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斯兰教墓 |
释义 | 位于福州市西北郊象山北麓井边亭村边。墓为亭式建筑,坐北向南。墓在亭内,封顶三层,呈塔式。花岗石叠砌,高1.15米,长2.5米,宽1.31米,为元代阿拉伯伊斯兰传教士伊本·穆尔菲德·艾米尔·阿莱丁的墓冢。墓亭为砖石结构,正方形,边长7.75米。单檐悬山顶,高6.2米。亭的基部用花岗石叠砌,墙身用长方形青砖砌造。四面亭墙辟有石拱门,门额均有阿拉伯文石刻。东、西门额的碑文已风化剥蚀。南门楣碑镌有四行阿拉伯诗,诗文:“尘世的生命十分短暂,我们都将要回归阴宅;一位王子每日在召唤;死亡吧,在废墟上重建!”南门额还记载伊本·穆尔菲德·艾米尔·阿莱丁卒于伊斯兰历705年(1306年)。南门门框另有一阿拉伯文碑刻。碑文大意是:“真主的判决就要来临,这里并非永居之宅第。”北门额阿拉伯碑文是:“至高无上的安拉说:‘凡是生灵都要尝死的滋味’。……艾米尔·阿莱丁亡于705年11月3日,愿安拉照耀他的墓穴。‘我从大地创造你们,我使你们复返于大地,我再一次使你们从大地复活’。”南门上端还嵌有一块石碑,阴刻三行汉文楷书:“乾隆二年岁次丁巳季春吉旦,特简福建台澎水陆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署都督佥事仍带记录一次、陕西宁夏马骥捐资重修。”亭内北墙拱门上侧用水泥装饰一个横匾,上阴刻汉字“西域武公舍黑之墓”。亭东侧有座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的祭厅,祭厅北墙外壁嵌一块高0.46米、宽1.60米的石刻横匾,上刻汉字“西域武公舍黑之墓,道光丙午年”。圣墓在20世纪70年代遭到破坏,塔式的石封顶(又称墓盖)被撬走,附近不少伊斯兰教徒墓碑被拔除。198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省、市有关部门拨款4万元重修墓亭,修葺坟墓。并在墓区的四周砖墙围护。墙内有明、清、民国,教墓数百座,其中有48座清代墓葬保存较为完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