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 |
释义 | 简介徐传德主编的《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一书,2006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三篇:素质教育的理性探索、南京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案例、专家对南京素质教育实践的评价。 目录第一篇 素质教育的理性探索一、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京市开始了素质教育探索和实践。落在学校、重在实践、贵在创新,构成了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和鲜明特色。通过20年的探索、实践和反思,南京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以下九点基本共识并将此作为原则始终加以坚持。 第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致力于观念的深刻转变。 第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突破“应试升学”的束缚,追求功利的超越。 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实践、求实效。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 第五,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基本条件的创设。 第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强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第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第八,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积极探索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第九,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二、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 三、一个教育实践着的理性思考 第二篇 南京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案例南京市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指导30条,以30个实践案例的形式,推介了部分学校创造出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一些素质教育实践典型,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价改革、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多方面。这些案例都是经广泛遴选并经专家多次研讨论证的,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示例价值、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 这“30条”具体包括: 一、课程超市 从“苏果超市”到“课程超市”应该是一大创新,这样的创新首先体现在“选择”(从商品的选择到课程的选择),而“选择”的背后是“丰富”(从商品的丰富到课程的丰富),最后,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则是“课程超市”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校本课程《智慧园》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让学校和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旨在下放课程权利,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智慧园》发端于该校“智慧教育”课题研究,秉承该校教育传统,针对着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因而,《智慧园》使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成为“智慧乐园”。 三、讲学稿 “讲学稿”,这一教学形式本没有太多的新意,却被东庐中学的老师们创造性地赋予了深刻内涵——“讲”“学”共用,“教”“学”合一。从“讲学稿”的研制到“讲学稿”的使用,把课前、课中、课后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教”和“学”的关系处理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大学里的研究生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从选择题目到编制方案,从开题论证到论文答辩,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而这一过程解决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还能解决过程和方法的问题。把这样的学习方式引进中学,就是要让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 五、小班化教育 高效教育和个性化教育都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而这两种教育经常会发生矛盾;“小班化教育”旨在寻找班级授课制的高效益和个别化教育的个性化之间的平衡,寻找“鱼”和“熊掌”兼得的教育方式。小班化表面上是班制的缩小,而班制缩小的背后却是教育目标的改变和教育方式的改革。 六、“做中学”科学教育 “做中学”就是在“做”中“学习”。“做中学”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批判,既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思想的更新。它是在侧重接受式学习、侧重间接经验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体验性学习,增加直接经验,让学习过程充满灵动和活泼。 七、项目教学 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南京市江宁职业教育中心引用项目管理的原理,实施了项目教学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和中小学的主题教育一样,让学生从项目(主题)的选择、分析、计划、实施、评价的各个环节中接受教育,培养能力。 八、中学“导师制” “教师”与“导师”,只有一字之别,意义却相差千里。从“教师”到“导师”,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教育思想的更新,体现了老师从“教”到“导”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关注学生知识学习到关注学生主动成长的飞跃。南京市第一中学实施“导师制”,也许是想实现高中和大学学习方式的对接。 九、重考申请制 影响考试的因素很多,身心健康与否,准备充分与否,发挥正常与否,都有可能对考试成绩构成重要影响,因而,“一考定终身”显然不尽合理。而“重考申请制”给学生“重来”的机会,于是,为学生调整身心,查漏补缺,汲取教训,积极进取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可能,体现着教育的人文关怀。 十、“三证五卡”制 “三证五卡”制是根据教育方针,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进行全面要求和全面管理的一种尝试,是中学学分制管理的有效的实现形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建立了“三证五卡”制度,实施了“三证五卡”管理,积累了“三证五卡”的经验,难能而且可贵。 十一、职教学分制 “学分”原本是高等学校计算课业时间的单位,学生读够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而现在的“学分制”已经成为一种既计算课业学习时间,又考察课业学习成绩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学分制”对于普通中学课程改革与管理有显著效果,而对于课程复杂的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则更加有效,它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十二、学生成长全记录 “学生成长全记录”是一种新型的学生评价形式,是一种强调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已经超越了“目标取向”的教育评价和“过程取向”的教育评价,向着“主体取向”的教育评价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离开了这一目的,任何评价都失去了它的光辉。 十三、发展性绩效评估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教育的进步与教育的停滞甚至倒退,往往根源于教育的评价。发展性绩效评估应该是“主体取向”教育评估的一种,它抓住学校发展的核心环节,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对学校进行发展性评估,导向明确,措施得力,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十四、愉快教育 愉快,是一种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往往与我们学习的速度、质量成正相关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然而,这种愉快的心理感受却常常为儒家“苦学”文化所淹没。教育是不是一定要“头悬梁,锥刺股”?学习是不是也可以和愉快联系在一起?琅琊路小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十五、情智教育 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人们意识到“智商”的重要性;在人文思想的指引下,人们又认识到“情商”的极端重要性;在北京东路小学,教育工作者却认为“智商”和“情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提出“情智教育”,他们不是为了要走“中间道”,而是已经体会到了两者结合的重要意义。 十六、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教育倾向,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当然,“赏识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不是教育的唯一,但是,“赏识教育”可以让人产生自信,让人感觉安全,让人增强勇气,让人锐意进取。