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宋提刑官2 |
释义 | 《大宋提刑官2》,电视剧名,2005年由导演阚卫平携手著名演员王庆祥、陶泽如、刘敏涛等拍摄而成,故事由一次山洪暴发,引发朝野阵阵厮杀,扑朔迷离的谋杀案情引发宋慈挑战当朝皇帝权威,一生铮骨爱恨情仇欲说还休! 中文名:大宋提刑官2 出品时间:2005年12月1日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阚卫平 编剧:钱林森 集数:41集 类型:连续剧 语言:国语 总监制:李建 总策划:魏平 制片人:俞胜利 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宋慈 王庆祥 宋皇 陶泽如 英姑 刘敏涛 王儒璋 李洪涛 曹墨 孙涛 玉娘 苗圃 职员表▪ 制作人:俞胜利 ▪ 监制:李建 ▪ 导演:阚卫平 ▪ 编剧:钱林森 剧情介绍南宋端平元年,山洪暴发。山间一座荒冢被山水冲塌,坦露出一具佩戴着一枚前皇太子玉佩的无名尸骨,案情震动朝野;被百姓称为“独臂青天”的湖州知府曹墨,被御史王儒璋以五十万专银失踪而问以重罪,而曹墨明知被冤却不作申辩,贪银案另有蹊跷;经宋提刑验骨推断,尸骨身份被渐渐引向十八年前死于意外大火的前太子赵泱。而据皇室记载,赵泱当年遇难之后,明明是由宰相石开元亲自去湖州验明正身,并迎回皇陵下葬。为查明真相,宋提刑押上宋氏一家老少的性命,在皇陵动土开棺,果然验出惊天秘事——济王墓内的白骨,竟是一具怀胎十月的女尸!曹墨突然向王儒璋举报,侵吞五十万专银的正是户部侍郎李佑淳。可就在王御史赶到李府的当天,李佑淳却已割喉自杀;宋提刑到现场检验,确证李佑淳并非自杀,而是死于同僚的谋杀!宋提刑经过慎密的推理,发现了专银案和尸骨案有着必然的联系; 为了寻找线索,英姑请命去湖州造访曹墨。不料当天湖州又发生一桩谋杀案:被害的虽然是宋嫂的丈夫,但种种迹象表明,凶手真正要杀的是隔壁的中风告老知府姜汝成。英姑顺藤摸瓜,揭露出本案真正的幕后指使者。而曹墨道出的一番肺腑之言,却令英姑震惊不已。 英姑回京后雪藏了湖州命案的证据和已经苏醒的证人姜汝成,想以此让宋慈知难而退。谁料宋提刑在史官裴时安的帮助下,却又有了新的发现:收藏在重兵把守的天章阁的先帝遗诏竟然被盗。这一发现使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人——圣上!根据李佑淳生前留下的线索,王儒璋微服私访,又得到一条重要线索:户部尚书伍德正是当年一手策划矫诏另立的已故宰相石开元之子!而此时,一直借着中风失语之症而不吐一字的姜汝成,也终于在临终前向宋提刑道出了当年所谓济王遇难的真相,至此,整个案情昭然若揭。可就在全案真相大白的前夕,皇城潮鸣寺又发生一桩更为恐怖的血案:前太子太傅之子阚必昌和来自天台山净佛寺的昭明大师双双被害。而据寺中一空小师傅所言,案发夜,先后有三拨人马偷来寺中,而这三拨人都具备谋杀的动机和时机。 宋提刑剥茧抽丝,缜密推理,终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现场检验和无可辩驳的逻辑推理,揭开了全案的真相…… 南宋端平元年的一场朝政危机,也随着案情的真相大白而得以化解! 分集剧情第1集 深夜,宋皇闯入宋慈的院内大呼:“宋慈,快来救驾”,随之一支利箭射进宋皇胸内。一声惊叫,宋慈从梦中醒来。宋皇下旨召宋慈进京复职。在回京的路上,宋慈智破了一民间命案,而英姑也在破案中“从天而降”。 宋慈刚刚到京,宫中内侍传旨召宋慈深夜进宫。 第2集 御史王儒璋私访湖州,发现护洪堤长期失修,汛期险情危危,他决定追查朝廷给湖州的五十万缗修堤资金,同时,新任湖州知府曹墨也开始追究五十万缗的下落。 一场洪水冲淹了湖州,洪水中一具尸骨露天现世,知县姜汝成水举尸骨上留下的玉佩,狂呼:“难道老天真要亡我大宋吗”,随后中风倒地。 