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银岗古窑场遗址 |
释义 | 简介位于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银岗村,年代为西周、春秋至战国时期,窑场总面积10万平方米。已发掘龙窑四座,长10、宽2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铜器、铁器、石器等,以陶器为主,器形主要有:罐、釜、盒、杯、碗、鼎、豆、瓿等,纹饰有: 纹、米字纹、方格纹、素面等。是一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200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现意义银岗古窑场遗址印证了米字纹早于夔纹的观点 银岗古窑场遗址位于松毛岭半山坡上,山上是成片的荔枝树,窑址下面是一大片鱼塘。在青山绿水之间,窑址显得更加古朴、清幽。窑址大门古色古香,门口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将外界和古窑场紧密地联系起来。 打开大门,古窑场遗址便展现在记者面前。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古窑场遗址主体是一堆再普通不过的黄土堆。记者走上前仔细观察,发现黄土堆中有很多陶片。这些有点不起眼的陶片便是先秦时期人们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银岗古窑场遗址位于博罗县西南约22公里处,在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由岗谷岭、松毛岭、松古岭等7个相连的低矮山岗组成,是迄今为止我省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集制作和销售于一身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制作工场。有关人员对记者说,不要小看这些陶片,它们解开了一个争论很久的考古问题。 原来考古界一直对夔纹陶类型和米字纹陶类型的诞生顺序有争论,银岗古窑场遗址发现后印证了米字纹早于夔纹的观点。据介绍,古窑场遗址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有龙窑5座、灰沟3条、灰坑4个、明朝墓葬3座、窑址1座,还出土了大量的罐、鼎、碗、杯、盒、豆等完整的陶器。据考证,该窑场从西周、春秋至战国,期间无明显间断,是一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先秦时期东江流域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制陶业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旅游景点博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从去年底开始展开银岗古窑场遗址的保护工作,并分3步完成古窑场“保护区——旅游区”的远景规划。第一步是基本保护工作,包括土地征收和平整、修路建墙、搭建门楼等;第二步是对文物点进行封闭保护,避免风吹雨淋给古窑场带来损坏。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保护工程今年5月底竣工;第三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计划利用古窑场地处罗浮山脚下的地理优势,把古窑场打造成具有园林风格的旅游景点。 考古人员对东江流域出土的部分陶器制品考古研究发现,部分陶器制品是从银岗古窑场出土的。这一发现证明,从这里生产出来的陶器制品,曾被输送到东江流域各个地区。 银岗古窑场遗址对于研究先秦时期东江流域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制陶业和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目前,从古窑场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一部分存放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用作考古研究,另一部分收藏在博罗县博物馆。当年古窑场遗址被发现后,截至目前没有发现被盗痕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