只是,“赏识教育”需要恰如其分,需要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十七、求真教育 “真”是科学的本质,“求真”是教育的不懈追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对于学生,“求真”不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的需要,更是主动健康成长的需要,实事求是是“求真”的基础,发明创造则是“求真”的升华。 十八、陶老师热线 “陶老师热线”是南京市教育局主办的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机构。“陶老师热线”“热”在全天开通,24小时服务;“热”在咨询员业务精良,有问必答;“热”在特服号码96111,免费咨询;“热”在热情服务,真情感人。 十九、学生成人仪式教育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角色意识对于学生成长、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至关重要。而成人与否,生理的界限没有心理的界限明确。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成人,感受成人,立志成人,产生成人意识,用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应该是成人仪式的最终目的。 二十、学生“生涯规划” 俗话说:“成也规划,败也规划。”规划,对于国家的发展、对于集体的进步非常重要;而对于学生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规划让学生明确人生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规划让学生清楚发展的步骤和发展的方式;规划让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十一、中小学生才艺拓展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评价的偏颇,文凭至上的影响,用人唯分“分”的引导,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南京市教育局却相信自己的专业判断,努力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才艺拓展”计划就是其中的一座。 二十二、素质教育校外基地 教育的外延应该与社会的外延相等,西方谚语“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村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突破学校围墙的局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个体社会化”,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十三、“模拟——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一种直接经验的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但是,教育的真实场景的设置是制约“体验”教育的瓶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造性地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模拟”。用“模拟”的方式制造真实场景,通过真是场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二十四、校园里的节日 “节日”往往是教育的契机。传统节日毕竟有限,而且,传统的节日未必适合于中小学教育,于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则根据学生教育的需要,发动全校师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制造“节日”,并藉此开展有实施、有评价的“节日”教育。因此,南京外国语学校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二十五、“我能行”俱乐部 创造,需要勇气;勇气,来自于信心;信心,需要从小培养。信心支持信念,信念支持目标;信心十足的人,往往目标坚定,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脚步扎实。信心十足的学生,就有可能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勇于钻研,勇于克服困难。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我能行”俱乐部就是一种“信心教育”。 二十六、假期生活实践指南 教育具有连续性、承继性、丰富性和实践性;因而,课外成为课内教育的重要补充,寒暑假则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延长线”,这样,教育目标更加丰富,教育内容更加广泛,教育方法更加灵活,教育效果更加显著,……但是,现行的学校教育则容易淡忘学生的假日生活或者只作简单处理,使我们丢失了极其宝贵的教育时机。 二十七、中外“手拉手” 中外“手拉手”是一种学生学习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不同的国度的不同的学生,接受了不同的科学和不同的文化,给将来生活在“地球村”的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带来困难。南京市着力培养“一精多能、国际通用”的人才,因而,这样的跨国度的教育、跨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前沿的。 二十八、校园家长开放日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家长应该是儿童的终身教授。但是,长期以来,随着“孩子”成为“学生”,“家长”也就成为“旁观者”。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望,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是同盟军。而“校园家长开放日”就是一根缔结同盟的纽带。 二十九、数字化校园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因为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因为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宽阔的平台。南京市滨江小学打造的数字化校园,不仅拉近了学校与世界的距离,而且,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转变。 三十、南京学校“五室”建设 在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等“三室”之外,再建包括“技能创造室”“心理咨询室”“校史陈列室”等“五室”,表现了南京人的远见卓识。“三室”侧重课内的科学教育,“五室”则侧重课外的人文教育。增加了“五室”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是高水平的素质教育。 第三篇 专家对南京素质教育实践的评价一、朱小蔓教授 二、杨启亮教授 三、杨九俊副院长 素质教育路在何方?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南京市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指导30条(案例)》,以事实说话,以案例引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30条》提供的案例激活了我们的记忆,我省不少地区不少学校多年来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他们卓有成效的路径探索中,我们可以提炼概括出一些基本的路径。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素质教育要坚持积极引导与主动建构的统一。教育总是有目标、有要求的,学生总是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因此教育一定要有引导性,一定要有目标达成。但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应当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应当提倡主动建构、自主发展,而不是像传统教育一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所谓培养成了刀劈斧削式的塑造。针对传统教育的做法,我们应当更多地探索学生自主发展的培养模式,从而使我们的培养对象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形成终身发展的能力,焕发出个性的光彩。 对于一个班级、一所学校而言,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倡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统一。素质教育讲了许多“面向全体”,但收效甚微。问题在于“面向全体”变成了整齐划一、一刀切、制造标准件。真正的“面向全体”就是在坚持共同要求的同时,面向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这就需要加强教育的选择性,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个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理想的教育。坚持了共同基础,适应了个体需求,培养的学生才有可能“在关系中实现自我”,面对着充满新鲜感和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真正成为现代人。 对于一批学校而言,实施素质教育应当坚持整体推进与特色建设的统一。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所有的学校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不同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有其个性,有其特色,再漂亮的千篇一律都会令人生厌。尊重实践,鼓励创造,每所学校真正从校本的沃土中生长出的素质教育,必定各具特色,风姿卓异,那才会形成素质教育真正的春天。 对于一个行政区域而言,实施素质教育应当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现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仍应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保持“政府行为”形成的强大的推动力,又不断以新鲜的经验来丰富理论,以成功的实践来完善政策,上下联运,相互促进。南京市的《30条》本身体现了这样的意图。只要持之以恒,素质教育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四、成尚荣研究员 五、刘永和所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