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释义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大连开发区)是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现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合署办公。

发展历史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大连市域内7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其他的国家级开发区分别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保税区、大连出口加工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等。(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国家级开发区的一种,国家级开发区还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保税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1984年9月25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在金县马桥子兴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10月15日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

2004年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

2005年 大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

2008年 双D港划归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4月9日 大连市行政体制改革,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新成立的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同时挂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的牌子。其中,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是大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2010年4月9日大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与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不再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仍保留原优惠政策不变。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 马桥子、大孤山、海青岛、湾里、董家沟、金石滩6个街道,代管得胜、大李家两个街道和新港工作处。2009年撤销新港工作处,2010年3月得胜、大李家镇撤镇设街道。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1992年国家批准的以接待海内外游客为主的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通过ISO9000和14000国际质量与环境体系认证。

学校介绍

大学:大连民族学院(部委直属高校)、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区校区(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连艺术学院、大连翻译职业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分院、沈阳音乐学院分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分院。

高中:第一中学(松岚)、第八中学(红梅)、第十中学、105中学(得胜)、东瀛高中、两洋中学(辽宁师范大学艺术高中)

职高:大连开发区职业中专

初中:第二中学(港西)、第三中学(二十号小区)、第四中学、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翠竹)、第七中学(红梅)、第九中学(金源)、滨海中学、第十二中学(大李家)、第十一中学(得胜)、第十三中学(金石滩)

小学:红梅小学、东山小学、金源小学、新桥小学、松林小学、青松小学、育才小学、高城山小学

人口土地

大连开发区规划面积3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 社会总人口共约39万。大连开发区是一个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特别是国家民委直属的大连民族学院就在大连开发区,这样大连开发区就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56个民族齐全的地区。大连开发区地处辽东半岛东南端,北依大黑山(大和尚山),与金州区接壤;南濒黄海,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东与金州区登沙河镇相连;西接金州蜂腰部与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8°56′43″~39°12′30″,东经121°41′30″~122°9′45″。

开发区北临辽南最高山---大黑山(海拔663.6米),南临黄海,区内地低山丘陵平原间列分布,总体呈北高南低之势,平均地面高程50米。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只有几条季节性的时令小河,平均径流系数约为0.33,大气降水是形成浅层地下水的主要垂直补给源。

大连开发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三面环海,使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总的特点是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春秋晴日多,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属北温带半湿润气候。

大连海域海面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06公里。港湾岛屿众多。大连开发区海岸线长73公里,南部为黄海大连湾,湾面开阔,海底平均坡度0.1%,水深小于10米,为积极交替不冻海湾。大窑湾潮位最高潮位置4.06米,平均潮位2.14米,最低潮位-0.66米,平均潮差2.10米,平均高潮位 3.17米,最大潮差3.39米,平均低潮位1.07米。农业产品主要有水果、蔬菜和粮食等。水果中除苹果、桃子、葡萄有大面积栽培外,大樱桃在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栽培基地。主要品种有红灯、大紫、佳红等16个。蔬菜产量4万吨。到目前,有1.6万亩土地被纳入基本农田。

开发区海岸线长73公里,为大连南岸黄金海岸的一部分,海域自然条件良好。浅水水面约8万亩,滩涂近万亩,海珍品底播增殖面积近40万亩。全区1万余人从事渔业生产,有大小机动鱼船2000余艘,总吨位近万吨,总马力25000马力。水产加工企业23个,年产量25000吨。水产冷库18座,冷藏能力32000吨。各种海珍品育苗室20座。

气候气象

年温度在-14°C-28°C之间,年均10°C,最高温度35.3°C(1972.6.10.),最低温度-21.1°C(1970.1.4.)。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约2600小时,年蒸发量1548.1毫米(1951-1980),陆面蒸发量在415毫米左右,干旱指数为1.53。风速:年平均风速3-6米/秒,主导风向N25%(1月),SE24%(7月),最大风速30米/秒(SSE1955.7.1.),季风明显,夏季常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多南风和西南风,冬季偏北风,春秋两季南北风各有交替,全年无霜期190天。

降水:降水集中,6、7、8、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4%,降雨量年均687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79天,日最大降雨量171.1毫米(1955.7.17), 一次连续最大降雨量249.9毫米(1983.7.28-7.31),最大小时降雨量67.8毫米(1967.8.21.7:30-8:30)。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4-72%,平均绝对湿度11毫巴。

