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埔腔 |
释义 | 大埔腔,特指台湾省内流行的一种客家语腔调,属于粤台片。这里,大埔是指原潮州府的大埔县。操大埔腔的台湾客家人大多祖籍大埔,现分布台中县的东势、石岗、新社一带。大埔腔与四县腔有较多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在台湾,大埔腔客家语使用人数在客家语人群中排第三。 中文名:大埔腔 外文名:Taibu Accent(s) of the Hakka Language in Tanwan 来源:大陆的大埔县 主要分布:台中县的东势、石岗、新社一带 大埔腔介绍大埔腔,特指台湾省内流行的一种客家腔调。这里,大埔指潮州府的大埔县。潮州府的客家移民,占客家移民总数的第三位。 说大埔腔的地区主要是台中县的东势、石岗、新社一带。 大埔腔客家话和四县腔一样有六个本调,但是由于多了超阴平和去声变调两个变调,所以变为八个声调。大埔腔中的降调比较多(上、去),升调很少(只有超阴平一个),所以听起来比较重且硬。 大埔腔和海陆腔一样,有舌尖面音的存在,还多了擦音声母ㄖ(r)。用的语词也和海陆腔比较接近。但是其调值却和四县腔比较接近。([ ]内指IPA即国际音标,其他为客家话拼音或普通话拼音,下同。) 在声母上有些四县的f声母念为kh,例如苦[kʰu31]、裤[kʰu53]。有些[h]声母念为[kʰ],例如客[kʰak2]、起[kʰi31]。而属于中古照三系字的念法也和属于照二系的不同。大埔腔中有的韵母和四县腔不同。例如[ang]的韵在大埔腔中很多变为[en],像是“听[tʰen33]”、“厅”等。还有[ai]变为[e],如“泥[ne11]”。[ieu]变[iau],如“桥[khiau11]”。[i]变[ui]例如“杯[bui33]”。[on]变[an],如碗[van31]。还有一些字的音也不同。例如国念做[kuat2],而不是[kuet],猫念做[ȵiau53]而不是[meu]。 大埔腔有一些和其他地方不同的语词。像是一样说“共款”不说“共样”,表示动作进行中的语尾助词说“紧”而不说“等”,表示完成的助词用[pʰet]而不用[tʰet],表示只有的语尾助词用“宁”不用“定定”,可以说“使得”不说“做得”等。而且没有名词的语尾。例如四县中“桌仔”、“扇仔”的那个“仔”在大埔腔中完全没有。很多常用词也有连音的现象。例如今天[kin pu ȵit]连音为[kim pi],他们[kia nen]连音成[kien]等。可以说大埔腔客家话是又重又短。而大埔腔在变调上平声和去声都可能变调,但没有一定的规则。 调值:阴平33、阳平11、上31、去53、阴入2、阳入5、超阴平24、去声变调55。 台湾客腔简介台湾省的客家方言分为客家语支的粤台片、漳潮片、汀北片等,其中包括四县腔、海陆腔、大埔腔、饶平腔、永定腔、汀州腔、诏安腔等。除了大埔腔外,现作以下简介: 1、四县腔(粤台片) 主要为祖籍广东嘉应州的蕉岭县,其次也有来自蕉岭周边嘉应州的梅县、平远、五华(长乐)、兴宁的移民。大陆一般称粤台片程乡小片,属嘉应客群。在台湾客家移民中,以嘉应州的人数最多,约占全省客家人数的三分之二。分布在南部的高屏地区,和北部苗栗、桃园一带。 2、海陆腔(漳潮片海陆小片) 主要为祖籍广东惠州府的海丰县、陆丰县,其次也有来自海陆周边的普宁、陆河、和平、龙川、紫金、河源、连平。大陆过去一般称粤台片海陆小片,属新惠客群,又分入半山客类;后来将闽南、粤东地区与闽南语接触的客家话划分为漳潮片后,属漳潮片海陆小片。惠州府的客家移民,台湾一般认为统一仅使用海陆腔。惠州府来的移民,占客家移民总数的第二位。新竹县竹东、湖口、新丰、新埔、关西、芎林、横山、北埔、峨眉、宝山和桃园县的新屋、观音一带最为集中。 3、饶平腔(漳潮片潮汕小片) 主要为祖籍广东潮州府饶平县,与大埔腔、丰顺腔共同构成台湾客家原籍的第三位--潮州府裔。大陆过去一般称为粤台片半山客类,后来经重新划分后属漳潮片潮汕小片。苗栗卓兰、彰化员林、永靖、田尾等地及少数参杂。 4、永定腔(粤台片汀南小片) 主要为祖籍福建汀州府永定县,其次也有来自上杭、武平、龙岩州(今新罗)。台北县三芝、石门乡为主。永定腔、汀州腔、诏安腔,可以统称为福建裔客家人。 5、汀州腔(汀北片) 主要为祖籍福建汀州府长汀县,其次也有来自长汀县周边的连城、清流、宁化。以云林仑背、西螺及桃园八德、大溪为主。 6、诏安腔(漳潮片) 主要为祖籍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其次也有来自漳州府的云霄、平和、南靖、华安等县的客家移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