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1981年长江上游洪水
释义

简要介绍

1981年7月9—14日,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广大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连续6天暴雨,雨区主要集中在嘉陵江干流中游、涪江中下游、沱江上中游以及岷江与渠江中游部分,致使长江上游干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当时建国以后或历史上少见的洪水。重庆寸滩站洪峰流量高达85700立方米每秒,成为当时20世纪以后的最大洪水。由于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导致了干支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受灾人口达1500万多人,150万人无家可归,受淹耕地1300多万亩,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亿元。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雨量900—1200毫米,基本上由盆缘山地向盆地腹部递减,雨量集中在汛期,5—10月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80%,其中暴雨多发生在7、8两月,四川盆地西部峨嵋山、川东北大巴山南麓为长江流域主要暴雨区。四川盆地洪水灾害频繁,嘉陵江于流合川县近200年间大水淹城记载就有13次之多,涪江下游隧宁县近百年来也被淹过8次。四川省地形复杂,局部地区如—二条水系发生大洪水的机会较多,而岷江、沱江、嘉陵江水系同时发生大洪水的机会较少,1981年7月暴雨洪水则属于这种类型,历史上与其相类似的有1840年、1870年洪水。

雨情水情

雨情

1981年7月9日到14日,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腹地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历时1天。11—13日三天雨量集中,强度大、范围广。其中以12日11时至13日11时的雨强最大。六天暴雨由9—11日、12—14日两次降雨构成。9—11日由东西向切变造成东北—西南向暴雨带。雨区主要分布在岷、沱、涪、嘉四江的中上游。三日总降雨量在105毫米以上的暴雨中心有4个,其中安宁桥站雨量206.1毫米为最大。三日雨量大于100毫米的笼罩面积为15048平方公里。12一14日由北槽南涡的天气形势继续造成在岷、沱、涪、嘉四江上中游大面积暴雨或特大暴雨。三日总雨量超过300毫米的暴雨中心有5个,其中位于嘉陵江中游的上寺站439.7毫米为最大。暴雨笼罩面积远大于9—11日降雨过程。三日雨量大于100毫米的笼罩面积为103480平方公里。

7月12日为降雨最集中的一天,范围也广,雨带呈东北—西南向。日雨量超过200毫米的有4个站,笼罩面积370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上寺站的日雨量为345.8毫米。7月13日雨区范围增大,大于50毫米的笼罩面积137440平方公里。但强度有所减弱,日雨量超过200毫米的有9个站,笼罩面积158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在嘉陵江九龙山站,日雨量为242.4毫米。12一13日两日降雨量占六日雨量的80—90%。

7月9—14日六天暴雨全过程,雨区分布在雅砻江下游、岷江中下游、大渡河下游、青衣江、沱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地区。暴雨中心超过400毫米的有10个站,分布在沱江上游、涪江中游、嘉陵江中游,范围达2600平方公里,最大暴雨中心在嘉陵江中游的上寺站,雨量489.6毫米。六天雨量大于300毫米的笼罩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大于100毫米的笼罩面积达17多平方公里。笼罩面积之广,居长江上游有实测资料的首位;特别是大暴雨发生在盆地腹部,更为少见。

水情

1981年7月初起至洪水发生前,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水系几乎每天都有降雨,其中1—4日为一次大面积的暴雨过程。由于暴雨连绵不断,使流域内前期土壤含水量比较大,各水系的底水也较高。7月9日开始此此次降雨后,各江上游相继于11—12日开始涨水。

岷江处于此次暴雨区边缘,降雨集中在中游成都平原。控制站高场于14日出现洪峰,洪峰流量25900立方米每秒,呈双峰型,小于实测最大年份1961年6月的34100立方米每秒,仅为15年间的最大值。

沱江上游处于鹿头山暴雨区,金堂三皇庙站洪峰流量达81l0立方米每秒,超过了历史最大洪水的1840年(7730立方米每秒),金堂县全城被淹。金堂以下区间暴雨集中。控制站伞家湾15日出现洪峰流量,高达15200立方米每秒,为建国以后的最大洪水,与1948年洪水(16200立方米每秒)相近,当时居1898年以后的第四位。

嘉陵江处于此次暴雨中心。干流金银台以上暴雨集中,强度大,各支流洪水遭遇,金银台14日出现洪峰流量31000立方米每秒,超过了历史最大的1903年(2700立方米每秒),致使下游阆中、南部、南充等县市大范围被淹没,下游控制站武胜15日出现洪峰流量28900立方米每秒。

西支涪江上中游处于暴雨的第二中心,射洪14日洪峰流量25700立方米每秒,超过1954年实测最大洪水,与1945年洪水(26200立方米每秒)相近。下游控制站小河坝15日洪峰流量28700立方米每秒,超过了1953年、1945年洪水,当时为1870年(29200立方米每秒)以后的最大值。

东支渠江处于暴雨边缘,控制站罗渡溪16日洪峰流量为14800立方米每秒,仅属一般洪水。

嘉陵江干流洪峰与渠江洪峰遭遇,加上涪江洪水的后部,致使嘉陵江控制站北碚于16日出现洪峰流量高达44800立方米每秒,大大超过了建国以后实测最大的1975年洪水(37100立方米每秒),当时为1870年以后的第三大洪水(1870年为57300、1903年为53300立方米每秒)。

