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兴楷
释义

人物简介

杨兴楷,又名杨星,辽宁省辽阳县人,1912年10月出生于辽阳县营盘村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6岁时,父亲杨毓芳病故,家务由母亲操持。1920年入私塾,1922年到烟台小学就读,毕业后,先后到济南、青岛等地上初中。他思维敏捷,善于联想,上进心强,学习刻苦,学业成绩优异。1925年到济南去找其兄杨慧修,受到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萌发了爱国思想,当即购买了孙中山的全套书籍,开始学习革命真理。1927年到北京读书时,与住在同一公寓的进步作家丁铃等接触,对文学产生兴趣,并经常阅读《水浒传》等小说。他还喜欢钻研历史、数学、矿物学等方面的书籍。

1930年后,先后到天津等地上高中。在天津中日中学时,受进步同学和工人运动的影响,追求革命真理,思想进步很快。同年5月,经同学范铭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勇敢地投身于党领导的学生罢读运动,学运被镇压失败后,学校党团员被迫离开学校,杨兴楷也于6月转移北平。到北平后,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到罢工队、火柴厂组织赤色工会与国民党当局作斗争。

考入北京大学

1932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他刻苦攻读数学,努力钻研英语和德语,能熟练地阅读有关外文资料。后因其兄离开北大教授岗位去上海,造成生活费用困难,加之他又身患疾病,不得不休学一年。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病愈后又重返北大复学。1935年12月,参加了闻名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战暴发后,1937年8月从北京逃难到上海,1938年1月到湖南长沙临时湖南大学读书,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明日社”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4月,经王亚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经党组织安排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武汉战干团,并与党组织负责人李涛接上关系,在李涛领导下,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发展党的组织,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39年1月,因汉口党组织遭破坏,李涛被捕,经晨溪湖大党组织同意,杨兴楷转移到昆明。到昆后,在西南联大找到党组织负责人王亚文,接上组织关系后,便到路南云大附中教书。暑假后,经西南联大党组织(与中共云南省工委没有横的联系)安排,到省立宣威乡村师范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到宣威后,他经常给学生讲时事,谈形势,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指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书籍,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启发学生的抗日热情,发动学生订阅《新华日报》及解放出版的一些书刊。经他的宣传发动,宣师学生订阅《新华日报》达60多份。他还在学生中积极培养骨干,发展党的组织。1940年上半年先后发展毛应逵、缪祥烈、柴爱国等6人入党。1940年6月在宣师成立党支部,下设两个小组,他任支部书记。支部隶属西南联大党组织领导。

宣师党支部成立后,暑假期间,杨兴楷到昆明找党组织汇报,但因领导人变动,没有联系上上。他没有因此而松懈革命意志,为扩大革命影响,壮大革命队伍,1940年9月至1944年初,杨兴楷先后到澄江昆华中学、澄江中学、呈贡中学、呈贡昆华女子中学、呈贡华侨中学、马龙中学教书,假段多落脚于宣威。他立场坚定,不避危险,每到—处都坚持宣传革命真理,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学生与国民党当局作斗争。在澄江中学教书时,他曾将西南联大疏散下乡的地下党员汤德明、金逊介绍到澄江中学教书,与汤、金二人共同找党组织。同时还继续领导宣师党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宣师党支部先后在宣师、宣中和宣威、会泽、巧家以及东川矿区发展了一批党员。1941年春在宣威城开办了“正路书店”,出售《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哲学的贫困》、《法兰西内战》、《帝国主义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呐喊》等革命书籍。这些书籍在学校和社会上广为流传,对传播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推动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宣师党支部把党的工作扩展到会泽、巧家和贵州的威宁、水城、盘县等地。1943年2月,汤兴楷亲自到会泽、巧家准备开展武装斗争,实施他在1940年提出的建立川滇黔游击根据地的设想。1942年初,为解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杨兴楷与缪祥烈、王云亭、柴正海、费省亲、柴爱国以及杨的嫂子郝荫潭等在昆明开办“义兴洒店”,没有本钱,杨拿出自己的钱解决。1943年酒庄歇业后,他们又到贵阳等地做银元生意,所得银元在昆明换了90余两大烟交给宣威党组织作活动经费。由于西南联大党组织负责人多次变动,杨兴楷的组织关系—直未能联系上。为此,1942年秋,他通知宣师党组织暂时停止支部活动,号召党员各自坚持革命工作。

1942年8月。根据云南省工委的指示,播中党组织派党员蒋程高、姜开辅到宣威师范以读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同时又对杨领导的宣师支部进行清理。省工委数次派人要杨交出组织,但杨兴楷坚决遵守地下党的纪律,信守党的组织原则,始终拒绝交出组织,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党性原则。所到之处,他仍然继续坚持做党的工作。他关心党员,常给他们讲一些党的基本知识,讲地下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次,徐可美带着接头信物到昆明找到杨兴楷,汇报请示关于开书店及准备筹集资金办刊物等问题,在接上关系后,徐对杨表现得非常亲热,杨兴楷即将徐带到郊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给徐讲了许多地下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接着听取了徐的工作汇报,答复了徐请示的一些问题,并帮助徐买了许多革命书籍带到宣威正路书店销售。

