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河口、蒙自、个旧四县(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0′~104°03′,北纬22°35′~23°07′之间,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986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大围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简介建立时间:1986年3月20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6月1日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地点:云南省红河州的河口县,屏边县,个旧市,蒙自县.相应设有管理机构,河口: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管理分局;屏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屏边管理分局;个旧: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旧管理所;蒙自: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自管理所。 经纬度范围:东经103°20¢--104°03¢,北纬22°35¢--23°07¢。 海拔范围:全省海拔最低点76.4米,最高峰大尖山为2363米。 主管单位:在业务上归云南省林业厅,行政上归云南省红河州林业局。 人员配置:行管人员8人,森林公安8人,科技人员6人,工人14人。 经费来源:省财政拨款。 其他:保护区地貌属中低山山地,面积43993公顷,属边缘热带湿润区,保护区类型为科学保护区兼自然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及其珍稀动植物种。 通讯地址:云南 蒙自县 红河州林业局保护办(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所在地点: 云南 河口县,屏边县,个旧市,蒙自县 保护区中文名: 大围山 保护区面积: 439.93平方公里 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 主管部门: 林业 保护区旅游信息最佳旅游时间:主要观赏景观和物种: (1) 火山、断崖奇观,边寨民族风光,名胜古迹; (2) 植物有桫椤、长蕊木兰、云南穗花杉、原始莲座蕨、伯乐树、柄翅果、篦子三尖杉、藤枣、岘木、伞花木、福建柏、水松、云南石梓、毛坡垒、鹅掌楸、紫荆木、木瓜红、马尾树、见血封喉、锯叶竹节树、云南苏铁、合果木、长叶竹柏、鸡毛松、锥头麻、苣若薯、任木、绒毛番龙眼、隐翼、千果榄仁等; (3) 动物有黑长臂猿、蜂猴、巨蜥、豚尾猴、小蜂猴、灰叶猴、黑冠长臂猿、云豹、灰孔雀雉、绿孔雀、猕猴、水鹿、穿山甲、斑羚、大灵猫、金猫、白鹇、白腹锦鸡、红腹锦鸡、冠斑犀鸟。 保护区发展意向保护区发展意向: 发挥保护区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多种生产经营活动,扩大生活自给能力,促进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实现社区参与性管理和共建。 