第3集 曹墨自担了五十缗失踪之责,被押解进狱,临行时,他将玉佩交给妻子玉娘,让她将其交给宋慈。玉娘夜闯提刑司,将玉佩交给宋慈。于是,一场追查“皇室谜案”开始了序幕。 第4集 宋慈狱中夜访曹墨,宋慈告知曹墨玉佩为皇室之物,此案要上奏皇上,深查远究。户部尚书伍德告诉宋皇:不要因区区五十万缗鸿毛之案,乱了王朝安危的泰山之重。 王儒璋深夜狱审曹墨,曹墨宁死不吐五十万缗真情,并要出狱三日,办完灾后之事,而后愿受朝廷罪惩。 第5集 一个皇室贵胄的遗体埋在荒山野外,在史册上应有记载,宋慈来到史馆查寻记载,让宋慈惊讶地是史册上的皇子皇孙生时卒年的史册却被人撤去了几页,还导致一位史官丧命。宋慈推断:这是一场蓄意谋杀。 第6集 宋皇决定让曹墨带罪去完成湖州灾后之事,曹墨皇街上跪谢圣恩。户部侍郎李佑淳告知伍德圣上放了曹墨,并不意味五十万缗专银案结案了。而是有着更大的案底会揭出。让伍德“小心”。 宋慈来到天目山寻访当年的太子太傅阚愚直,宋慈将玉佩展示在阚老先生面前时,二十年没有言语的老先生唤出了一声:“起风了”。 第7集 英姑告诉宋慈这玉佩之案很可能是皇室相残之案,请他不要过深追查,而宋慈却坚定地说:此案是关大宋安危,不揭开这个谜底,消除王朝的隐患,宋某于心何安哪。 宋慈来到中风的姜汝成家,下药留钱给姜治病,他要让姜汝成醒来,揭开这皇室谜案。为了阻止宋慈不陷入皇室谜案中,玉贞搬来了婆母,可婆母却支持宋慈深查此案。 宋慈在史官裴时安家看到了当年裴老史官抄下的皇子皇孙生卒时表,揭开了现今皇上不是先皇亲生之子的秘密。 第8集 宋皇认出那块玉佩是当年太子随身之物,并告诉宋慈当年太子已死于一场火灾中,可这块玉佩又怎么出现在一个荒山野外的尸骨上呢?那现在皇陵中的太子又是何人呢? 宋皇深夜私进提刑司辨认太子尸骨,为了证实哪具是当年的太子尸骨,宋慈跪求开皇陵验尸。 第9集 根据大宋法律,惊动皇陵诛灭九族。宋母带全家数口受缚在皇陵外的刑台上,等待着宋慈开棺结果。 宋慈手捧尸骨告诉宋皇陵内不是济王尸骨而是一具怀胎十月的女尸,宋皇及众人惊呆了。宋家数口躲过了这场灭族之灾。 第10集 皇陵验尸使太子谜案大白天下。史官裴时安告宋慈此案可以终结了,可宋慈却从丢失的史册上血手印发现了新的线索和疑点,他认为太子失踪与史料被窃有着相密之联。于是,宋慈再进宫奏见圣上。 第11集 宋慈奏请圣上尸骨不能入殓下葬,济王如何致死,又怎么会埋在荒山野外,仍是未解之谜。宋皇告诉宋慈他已下旨为济王举行四十九天的皇家祭礼,他命宋慈在四十九天内查清济王死因,不然后果自负。 第12集 曹墨回到湖州办理灾后事宜。王儒璋私访湖州看到百姓赞敬曹墨之功德,他深感曹墨这样一位清官不可能贪吞专银,他决定去面见曹墨再查真由。 王儒璋的门生邹少卿夜潜曹墨府,告知曹墨御史大人在湖州查专银案,请他小心行事。王儒璋晨访曹府,可曹墨却昨夜飞马进京了。 第13集 曹墨欲见圣上,却被御林军推出宫去。他来到提刑司面见宋慈,向宋慈讲述了:要想真正揭开济王生死之谜,只有让姜汝成开口说话。 英姑将尸骨头颅偷出提刑司,请摸古先生鉴摸其骨,推测人像,结果使她心惊魂呆。此时,宋慈也用尸体的脚骨塑出一个与济王朝靴无法相配的“人脚”。 第14集 宋慈奏报圣上:尸骨不是济王,而是一位船夫,使宋皇大怒。他命宋慈在中秋月圆之日查清济王生死真相。 济王生死之谜震惊了朝廷上下,就在此时,三朝老臣杜汝圭向刑部尚书讲出了当年奸臣废太子立现今圣上为帝的真情。 第15集 宋慈奏请圣上:三天内下旨于他去查济王生死案,可三天已快期近,圣上仍未下旨,宋慈焦急不安。英姑劝宋慈不要再查了,免得再引九族之祸。宋慈也准备三天期到没有圣旨,就辞职归故。 伍德劝宋皇尽快下旨让宋慈查济王案,以便安稳众臣之心,并告圣上,宋慈有天大本事也无从查明真相,因为知情人已如同死人,这个人就是姜汝成。 第16集 宋皇下旨让宋慈在一个半月内查清济王生死案,如不能按期破案,将重罪惩办宋慈。王儒璋向圣上举荐曹墨为百姓楷模,重用其人。宋皇决定暗访湖州。 