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武神王 |
释义 | 人物生平高无恤(4年-44年),又名武恤,号称大武神王,也被称为大解朱留王。他是高句丽第三代君主,朱蒙王的孙子,琉璃王的第三子,母亲为琉璃王 王后松氏。在琉璃王逝世后,于公元18年继任为高句丽的君主。有关大武神王的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史记》。 武恤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在他还是王子时,就曾于公元13年在鹤盘岭击败进犯的东扶余军队。之后在他继位后的26年间,不断以武功开拓四方。在南向与东汉争权夺利、北方抗拒东扶余兼并吞食的斗争中,大武神王再次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选择,避开汉与扶余,将高句丽拓展的方向转向毗连的朝鲜半岛北部丘岭山地。 公元22年,大武神王5年,杀东扶余王带素,而未灭其国。公元28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发兵讨伐高句丽。高无恤退入国都附近的丸都山城〔注:今集安县西之山城子〕据守。汉军围困了三个月,高句丽人粮食将尽,高无恤急中生智,以犒军为名,派人送酒和捉到的鲤鱼给辽东太守。太守以为城中粮草充足,只好退兵。高句丽躲过了第一次几乎亡国的厄运。 据《三国史记》记载,公元37年大武神王向鸭绿江南的乐浪郡发动进攻,一度占据。七年后,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复了乐浪,阻止了高句丽的扩张,并划定朝鲜半岛上的萨水〔注:今清川江〕以南地区归东汉直辖,以北属高句丽统领。次后无恤逐渐将领地扩大到鸭绿江南岸,这一有远见的举措开创了日后高句丽进一步发展的新局面。 轶事典故好童王子的传说 朝鲜半岛的民间传说有指无恤王有一位名叫好童的儿子,曾与乐浪国的乐浪公主相恋。乐浪公主为了帮助好童王子,而把国家的自鸣鼓毁烂。结果高句丽成功灭了乐浪国,但乐浪公主也在战事中殉国。不过,正史却未有有关这位“好童王子”的任何事迹记载,而这个故事亦不断被改编成为戏剧及电视剧,例如:《风之国》与《王女自鸣鼓》。 相关影视剧《风之国》(바람의나라) 主演宋一国 史籍记载^ 《三国史记》卷14:“母松氏,多勿国王松让女也。” ^ 《三国史记》卷14:“二十年,王袭乐浪,灭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