保护区内记录下物种哺乳纲 狼 马铁菊头蝠 林麝 猕猴 毛耳飞鼠 毛冠鹿 鲁氏菊头蝠 明纹花松鼠 青鼬 珀氏长吻松鼠 熊狸 熊猴 小灵猫 小家鼠 小爪水獭 小麂 双色蹄蝠 水鹿 水獭 食蟹獴 纹鼬 喜马拉雅水鼩 针毛鼠 云南兔 云豹 椰子狸 野猪 银星竹鼠 倭蜂猴 倭花鼠 帚尾豪猪 中菊头蝠 猪獾 白腹管鼻蝠 斑灵猫 豹 豹猫 北社鼠 北树鼩 侧纹岩松鼠 赤腹松鼠 赤狐 赤麂 长尾大麝鼩 长颌带狸 大灵猫 丛林猫 大蹄蝠 大斑灵猫 大耳菊头蝠 大足鼠 川西斑羚 穿山甲 短尾鼩 短尾猴(红面短尾猴) 伏翼 蜂猴 甘南鬣羚 狗獾 豪猪 红白鼯鼠 红背鼯鼠 红颊长吻松鼠 貉 黑熊 黑长臂猿 黑腹绒鼠 灰头小鼯鼠 灰伏翼 灰麝鼩 黄胸鼠 黄腹鼬 黄鼬 虎 花面狸 金猫 巨松鼠 鼬獾 鸟纲 冕柳莺 领鸺鹠 领雀嘴鹎 绿背山雀 绿翅短脚鹎 绿翅金鸠 绿孔雀 绿嘴地鹃 栗头雀鹛 栗头鹟莺 栗头八色鸫 栗鹀 栗背伯劳 栗耳凤鹛 栗腹矶鸫 栗喉鵙鹛 栗喉蜂虎 栗啄木鸟 林雕鸮 矛纹草鹛 蓝绿鹊 蓝胸秧鸡 蓝枕八色鸫 蓝翡翠 蓝翅希鹛 蓝翅噪鹛 蓝翅叶鹎 蓝短翅鸫 蓝喉仙鹟 蓝喉太阳鸟 蓝喉拟啄木鸟 绯胸鹦鹉 锈脸钩嘴鹛 锈额斑翅鹛 星头啄木鸟 小仙鹟 小鸦鹃 小盘尾 小白腰雨燕 小斑[姬]鹟 小杜鹃 小 楔尾绿鸠 鸲[姬]鹟 日本鹌鹑 寿带[鸟] 三趾翠鸟 四声杜鹃 鹊鹞 鹊鸲 山麻雀 山蓝仙鹟 山鹡鸰 山斑鸠 绒额 树鹨 乌鹃 纹胸巨鹛 纹胸啄木鸟 纹背捕蛛鸟 纹喉凤鹛 喜鹊 矶鹬 鸦嘴卷尾 针尾沙锥 噪鹃 蚁 鹰鸮 鹰鹃 原鸡 银胸丝冠鸟 银耳相思鸟 [蓝须]夜蜂虎 [树]麻雀 [白腿]小隼 [红]梅花雀 普通夜鹰 普通朱雀 普通翠鸟 普通 中杜鹃 中华鹧鸪 珠颈斑鸠 朱鹂 竹啄木鸟 八声杜鹃 八哥 暗冕鹪莺 暗绿柳莺 暗灰鹃鵙 白领凤鹛 白眉鹀 白鹇 白胸翡翠 白胸苦恶鸟 白腰文鸟 白斑尾柳莺 白斑黑石(即鸟) 白腹短翅鸲 白腹凤鹛 白腹锦鸡 白喉扇尾鹟 白喉短翅鸫 白喉冠鹎 白喉红臀鹎 白颊噪鹛 白眶鹟莺 白眶斑翅鹛 斑鸫 斑胸噪鹛 斑文鸟 斑头鸺鹠 斑腰燕 斑鱼狗 斑背燕尾 斑喉希鹛 北红尾鸲 草鸮 叉尾太阳鸟 赤翡翠 赤红山椒鸟 橙胸[姬]鹟 橙腹叶鹎 长尾阔嘴鸟 长尾山椒鸟 长尾夜鹰 长尾奇鹛 长尾缝叶莺 长嘴捕蛛鸟 大山雀 大仙鹟 大拟啄木鸟 大杜鹃 翠金鹃 纯色鹪莺 纯色啄花鸟 戴胜 点胸鸦雀 点斑林鸽 短嘴山椒鸟 凤头雀嘴鹎 凤头鹰 凤头鹀 粉红山椒鸟 发冠卷尾 方尾鹟 冠斑犀鸟 红胁蓝尾鸲 红胁绣眼鸟 红胸田鸡 红胸啄花鸟 红尾伯劳 红尾歌鸲 红头噪鹛 红头咬鹃 红头[长尾]山雀 红隼 红翅鵙鹛 红翅凤头鹃 红翅薮鹛 红点颏,红喉歌鸲 红耳鹎 红顶鹛 红腹锦鸡 红喉山鹧鸪 红颈绿啄木鸟 红嘴相思鸟 黑脸噪鹛 黑脸鹟莺 黑眉柳莺 黑胸太阳鸟 黑尾蜡嘴雀 黑头穗鹛 黑头金翅[雀] 黑枕王鹟 黑枕黄鹂 黑[短脚]鹎 黑额凤鹛 黑顶奇鹛 黑冠黄鹎 黑冠鹃隼 黑喉石(即鸟) 黑喉山鹪莺 黑卷尾 褐柳莺 褐胁雀鹛 褐胸鹟 褐背鹊鵙 褐翅鸦鹃 褐喉沙燕 褐灰雀 海南蓝仙鹟 火尾希鹛 火斑鸠 火冠雀 灰林(即鸟) 灰脸鹟莺 灰脸鵟鹰 灰胸鹪莺 灰树鹊 灰头鹦鹉 灰头椋鸟 灰头斑翅鹛 灰燕鵙 灰眼短脚鹎 灰背椋鸟 灰背燕尾 灰背伯劳 灰喉柳莺 灰卷尾 灰眶雀鹛 灰孔雀雉 黄绿鹎 黄眉柳莺 黄胸鹀 黄臀鹎 黄腰柳莺 黄腰太阳鸟 黄鹡鸰 黄腹扇尾鹟 黄腹鹟莺 黄腹啄花鸟 黄肛啄花鸟 黄颈凤鹛 虎斑地鸫 画眉 家燕 金胸雀鹛 金头穗鹛 金头扇尾莺 金头缝叶莺 金腰燕 金喉拟啄木鸟 距翅麦鸡 酒红朱雀 眶鹟莺 纵纹绿鹎 棕眉柳莺 棕胸蓝[姬]鹟 棕胸雅鹛 棕胸竹鸡 棕尾鹟 棕头鸦雀 棕头幽鹛 棕腹柳莺 棕腹仙鹟 棕颈钩嘴鹛 爬行纲 绿瘦蛇 缅甸棱蜥 缅甸钝头蛇 丽棘蜥 斜鳞蛇 闪鳞蛇 三索锦蛇 沙坝后棱蛇 乌龟 铜蜓蜥 细鳞树蜥 无颞鳞腹链蛇 眼镜王蛇 渔游蛇 云南竹叶青蛇 云南半叶趾虎 原尾蜥虎 圆斑小头蛇 蟒蛇 平胸龟 中国石龙子 舟山眼镜蛇 八线腹链蛇 蚌西树蜥 白头蝰 白唇竹叶青蛇 斑飞蜥 鳖 草腹链蛇 