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稀针孔菌
释义

中文名称: 稀针孔菌

拉丁学名: Inonotus cuticularis (Bull. ex Fr.) Karst.Polyporus cuticularis (Bull.) Fr.

同物异名:

俗名别名: 薄皮纤孔菌、合树菌、桂花菌。

型态描述: 子实体无柄,菌盖 半圆形或扇形,基部狭窄,常呈覆瓦状,2-10×3-20厘米 ,厚0.3-2厘米,有时左右相连,软肉质,干后变硬,琥 珀褐至栗色,有粗绒毛,渐变为纤毛状或近光滑,往往有 环带,边缘暗灰色,薄、锐,常内卷。菌肉与菌盖相近, 厚0.1-1厘米,纤维质。菌管长2-10毫米。管口多角形, 初期近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每毫米2-5个,管壁薄,渐 齿裂。孢子黄褐色,光滑,近球形至广椭圆形,4-8× 3.5-5.5微米。刚毛稀少,有时无,褐色,锥形,13-30× 5-7微米。

生态习性: 生于桦及其他阔叶树的腐木上。

产地: 吉林、江苏 、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药用价值: 香而甘,顺气、益神、去邪风、治狐臭、止血、疗胃疾 *。对小白鼠肉瘤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及 100%[53]。

此外,几形针孔菌[Inonotus orientalis (Lloyd) Teng]、丝光薄针孔菌[Inonotus tabacinus (Mont.) Karst.]、松鼠状针孔菌(Inonotus sciurinus Imaz.) 对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癌的抑制率依次为100%,100%, 60%及100%,90%,70%[5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