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俞肇兴
释义

俞肇兴(1901~1989) 字奋初。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1901年8月29日)出生于福清海口镇梧屿村。清宣统元年(1909年)就读私塾,继之就学于福清县立小学、融美小学、福建省立侨校。民国7年(1918年)间,海口地区遇八月大潮,梧屿、东荞、里美等村一带海堤冲决,田园淹没,历时10年民不聊生。民国16年,北伐军入闽,肇兴一面具文上报,为民请命,请求赈济;一面发动民众自救,筑堤浚河,重建家园。

民国14年,肇兴任海口小学教员,翌年升学福建大学(后改为私立法律专科学校)。民国16年,北伐军入闽,肇兴在学校积极响应,组织青年学生,打击土豪劣绅,惩治渔霸,并发动民众开展反对种植鸦片、强征鸦片捐的运动。与此同时,还参与组织留省学生同乡会,利用寒暑假回乡开展爱国宣传,发动群众抵制日货,惩办奸商。民国18年,肇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法律专科学校,翌年即赴日本国留学。

民国21年,肇兴自日本回国后,任国民党福清县党部整理委员。时值海口地方恶霸以“通匪聚匪”罪陷害共产党员夏淑琼一家,肇兴闻讯即多方奔走,极力营救,使夏淑琼免于遭难。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福建举行反蒋事变,肇兴积极参与,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农运干事。事变失败后,再度东渡日本留学。

民国24年回国,参加广西“六·一”反蒋事变,受命任新一师政训处少校科长。事变失败后,肇兴转入广西省教育厅工作,兼任《广西日报》副刊政治专栏主编。同年秋,请缨北上,参加抗日。在河南潢川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任大队中校主任指导员。民国27年10月任河南第四游击队政治部上校主任。在赴大别山途中,他组织医疗队,抢救抗日负伤将士。同年12月,因曾与新四军后方办事处主任郑位三联系,共同抗日,并拨军盐供应新四军,被国民党当局以“通共”罪拘捕入狱,至翌年2月始获释。旋因原安徽省亳县县长熊公烈投敌,肇兴临危受命,出任亳县县长。上任伊始,县城沦陷,即率本县军政人员到亳南敌后,发动群众,响应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改编民军,改造“黄枪会”等帮会组织,参加抗日。并密遣亲信与新四军领导人陈毅等建立联系,共商抗日大计。至今,安徽亳县人民仍称肇兴为“抗日县长”。这时,驻河南的国民党第七路军一个团官兵起义,开赴安徽涡阳,途经亳县,国民党密令截击。肇兴不顾个人安危,连夜派人通知起义军,使该军得以安全过境。因而民国29年4月,又以所谓“违令通匪,庇护奸党”罪,再度被捕入狱。

在亳县任内,肇兴眼见淝河(淮河支流)年久失修,河床淤塞,遂组织亳县群众疏浚河道,费百万工日。翌年淮水泛滥,邻县均遭洪害,唯毫县安然,群众咸感其浚河之德。肇兴在狱中闻讯,赋诗寄情:“狱中人植甘棠柳,浓荫婆娑拂路人。”

民国31年2月,肇兴出狱后携眷回归故里。只住一周,又因国民党地方当局指使人散发传单,说什么“肇兴因通共潜逃回乡”云云,因而被迫离家奔赴永安县(抗战时,省会所在地)。同年8月,任福建省经济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翌年4月,改任福建省物资管制会专员。同时与沈震等人一起创办东南出版社。越一年,转任福建省建设厅第一科科长。民国34年,接任林森县(现闽侯县)县长。次年2月,调任将乐县县长。在永安和将乐县任职期间,先后营救被捕和通缉的共产党员俞肇清、王其珠、吴启江、俞建海等多人。民国37年初辞去将乐县长职务。同年4月就任福建省财政厅视察员,直至翌年3月离任。

共和国成立后,肇兴在福州创办海燕书店(后改名东南书店)。1955年因受胡风“反革命”案牵连,入狱10个月。1957年12月,又因“大鸣大放”事被捕。1961年由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至1963年获释。1983年落实政策,得到彻底平反。

肇兴于1980年12月至1985年任福清县政协委员,1980~1989年11月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1981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州市委常委,1985~1989年任民革福州市委顾问。肇兴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曾与陈亚泉、陈云官等人联络海外乡亲,为建设家乡做出巨大贡献。

1989年11月5日逝世,终年89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