第17集 宋皇下旨让宋慈在一个半月内查清济王生死案,如不能按期破案,将重罪惩办宋慈。王儒璋向圣上举荐曹墨为百姓楷模,重用其人。宋皇决定暗访湖州。 第18集 宋皇湖州密见曹墨,曹墨向圣上讲出了五十万缗专银被贪真情,为了朝廷之安他愿自己承担其罪,曹墨的忠臣之举深感宋皇,宋皇向曹墨点示了户部侍郎李佑淳被人参奏私心之重,并嘱咐专银之事,曹墨心领圣意,拜谢圣上走进御史府。 第19集 吏、户、刑三部尚书都来到了李佑淳案发现场,并声称李是自杀,并将李佑淳行礼于他们的行为讲给了御史王儒璋。王儒璋在李府书房发现了用血写的“奏”字,他来到提刑司怒训宋慈为何不给李佑淳的死因下准确结论,并将血“奏”字交给宋慈。 第20集 王儒璋夜查李府案发现场,突然见李佑淳又转活“人间”,使他魂飞天外,原来这个“活李佑淳”是宋慈所扮。 宋慈为王儒璋现场演示了李佑淳的案发经过,结论是他杀李佑淳,而现场是经过慎密的“设置”。 第21集 宋皇在宫中宴请王儒璋、杜汝圭、吕盟臣、宋慈、酒席间宋皇假称多酒醉了,回了后宫。几位大臣开始了追查谋杀李佑淳的凶手之论。 王儒璋推理是曹墨杀了李佑淳,众臣大惊失色,而宋慈告知众人:经现场查验杀人者是右手握刀,而曹墨却是个断了右臂的残人。 第22集 王儒璋来到提刑司责备宋慈在验尸报告上写得是悬息而亡,怎么又出来个右手持刀杀人之由,宋慈告王儒璋是下官善意的谎言,以免王大人步入歧途。因为谋杀李佑春的凶手与十年前谋杀史官的凶手是同出一人。 第23集 英姑在暗访中得知了李佑淳妻儿下落,同时,李佑淳妻儿突然闯进御史府,向王儒璋呈上了一份秘密。 宋慈断定阚氏父子与现存太子党人密切联络,于是派张堂监视天目山的一切活动。 第24集 杜汝圭和吕蒙臣在密巷里谈论着如何躲开李佑淳之案,突然王儒璋出现在他们面前,告知他们李佑淳是畏罪自杀,并准告假休息。 宋慈与英姑正准备化妆去婺州暗访,御史府差人送来王儒璋丁优之信,英姑要去找王儒璋责他是个怕事小人,可宋慈却自信地告诉英姑:我们可以不去婺州了。 第25集 张堂在天目山截获了信鸽传给阚氏父子的信件,当宋慈打开信件却是一张白纸。 宋府有人敲门,宋慈开门见来人却是姜汝成,姜汝成告诉宋慈他是“装病”,宋慈大惊,原来这是一场梦。伍德获悉李佑淳定为畏罪自杀,笑得眉目飞天,他自述了谋杀李佑淳的真实过程。 第26集 侍奉姜汝成的宋嫂在给姜喂药时,一只无力的手拉了她一下,原来姜汝成醒了。她兴奋地报告了曹墨,曹墨来到姜家,可姜汝成与过去一样:仍是“死人”。 曹墨走了,姜汝成又醒了,他示意宋嫂不要把他醒来之事告诉任何人。 第27集 曹墨再次来到姜家看姜汝成是否醒来了,宋嫂支吾着回应曹墨,曹墨似乎感悟到了什么。 英姑也来到姜家,可姜汝成却不在床上,屋内乱成一片,英姑拉响了叫宋嫂的铃铛,与此同时,宋家响起奇怪的声音,英姑飞奔宋家。 英姑奔进宋家,室内也是一片纷乱,宋嫂的丈夫死在床上,与此同时,姜家传来人声,英姑在床下发现了已醒来的姜汝成。 第28集 英姑在姜家和宋家现场演示了凶手杀人经过,告诉曹墨凶手的目的是杀姜汝成,可却错杀了多年病床不起的宋嫂丈夫。而这个凶手不是别人,正是你曹墨。 曹墨承认是他让邹少卿杀人,但他的目的是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圣上,更是为了宋慈,英姑对曹墨讲的现实无语可对。 第29集 英姑回到提刑司向宋慈讲了不要为此案过于铤而走险,宋慈感到英姑情绪怪异。同时,张堂又截获了天目山信鸽的书信:“臣磕首泣呼,圣上万莫错过天赐良机”。宋慈见后即要闯宫面圣。英姑阻拦宋慈进宫,告诫他:这是一场皇权之争,您还能查下去吗?宋慈毅然地说,国无二主,大宋王朝要乱哪。说完急闯宫门面圣。 第30集 英姑将姜汝成藏在城外民居,姜汝成向英姑讲述了当年火烧太子府的真情,并请求见宋慈。 在刑部杜汝圭向吕蒙臣和宋慈讲了当年宰相石开元废太子、立现今赵闳为帝的经过,但如何篡改的遗诏却不知详情。 王儒璋假丁优真暗访,他找到了当年侍奉济王的女子妙姑,获得了当年宰相为何废除太子的原由。 