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麻白星病 |
释义 | 中文学名:大麻白星病 别称:斑枯病 分布区域:山东、东北、河北、新疆、贵州、台湾等地 病原中文名:大麻壳针孢 病原拉丁学名:Septoria cannabis(Lasch.)Sacc.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沿叶脉产生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至椭圆形黄白色淡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大小2~5mm,有时四周具黄褐色晕圈,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斑融合造成叶片早落。 病原形态特征大麻壳针孢(Septoria cannabis(Lasch.)Sacc.)称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色,球形,直径90微米左右,散生或聚生在叶两面,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无色透明,针形,直或弯曲,顶端较尖,具隔膜2~5个,多为3个隔膜,大小45~55×2~2.5微米。菌丝发育适温为25℃,最适pH5.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遗留地面的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遇水湿后,成熟的分生孢子器从孔口逸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排水不良的阴湿地块或偏施、过施氮肥及过度密植的麻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主要采取农业技术防治措施,控制其为害。 (1)选择高燥地块栽植大麻,雨季及时排涝,防止湿气滞留。 (2)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要偏施过施氮肥。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使大麻健康生长,增强抗病力。 (3)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6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福混剂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