

第四节分子轨道理论109

一、分子轨道的基本概念109

二、分子轨道的形成109

三、分子轨道的能级110

四、分子轨道的应用110

第五节分子间力和氢键111

一、分子的极性111

二、分子间力112

三、氢键113

第六节离子的极化113

一、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113

二、离子的附加极化作用114

第七节晶体的结构114

一、晶体的基本类型114

二、过渡型的晶体116

三、晶体的缺陷与非整比化合物116

本章小结117

复习思考题118

习题118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反应11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19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119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21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化学理论122

一、价键理论122

二、晶体场理论127

第三节螯合物130

一、螯合物的概念130

二、螯合剂131

三、生物学中的螯合物示例132

第四节配位化合物中的解离平衡132

一、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132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135

第五节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化学的应用138

一、在分析、分离中的应用138

二、在冶金方面的应用138

三、在电镀方面的应用139

四、在生物和医药方面的应用139

本章小结139

复习思考题140

习题142

第八章s区和p区元素144

第一节s区元素144

一、s区元素概述144

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144

三、氧化物146

四、氢氧化物148

五、盐类150

六、配合物152

第二节p区元素152

一、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52

二、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63

本章小结177

复习思考题178

习题178

第九章d区、ds区和f区元素180

第一节过渡元素180

一、过渡元素原子的特征180

二、钛族、钒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80

三、铬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83

四、锰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85

五、铁系、铂系元素及其化合物187

六、铜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91

七、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93

第二节镧系元素、锕系元素及其化

合物196

一、镧系元素、锕系元素概述196

二、稀土元素197

第三节生物无机化学简介198

本章小结198

复习思考题199

习题200

第十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202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02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202

三、分析方法的进展203

四、定量分析的过程203

五、定量分析的误差204

六、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206

本章小结207

复习思考题207

习题208

第十一章滴定分析209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209

一、滴定分析过程和分类209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

滴定方式209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基准物、基准

溶液210

四、滴定分析的计算210

第二节酸碱滴定法212

一、弱酸碱溶液中各物种的分布212

二、酸碱溶液中pH值的计算214

三、缓冲溶液219

四、酸碱指示剂220

五、酸碱滴定基本原理221

六、终点误差224

七、酸碱滴定法的应用226

八、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简介228

第三节配位分析法230

一、配位分析法概述230

二、氨羧配位剂与配位平衡231

三、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235

四、终点误差237

五、金属离子指示剂239

六、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241

七、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途径243

八、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244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245

一、概述245

二、氧化还原滴定原理247

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249

四、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250

五、终点误差250

六、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252

七、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252

本章小结255

复习思考题256

习题257

第十二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259

一、重量分析法概论259

二、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

形式的要求259

三、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260

四、沉淀的形成和沉淀的纯度261

五、沉淀条件的选择264

六、有机沉淀剂265

七、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266

八、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266

九、沉淀滴定法267

本章小结270

复习思考题272

习题273

第十三章吸光光度法275

第一节概述275

一、光的基本性质275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275

三、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276

四、目视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的特点277

第二节光吸收的基本定律277

一、透射比和吸光度277

二、朗伯?比耳定律278

三、摩尔吸收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278

第三节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279

一、目视比色法279

二、吸光光度法279

三、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279

第四节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281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281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282

三、显色剂284

四、三元配合物的光度特性简介286

第五节光度法的误差及测量条件的

选择286

一、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286

二、吸光度测量的误差及测量条件的

选择287

第六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289

一、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示差吸光

光度法289

二、多组分分析290

三、光度滴定290

四、弱酸和弱碱解离常数的测定291

五、配合物组成的测定291

六、双波长分光光度法292

第七节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293

第八节红外吸收光谱法294

一、基本原理294

二、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294

三、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频率及其与

分子结构的关系294

四、红外光谱图图谱解析296

五、红外光谱法应用297

第九节分子荧光分析法299

一、原理299

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299

三、荧光分析仪301

四、溶液的荧光强度301

五、荧光分析法及其应用302

第十节流动注射分析303

一、概述303

二、分析过程及其原理303

三、仪器设备305

四、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306

本章小结307

复习思考题307

习题308

第十四章现代仪器分析法简介310

第一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11

一、概述311

二、基本原理311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312

四、定量分析方法313

五、特点及应用313

第二节电位分析法314

一、基本原理314

二、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314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316

四、直接电位法318

五、电位滴定法319

第三节色谱分析法320

一、概论320

二、色谱分析法的原理320

三、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323

四、气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法的特点324

五、高效液相色谱仪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的特点326

本章小结327

复习思考题327

习题328

第十五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

富集方法329

第一节沉淀分离法329

一、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329

二、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330

第二节液?液萃取分离法330

一、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330

二、重要的萃取类型333

第三节离子交换分离法334

一、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334

二、离子交换的亲和力336

三、离子交换分离操作过程337

四、离子交换法应用示例337

第四节薄层色谱分离法337

一、方法原理338

二、薄层的制备和展开338

三、薄层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39

第五节一些新的分离与富集方法简介339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339

二、毛细管电泳分离340

三、膜分离341

本章小结341

复习思考题342

习题342

第十六章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343

第一节硅酸盐分析343

一、硅酸盐系统分析方案343

二、硅酸盐试样的分解及测定344

第二节铜合金分析347

一、铜合金试样的分解347

二、铜锌的连续测定347

三、铅的测定347

四、铁和铝的测定(硫氰酸盐法和铝试

剂光度法)347

第三节废水试样分析348

一、金属元素的测定348

二、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的测定349

第四节中草药有效成分综合分析350

本章小结356

复习思考题356

习题356

附录357

附录1某些水合离子的标准生成焓、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和标准熵的

数据(298.15K)357

附录2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

100kPa)357

附录3解离常数(298.15K)358

附录4溶度积常数(298.15K)359

附录5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360

附录6标准电极电势(298.15K)360

附录7常用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反应

产物362

附录8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主要鉴定

方法363

附录9国际原子量表(以12C相对原子

质量=12为基准)36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5: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