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
释义 | 作品慨况【作品名称】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纳兰性德 【作品体裁】词 作品原文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人家。昼长吟罢风流子①,忽听楸枰②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③,努力春来自种花。 作品注释①风流子:词牌名。 ②楸枰:棋盘。古代棋盘多以楸木制做,故名。宋陆游《自嘲》:“遍游竹院寻僧语,时拂楸枰约客棋。” ③髀里今生肉: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意为不要叹老磋卑,自寻苦恼。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生肉,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作品赏析此篇描绘了隐士的生活与情趣。上片写隐者消闲自适的生活情景。静寂的园林,疏篱曲径,吟诗对弈,好不安闲。下片说如若再加以竹石和着烟霞的相伴,便是得到了人间的全福。最后二句则借典再伸赞羡与劝慰之意,此中有人有已,既是对隐者此时情景的由衷赞叹,又有自我倾心向往之情的坦露。 作者简介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58),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公元1676年(康熙15年)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仅31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