1944年春,杨兴楷从马龙回到宣威县立中学教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为了向学生宣传革命真理,他利用手中掌握的油印工具,秘密刻印传单,分送到一些进步学生的书桌里,用传单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和解放区的情况,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恶,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实现在川滇黔边地区建立游击根据地的设想,他曾几次到宣威光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准备在这一带组织抗日武装。1945年初又从县中到宣威师范担任教务主任。此时,由于省工委的清理,原宣师党支部大部分党员经蒋程高、姜开辅考察先后重新入党。杨兴楷因和上级无法联系上,没有再发展党组织,自己仍坚持革命工作。他与当时在宣师任教的原宣师党员徐可美商量,利用上国文课之机,给学生选讲进步文章。1945年7月杨兴楷在下堡街开办“大众书店”,出售《新华日报》及《民主周刊》等革命报刊。原“正路书店”剩下的革命书籍也拿到“大众书店”继续出售。他要求徐继续为革命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等待组织联系。为占领学校思想阵地,抵制学校当局请县党部书记长来校上公民课,他动员徐兼教公民课,并说这样可以借机宣传马列主义,也可以不使学生中毒。杨兴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没有停止过党的工作,就是孤军奋战也仍然革命意志坚定,一心一意为党工作。

他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在宣中宣师任教期间,教学认真负责,所讲课程能把教材讲深讲透,使大多数学生学懂、弄通。对个别不易接受者,他耐心辅导和指点。学生作业他坚持有批有改,使之及时发现问题而得到纠正。由于他教学有方.讲课通俗易懂,比喻幽默,很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深受学生的亲近和爱戴。暑假期间,他组织学生到东山寺避暑,就地帮助学生补习功课,学习进步书刊,传授革命思想。—次,学生问他大令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站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社会不公带来的问题,你们将来读好书,就是要去改造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革命思想去开导学生。当时教材不够科学和系统,他就自编几何教材供学生使用,深受学生的欢迎。他象一座火炉,把所有的热传给学生,留给社会。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利用课余时间翻译了一些数学书籍和资料,如《微分几何中的平面曲线》、《格列宝卡的初等数学分析》等,并深入钻研应变函数、非欧几何等书籍。在无钱购买资料的情况下,他又克服困难编印了《富氏级数》等一些通俗的小册子供学生学习。

1946年秋,杨兴楷被宣师当局解聘。为谋生路,他借款买了一辆汽车,在曲靖、宣威拉货做生意维持生活。后因还不起债,曾被国民党宣威县政府关押。

杨兴楷生活简朴。从武汉转移到云南后,他承担了母亲、嫂子和侄女的生活负担。母亲年老多病,嫂子长期患有严重肺病需要照颠,两个侄女由他抚养成人。为了照顾家庭,他34岁(1945年秋)才在宣威与包满贞结婚,1947年春与包离婚后一直没有再婚。

1947年初,杨兴楷到昆明天南中学教书,是年秋到昆明师范学院任讲师,同时到南菁中学兼课。1948年,昆明爆发了“七·一五”事件,杨兴楷在南菁中学坚决支持“反美扶日”学生运动,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南菁中学遭国民党军警围攻时,他与广大师生一道坚持斗争,曾被敌特打破头皮,血流满面。1948年8月,在长期与上级联系不上的情况下,经陈江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重新入党后,他深感回到党的怀抱的温暖,更加努力为党工作。

1949年6月,经党组织安排,杨兴楷到思普地区工作。他不怕环境艰苦,满腔热情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地为边疆人民办实事,亲自开办了西南中学并任校长。8月,任普洱县行政委员会助理秘书,并担任党的分支书记。9月,任普洱县行政委员会教育科役长、支部书记。他严于律已,秉公办事,处处以身作则,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1950年1月,调任思茅专署教育科副科长,尔后任科长、总支书记等职。他为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呕心沥血,做出显著成绩。

1951年8月,他到省委党校学习。1952年1月,省委党校在整党时认为,杨兴楷两次脱离组织,交待不清,必须继续审查,并决定取消其侯补党员资格。整党后,杨兴楷到昆明师范学院任讲师。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全心全意从事教育工作,为培养合格的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1958年又被错定为“反动分子”,同年4月26日送劳动教养。1962年5月解除劳教,回到昆明以做临时工维持生活。1979年,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务委员会、昆明师范学院党委撤销了1958年错定杨兴楷为“反动分子”的决定,并同时决定恢复其公职。杨兴楷重新回到昆明师范学院任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拨乱反正,使他内心十分感激,他虽年近古稀,但仍焕发出青春活力,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1982年在昆明师范学院不幸逝世,终年70岁。

1985年10月2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并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撤销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委1952年1月13日《关于处理杨兴楷党籍问题的报告》,恢复杨兴楷1938年4月入党的党籍,党龄连续计算,并充分肯定了杨兴楷的革命功绩。对杨兴楷在宣威等地发展的党组织也予以承认。至此,杨兴楷的问题得到彻底平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