长鬣蜥 大壁虎 多线南蜥 峨嵋地蜥 钝尾两头蛇 繁花林蛇 过树蛇 钩盲蛇 红脖颈槽蛇 黑眉锦蛇 黑网乌梢蛇 黑背白环蛇 灰鼠蛇 华游蛇 滑鼠蛇 环纹华游蛇 尖尾两头蛇 金环蛇 截趾虎 锯缘龟 巨蜥 紫灰锦蛇 棕背树蜥 两栖纲 陇川小树蛙 蓝尾蝾螈 小弧斑姬蛙 小角蟾 小口拟角蟾 饰纹姬蛙 沙巴湍蛙 沙巴拟髭蟾 蟼掌突蟾 微蹼铃蟾 台北蛙 突吻湍蛙 无声囊泛树蛙 沼蛙 哀牢髭蟾 白颌大角蟾 白颊小树蛙 斑腿泛树蛙 背条跳树蛙 侧条跳树蛙 大绿蛙 大头蛙 粗皮姬蛙 粗皮角蟾 弹琴蛙 多疣狭口蛙 峨眉角蟾 红吸盘小树蛙 红蹼树蛙 黑眼睑小树蛙 黑耳蛙 黑眶蟾蜍 花狭口蛙 花姬蛙 华西树蟾 棘腹蛙 棘肛蛙 锯腿小树蛙 棕褶泛树蛙 棕黑疣螈 生物资源大围山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分布有以云南龙脑香为标志的热带湿润雨林,垂直带上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都是特殊的森林植被类型,保护价值尤为重要。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多歧苏铁、叉叶苏铁、滇南苏铁、宽叶苏铁、红河苏铁、望天树、长蕊木兰、伯乐树、毛坡垒、云南龙脑香、水松、云南穗花杉共12个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桫椤(7个种)、蚬木、蓖子三尖杉、滇桐、马尾树、水青树、云南拟单性木兰、任木、原始莲座蕨等23个种。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中,有野生兽类9目25科55属82种,鸟类16目46科155属285种和亚种,两栖类53种,爬行类60种,鱼类14科50属70种,昆虫9目57科135属16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兽类有25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28种,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有孔雀雉和绿孔雀2种,属二级保护的有26种,如白鹇、白腹锦鸡、楔尾绿鸠、腓胸鹦鹉、蓝枕八色鸫等。两栖爬行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种,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有巨蜥、蟒蛇2种,属二级保护的有红瘰疣螈、虎纹蛙、大壁虎3种。 管理机构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旧管理所,是担负个旧辖区内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管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依法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 三、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 四、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五、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自然保护知识的教育。 六、负责自然保护区界标的设置和管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