第31集 妙姑向王儒璋讲了当年她与济王生一个女儿,名叫桑月,十八岁选进宫中,现在不知下落。王儒璋来到提刑司告知宋慈:伍德原名叫石天来,是宰相石开元的侄子,也是后来妙姑的丈夫。 宋慈来到姜汝成的藏身之处,姜汝成向宋慈讲出了石开元废太子,篡改遗诏和太子仍活在世的真情。 第32集 宋皇得知伍德是石开元家侄,当其面告知从今以后不要再以篡位之事要挟朕,并让宠嫔桑月讲述了当年伍德抛弃他们母女的罪恶之为。 宋慈为彻底揭开太子失踪之谜,只身闯伍德府“打草惊蛇”。 第33集 宋慈在伍府彻底揭开了伍德阴谋杀害史官裴世济,贪专银杀害李佑淳,用篡改的遗诏要挟圣上的罪恶,使伍德心惊魂破。姜儒成断气前告诉宋慈济王在天台山,于是,宋慈开始了天台山寻济王。 第34集 当年太子太傅突然明白太子传来的信为何是白纸,阚老先生大呼:太子变心了,这十八年的等待如东去流水,此时,宋慈突然来访,向阚氏父子揭出了伍德身世,并劝其下山迎回济王,为了大宋安危,让济王与圣上畅述兄弟之情。 第35集 阚氏父子去迎济王返京,而济王却无心返朝,阚愚直恢心之下服毒自尽。 阚必昌为报父仇持刀欲杀济王,济王突然转意愿随必昌下山进京。宋慈泪别老母,上天台山求见济王,不想,济王却早步下山进京,宋慈深感不妙,急奔返京救济王。 第36集 济王与阚必昌下山秘密住在城南潮明寺客栈,由此,客栈来了许多“不速之客”。 济王进宫面圣,却被拦在宫外。济王只好回客栈侯召,与此同时,一场阴谋也随之而来。 第37集 济王和阚必昌同时死在了客栈,必昌被杀坠落楼下,济王中毒死房内。 客栈的“不速之客”们被宋慈封在了栈内,这其中也有双手沾满鲜血的妙姑也在其中,他在现场见到了前夫伍德。 第38集 栈内的妙姑双手沾满了鲜血;杜汝圭、吕蒙臣夜访济王与其争吵疯狂;曹墨、邹少卿夜闯济王住房;宋皇贴身太监何昚衣襟破损留下证据;伍德出现在济王被杀房内;谁是凶手? 一场断案推理在小小客栈开始了。此时,唐知县急城内文房四宝店店主被杀,英姑急奔现场。 第39集 断案现场妙姑惊呼:你们都是凶手;杜、吕两人是为济王要以大宋安稳为重,劝说济王不要争抢圣座;曹墨、邹少卿是来谋杀济王,可没能得手,济王先死于他们下手之前;何昚衣襟破损证据留在远离济王住房的柴屋内;伍德是在济王中毒后才冲进房中,凶手究竟是谁?这时,英姑由文房四宝店查案归来,她向宋慈展示了现场发现的假遗诏檄文底印。 第40集 宋慈对现场查验断出济王是自毒死亡,而阚必昌却死于济王刀下。宋慈哭悼济王,并闯宫锤响了四十二年没人敢敲的登闻鼓,击鼓惊朝。 第41集 宋慈闯惊驾,恳请圣上将太子谜案公示众臣,宋皇赐宋慈御酒一杯,并告宋慈四十二年前一臣击鼓惊朝,先帝赐了他一杯赐酒而死,你今天也同是如此。 宋慈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酒后善言训斥圣上不该阻止济王进宫,失去他们兄弟解难之机。言后御酒仍未毒性发作,这时宋慈才发现御酒是用可试毒的银杯所装,宋皇感慨地说:不想失去一位忠诚的提刑官。也就在同时,宋母因未见儿子宋慈,出宫急气而死。 宋慈披孝上朝,将二十年的“皇宫奇案”公示天下。 精彩剧照宋慈生平经受教育宋慈 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居建阳。生于南宋 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身在一个朝廷官吏家庭,父名巩,曾做过广州节度推官。宋慈少年受业于同邑吴稚门下,吴稚是朱熹的弟子,因此,宋慈有机会与当时有名的学者交往。宋慈二十岁进太学。当时主持太学的真德秀是著名的理学家,真德秀发现宋慈的文章出自内心,流露有其感情,因此,对他十分器重。宋慈早年的师友,对于他学业的进步与后来的思想当有相当的影响。 职业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中进士乙科,朝廷派他去浙江鄞县任尉官(掌一县治安),因父丧而未赴任。 