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晓微 |
释义 | 简介姓名:杨晓微 年龄:26岁 身份: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和平村农民 公公高位截瘫,婆婆腰间盘突出、心脏病,女儿还没出生时丈夫因车祸高位截瘫,而丈夫的姥姥也已89岁,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她不离不弃照顾着一家四代人。5年里,她没买过一件衣服,没用过化妆品,没一个人逛过街。 人物语录我妈年龄一年比一年大,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有我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我有丈夫、有女儿,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日子会越来越好。 身边人评价公公婆婆:“她就是我们亲闺女,万里挑一的好儿媳。” 邻居张女士:“这几年起早贪黑照顾一家老小,真是一个好孩子。她不爱吃、不讲穿,把好东西都留给了丈夫、公公和姥姥,是一个孝顺的儿媳,一个贤惠的妻子,善良的母亲。” 10月21日5时30分许,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杨晓微已经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到丈夫和公公的屋子,帮两人翻身,给丈夫揉腿、洗脸,接着去做早饭,收拾屋子。 6时30分,叫醒5岁的女儿,给孩子穿衣、洗脸,送孩子上学。 7时30分,早饭做好,早起卖菜的婆婆也赶回来了,杨晓微和婆婆先吃,“怕饭太热,烫到他们。”然后婆媳俩再去喂姥姥、公公和丈夫。类似的生活杨晓微已度过5个年头。 事迹丈夫高位截瘫 她毅然选择留下 杨晓微端着饭碗先来到双目失明的姥姥佟徐氏身前,给老人喂饭。喂完饭再将早已凉好的开水端给老人喝。接着她又喂丈夫吃饭,刚喂两口,从姥姥的屋内传出老人的喊声,“我要尿尿。”她放下饭碗跑到姥姥屋里,将老人吃力地抱下炕,一步步地向坐便器旁挪。等婆婆喂完公公,杨晓微也喂完了丈夫,一家人吃饭用了1个小时。每天都如此。 杨晓微身高1.6米,脸色有些发暗,鼻子上架着一副近视镜,一个1000度,一个1200度。 2005年年底,20岁的杨晓微经人介绍认识了大他3岁的王刚,“当时就知道他爸高位截瘫,姥姥80多岁,家里除了不到一万斤玉米,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杨晓微说,当时就相中他这个人了。2006年年初,两人结婚了。“一共花了不到两万元。”婆婆佟艳茹说,真是个好孩子,一点也没嫌弃咱家穷,负担重。 可不幸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2006年11月,王刚搭乘的车出了车祸,转到长春抢救,命是保住了,可因脊柱粉碎性骨折,王刚和他爸一样高位截瘫了。王刚的姥姥因此整天以泪洗面,最后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 一家5口人,3个躺在床上,此时杨晓微已怀孕7个多月,她没有逃避这个现实。她把孩子生下来,和婆婆一起撑起这个家。 回娘家坐完月子就让婆婆来接她 很多人都劝过杨晓微离开这个家。她的爸爸妈妈也和她谈过。“她说还想回去,做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幸福,既然她觉得回到王刚身边是幸福的,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杨晓微的父母说。 邻居们也有人劝她再走一步,她总说:“再等等,等等。”这一等就是5年。从前劝她离开的人都被她感动了,纷纷向她伸出援手,“真是好样的,善良、孝顺,这么好的媳妇真的太难找了。” 杨晓微的女儿小月月出生时,怕花钱,她就在医院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出院了。“妈,我想回我妈家坐月子。”听儿媳这么说,她的婆婆哭了。 “我儿子出事后,我和他爸爸已有了心理准备,晓微还年轻,不能守着一个病人过一辈子,她要是想离开这个家,我们也不拦着,她说想回娘家坐月子,我们以为她不能回来了。”佟艳茹说,孩子差一天满月,晓微说要回家让我去接她,乐得我和她爸一宿没睡。 公公婆婆都把她当亲闺女 王刚与爸爸待在一个房间,晚上佟艳茹照顾他们爷俩。杨晓微与女儿和姥姥一个房间,晚上照顾祖孙俩,有时一晚都睡不上两个小时觉。 2010年春,佟艳茹腰间盘突出加重,不能下地干活。杨晓微自己照顾4个病人和一个孩子,有时忙得一天就吃一顿饭。婆婆在炕上躺了一个月,她忙了一个月。 公公王凤君说,“这孩子心肠太好了,我们家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娶了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毕竟是儿媳,照顾我一个病老头子,每天都要给我翻身,倒尿袋,真是难为她了。”正是有了她的精心照顾,爷俩从来没得过褥疮。“我们老两口都没把她当儿媳,就当我亲闺女,现在我总叫她老闺女,要是她哪天想离开这个家再嫁人,我们一定好好给她做嫁衣,让她风风光光地嫁人。”王凤君说。 更令一家人欣慰的是,5岁的小月月很懂事,3岁就能喂爸爸和爷爷吃月饼、麻花,5岁时能喂大人吃饭。每天放学回家,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讲给一家人听,给爸爸和爷爷跳新学的舞蹈,成了一家人最大的精神支柱。 5年没买衣服 没用过化妆品 现在一家6口人,靠着6亩地为生。佟艳茹说,到了农忙时节,她和晓微下地干活,一天吃两顿饭,家里就找亲属来帮忙照顾一下,一年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吃饭。 现在家里还是佟艳茹当家,“这孩子可懂事了,从不乱花钱,自从我儿子出事,就没买过衣服,也不用化妆品。”佟艳茹说,她身上没揣过超过100元,离松原市坐公交车就一块钱,20分钟就到,她却没一个人逛过一次街。有时为了能让王刚心情好点,她就推着王刚去市里,往返一次要3个小时。 佟艳茹清楚地记得,一年夏天,杨晓微要回娘家看看父母,她就拿出100元,“孩子回娘家给你父母买点好吃的,这么多年了,你也没好好孝顺他们老两口。”“妈我不要,钱留着给王刚和我爸买药吧!”无论是婆婆如何劝说,杨晓微最终还是没拿那100元钱,空着两手带着孩子回娘家了。 丈夫“劝”离不听只盼丈夫站起来 10时,杨晓微给丈夫换过尿布,她将轮椅靠在床前,她双手抱住丈夫,一点点放在轮椅上,抱住腰又提了两次,直到丈夫舒服为止。随后在腿上盖上一条棉被,在腰上系上一根布条防止掉到地上,穿上棉鞋,推着丈夫去另一个屋里看电视。 然后她帮着婆婆洗尿布、晾衣服,随后就到院里去捡玉米棒。 坐在电视机前的王刚说,两个人处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结婚半年多自己出了车祸。“两年前我曾多次和她说,要是想离开这,我给她出手续。她每次都说,‘要是想走早就走了,你是我丈夫,我得照顾你。婆婆一年比一年岁数大了,这个家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这个家。’”王刚眼睛红红地说,“我欠她太多了。” 现在杨晓微就盼着哪天医院能研究出治疗高位截瘫的药或方法,她一定想办法让丈夫站起来。最让她高兴的事就是有人来家里串门,安慰一下她们一家人。对于最困难的事,杨晓微想了很久,“最怕孩子有病,家里没人陪着去医院,家里还没钱,要是大人有病挺挺就过去了,孩子太小不能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