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球两制 |
释义 | 概述目前世界上总体存在两种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还有封建君主制是旧社会,只占极少数)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格局将是:“一球两制,资强社弱。” 但是社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更具活性是必胜的。 两种制度的较量第一次较量: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较量,从苏俄诞生就开始了。邱吉尔曾想把它“扼死在摇篮中”,14国武装干涉者曾一度占了它3/4的土地。新生政权击退侵略军后,迅速恢复经济,并通过三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甩掉落后帽子,工业总产量占欧洲第一位、世界二位。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却爆发了最大一次经济危机,美国1/3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西方学者坦言,罗斯福克服危机的“新政”,不少东西是从社会主义宝库中借去的。“两制”孰优孰劣,当时毋庸争论。 第二次较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妄想用“闪电战”把苏联“从地图上抹掉”。德寇一度距莫斯科仅25公里。红军英勇反击,直到攻克柏林。苏联不仅消灭了3/4的德军,而且挫败了“同盟国”中顽固派的一个个反苏阴谋:搞“祸水向东流”,想诱导法西斯一举“淹没”社会主义;继而搞“西线无战事”,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企图使东线同德作战的苏联力量耗尽熬干;在明知日本降局已定的情况下,还两次对日本扔原子弹,意在向苏联显示威慑力量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三个法西斯毒瘤消灭了,两个资本主义强国削弱了,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座孤岛”发展为“一片绿洲”。 第三次较量:战后西方搞“冷战”,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然而并没有得逞,相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反对美国侵略的战争中,中国、朝鲜、越南获得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特别是两件世纪大事均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一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1年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开始了人类宇航的太空时代。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令世人刮目相看。二是在苏、中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鼓舞和支持下,战后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亚非拉一百多个国家获得独立,延续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其中有四十多个国家宣称稿社会主义或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扩大。 第四次较量:进入70年代后,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为和平与发展,“两大阵营”分成“三个世界”。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越南、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在改革中坚定不移地前进。但也要承认,社会主义遭受到了严重挫折。由于苏东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终于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可以说,苏东剧变是异己分子钻进党的“心脏”,同美国“攻心为上”的“秘密战略”里应外合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苏东剧变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胜利,在两种制度较量中社会主义的失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