宋理宗宝广二年(1226年),宋慈出任江西信丰县主薄(典颁文书,办理事务),从此正式踏上了仕宦生涯。绍定一至三年,在郑性之幕下参与军事;迄招捕使陈韡檄同监军李华平定莲城七十二寨寇,宋慈参赞居多。 宋慈于绍定四年(1232年)陈韡奏其政绩,举为福建长汀知县(一县的行政长官),嘉熙元年(1237年)任邵武军通判(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嘉熙二年(1238年)调南剑州通判,嘉熙三年(1239年)任提点广东刑(主管司法刑狱和监察),嘉熙四年移任江西提点刑狱兼赣州知县。淳祐元年(1241年)知常州军事,淳祐七年任直秘阁提点湖南刑狱并兼大使行府参议官,次年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宋分天下为各路,等于现在的省份),皆司皋事。淳祐九年(1249年),拔直焕阅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之军事行政)。 任官宋慈一生二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也是「皆司皋事」,可见宋慈一生从事司法刑狱。长期的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宋慈平反冤案无数,他认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出自《洗冤集录》序),坚持「审之又审」,重视现场堪验,还指出「凡验妇人,不可羞避」,「检妇人,无伤损处须看阴门,恐自此入刀于腹内」,如死者是富家女,把女尸抬到光明平稳处,「令众人见,以避嫌疑」。 去世宋慈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9年)广州经略安抚使的任所,享年64岁。宋理宗亲自为其书写墓门,凭吊宋慈功绩卓著的一生。后来宋慈的墓地迁至福建建阳市崇雒乡昌茂村西北。 刘克庄在墓志铭中称他:「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闾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这一期间,宋慈在处理狱讼中,特别重视现场勘验。他对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著作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于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宋慈与法医学证据的首要位置南宋官府为探明案情真相,将证据摆在首要位置:“遇有死者,必根究其所以致死”;人命之案,须查获凶器;凶手定罪,须查获尸体;尸体检验,须查验到致命伤,否则不易结案,便为疑案。“大辟之狱,自检验始。”在“慎刑”的指导思想下,以有无犯罪事实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准则,而犯罪事实又必须以充足的证据作为根据,是所谓“旁求证左,或有伪也;直取证验,斯为实也”。 宋慈在书中一再强调以查找证据为目的的检验勘查工作当慎之又慎,举一例视之。由于致命伤的检验对加害人的定罪量刑关涉甚重,宋慈强调检验中定要仔细勘验,“凡伤处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倘若是聚众斗殴,“如死人身上有两痕,皆可致命,此两痕若是一人下手,则无害;若是两人,则一人偿命,一人不偿命,须是两痕内,斟酌得最重者为致命。”然而,如果两个人同时刺杀、同时打击,要定哪个对致命伤负主要责任,就比较困难了。