岷、沱、嘉陵三江洪峰,自西向东顺序注入长江,与处于暴雨边缘的金沙江洪水(屏山洪峰流量为18600立方米每秒,组成寸滩洪峰的流量为1万立方米每秒左右)在干流基本没有相遇。寸滩洪水从7月11日至16日的5天内,水位陡涨20.35米,15日一天涨幅达10.37米,16日洪峰水位191.41米,当时成为1976年以后的最高记录;洪峰流量85700立方米每秒,为1870年(100000立方米每秒)以后110年间的最大值。洪峰过寸滩后,乌江(武隆站洪峰流量仅2040立方米每秒)及三峡区间来水均不大。经河槽调蓄,洪峰流量有较大削减,于19日到达长江上游总控制站宜昌。宜昌站的洪峰水位为55.38米,当时居自1877年有水位记载以来的第四位;洪峰流量为70800立方米每秒,超过了1954年洪水(66800立方米每秒),当时为1946年设流量站以来的最高纪录,与推算的1896年洪峰流量71100立方米每秒相近。洪峰过宜昌后,清江只有800立方米每秒的来水,经太平、松滋两口分流13400立方米每秒进入洞庭湖,干流洪峰于19日到达荆江重要站沙市,洪峰水位为44.46米,当时为该站自1903年有水文记载以来的第三位。实测洪峰流量54200立方米每秒,再经藕池口分流8560立方米每秒入洞庭湖,监利站于20日出现洪峰水位35.77米,为该站自1934年设站以来的第五位。由于洞庭湖水位低(城陵矶7月16日水位仅29.55米),洪水进入中下游河段后,江湖调蓄作用显著,区间又未发生暴雨,洪峰在干流螺山以下均低于警戒水位。

受灾情况

“81.7”洪水四川省灾情十分严重。全省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和渡口市外,洪水波及14个地、市,119个县(市、区),3549个公社,15305个生产队,城乡受灾人口1584万人,淹没房屋223.7万间,倒塌、冲毁房屋139万间,死亡888人,伤13010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

1.在119个受灾县份中,遭受不同程度淹没的县以上城市共53个,其中金堂、潼南、合川、资阳、射洪、南部等7个县城灾情最重,绝大部分城区均为洪水所淹,如金堂县城主要街道水深5—6米,楼房普遍淹及两层,平房大多没于水下,城区街道船只畅行无阻,淹没时间长达两昼夜。此外,成都市、重庆市的北碚区,以及龙泉驿、内江、富顺、丰都、涪陵、万县市、遂宁、剑阁、盐亭、南充市等12个县、市(区)灾情也很严重。如成都市区有273条街道被淹,受淹户数约为32000户,受淹建筑面积54.72万平方米,房屋倒塌1.54万平方米,市区受淹面积48平方公里。南充市3.9万间住房被淹,被淹面积占市区面积的41.5%。同时受淹的县以下场镇556个。

2. 受淹农田1311万亩,其中绝收342万亩,冲毁耕地112万亩,冲走粮食2.5亿公斤,冲走、死亡大牲畜138812头,因洪灾减产粮食13.35亿公斤。

3.据不完全统汁,7—9三个月因洪水停产或半停产的工矿企业有2691个,这些工矿企业中,受灾严重的是二轻企业、街道工业、内河航运社、群众搬运业等集体所有制企业,其数量约占停产、半停产企业总数的40%。仅二轻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8529万元。如重庆市工业特别是轻工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江低洼地带,其中纺织局所属36个工厂有16个工厂被淹,一轻局所属49个工厂有19个被淹。内江棉纺厂主厂房水淹深度1.9米,主要设备全部被淹,直接经济损失478万元。

4.成渝、宝成、成昆三条铁路主要干线,由于洪水位高,多处发生塌方,使运输中断10天到20天。成渝铁路广顺至荣昌区间有1.2公里洪水位超过轨顶0.26米,洪安乡至五凤溪区间,接连发生塌方,简阳至庙子沟区间路基被洪水淹没,临江寺附近路基被冲毁。横跨青白江、沱江、涪江、嘉陵江的铁路桥梁,都因洪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线路被迫中断。

公路被破坏的情况更为严重,80条公路干线和482条县以上的公路全部冲断,占全部省、县公路的32.3%。公路和电信线路多因淹没、塌方、冲刷而导致断道阻车和电信中断。

5.有15座小型水库垮坝失事,538座小型水库出现险情,冲毁渠道2576公里,堤防641公里,小水电站130座,提灌站3401座。

抗洪斗争

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抗洪救灾工作都十分重视,洪水发生后,灾区各级政府把抗洪救灾作为中心任务。省政府成立了农村及城市两个防汛指挥部,分别负责全省的防汛工作。各级政府都派出了工作组、慰问团,协助灾区工作。受灾群众生活都得到了临时安置,疫病传染得到了控制。灾区社会秩序稳定,受灾城市大都在几天之内就恢复了供水、供电、交通、通讯,清除了淤泥、垃圾,停产企业开始生产。商业也很快恢复营业,农民积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抗洪,斗争中,广大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与群众同生死共患难,与洪水英勇搏斗,为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做出厂巨大贡献。不少水文职工:自己的住房被洪水淹没,不顾个人安危在水深及胸的急流中坚持观测,涉水报送汛情,对江河洪水及时发布了洪水预报,增强了预见性。由于有了一、两天的预见期,不少地区于部在洪水到来之前,及早组织受洪水威胁地区的撤退,抢救了大批物资。有的干部、战士为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和国家财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群众生产自救积极性很高,无灾区支援灾区,轻灾区支援重灾区,无灾工厂支援重灾工厂,形成了广泛的抗洪救灾群众活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22: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