想到这一层,宋慈的考虑才算是完备。 “牢狱用刑以求取口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重视口供的采集。口供固然重要,但这种获得口供的非法手段早就被世人唾弃,更何况“证以人或容伪焉”,宋慈认为须“多方体访,务令参会归一,切不可凭一二人口说,便以为信”,且“告状者切不可信,须是详细检验,务要从实”,这一方面是因为“证以物必得实焉”,另一方面是不能听从一面之词,以防其中有弊。 不轻信口供在当时律法中亦有体现,即使罪犯招供,也要查出证据;反之,即使罪犯不招供,在物证确凿的情形下,亦可定罪判刑,一切须“据状断之”。 时间不可能穿越到过去,案情不可能“情景再现”,故所谓的“真相”并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还原,但是检验勘察,事关人命,必须将事后检验之事充分做到位,使之不断接近百分之百的真实,还事实以真相。 良吏的重要性如何将检验之事做得充分、到位呢?除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外,宋慈认为主要取决于为官者。“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这是当时统治阶级一直坚守的执政信念。他给今人的启示是:相对于程序规则和证据规则而言,司法的组织规则更重要。法官不良,再好的程序和实体法有什么用呢? 法令是如何谨慎的呢?宋慈在书中提及诸多,此处挑选几点言之。 其一,差文官。由于武官“更历未深”,若再碰上“仵作之欺伪,吏胥之奸巧”,将会使案件变得模糊不清、扑朔迷离,从而难以查究。“如边远小县”,实在缺文官,“复检官权差识字武官”。 其二,事必躬亲,不得专任吏胥。北宋时期太宗曾对宰相说:“颇闻台中鞫狱,御史多不躬亲,垂帘雍容,以自尊大。鞫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无冤滥,岂可得也?”宋慈在《条令》中亦称“不亲临视”者,当“以违制论”。事必躬亲要求检验官必须仔细审察、判别、监督,以防发生误验、漏验之事及仵作、吏胥作弊等,而非仅仅在场遥遥相望,甚至“掩鼻而不屑”。“事必躬亲”就是司法亲历性的古代版本。 其三,“诸验复之类应差官者,差无亲嫌干之人”,这规定了为官者的回避制度。“大狱讼者,所以平曲直,雪冤枉也。若有财者胜,无财者负,有援者伸,无援者屈,豪强得志,贫弱衔冤,岂国家之福耶?愚愿士大夫司听断者,持平如衡,事事至公如鉴,天下何患不太平?此句反映宋慈的稳定思想,事事至公,则天下稳定。 另外,律法规定官员三年一易,且不可在家乡任职,这对于防止司法活动中亲嫌、故旧、仇隙关系的干扰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宋慈反复强调检验案件,事关人命,“当是任者,切以究之”!他在书中写道,检验官在接到检验公文之后,为防止奸欺,切“不可接见在近官员、秀才、僧道”,因为这些官员、秀才、僧道等在地方上有一定势力,上能通官府,下能聚集民众,一旦参与颠倒案情之事,将对探明案情真相极为不利。 除了对尸、伤及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勘验,检验官要重视对现场周围以及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访问,只有把各方因素综合思量之后,方能获取正确而有效的证据,以使得自己的检验结果得到印证,探明案件真相。 要成为一个合格、出色的检验官,宋慈认为至少要有两个绝招:一为尸、伤等检验的技术,二为综合素质的考量。且后者更为要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