体育运动

著名的马家军训练基地以及大连实德俱乐部训练基地均坐落于开发区东阁里。大连开发区阿尔滨足球俱乐部建立2年创造中国足球奇迹,组建第一年取得中国乙级联赛冠军,并成功升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第二年勇夺中甲联赛冠军,并升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2010年1月9日-15日,位于大连开发区的大连民族学院已经成功承办了近10年来大连市最大的比赛第十三届亚洲轮滑球锦标赛,这是大连开发区第一次举办洲际性的赛事。

交通枢纽

大连开发区已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与大连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紧密连接。

海运

大连周围环绕六大独特的优良港口,港口资源丰富,吞吐量在东北亚首屈一指。

(1)大连港距开发区7海里,始建于1899年,是中国第三大港,也是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港阔水深,不淤不冻。现有泊位6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可从事原油、成品油、矿物、煤炭、木材、粮食、钢铁、客货滚装、成套设备和其他杂货的中转换装,年吞吐量8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0万标箱,旅客年吞吐量540万人次,与150多个国家有贸易运输往来。

(2)大窑湾港

距开发区中心区约8公里,2002深水集装箱码头吞吐量112.5万TEU。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运输中转基地。大窑湾港平均水深14米,现已建成11个泊位,拥有深水泊位5个,最终将建成约90个泊位,岸线总长1480米,可停靠第四代、第五代集装箱船,一次性堆存能力41000标准箱。现已开通美加、东南亚、欧洲等集装箱航线共计40余条。

大窑湾港集装箱码头与新加坡港务集团PSA,马士基集团MAERSK LINE合资4亿美元的集装箱码头,已经成为中国港口管理的典范。

随着大窑湾港二期工程的建设完成,大窑湾港区年吞吐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年吞吐量达到150万TEU。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深水港。将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集装箱海运集散中心。

(3)北良港

距开发区中心区约12公里,于2002年5月10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在装卸、转运、仓储、计量、检验及粮情监测等各个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是迄今世界上最为先进,规模最为庞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散粮进出口港之一,实现了粮食储运的散装化、规模化、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效率高,成本低,功能齐全,适合于大宗散装化粮食作业。北良港可接卸8万至10万载重吨级的进口粮

散粮装船能力每小时4000吨,卸船能力每小时达2000吨。具有年装卸中转散粮1200万吨的作业能力,仓储能力达150万吨。

(4)中国最大的油港鲇鱼湾港,距开发区中心区约12公里

(5)和尚岛煤港,距开发区约5公里(6)大连湾渔港,距开发区5公里

另外还有筹建中的30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原油进口码头依次环绕着开发区。大连海上运输线路四通八达,往东南亚、欧洲、北美洲均有班轮可以到达。

海运国际班轮航线有:

美国:长滩、奥克兰、西雅图、查尔斯顿、诺福克、波士顿、纽约

加拿大: 温哥华

欧洲: 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萨瓦那、依明翰、哥丁尼亚

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横滨、神户、门司、博多、富山新港、新潟、境港、苫小牧、志布志、水岛、福山、大分、德山、四日市

韩国:釜山、仁川

台湾:基隆、高雄

香港、马尼拉、曼谷、雅加达、泗水、胡志明市、海防、吉大港、卡拉奇、迪拜、达曼、吉达、亚喀巴、荷台达、新 加坡、巴生到世界其他港口经中转可以到达。

海运国内班轮航线:天津、上海、烟台、青岛、威海、龙口、黄浦、莆田、泉州、厦门

铁路

与东北铁路网和华北铁路网相连,以长大干线为主干,呈树枝状延伸东西海岸,将海陆交通联系起来。大连铁路线路延长总长度1383.7公里,客货运站43个。有连接大窑湾的疏港铁路直接进入东北铁路网,将海陆交通连接起来。大连至哈尔滨、沈阳、延吉等内陆港的保税班列已经开通。正在建设的大连至哈尔滨的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将成为中国的新干线。

2002年10月,大连建成开通了从大连市内经开发区到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3号线,全线长46.7公里,最大时速为100公里/小时。使大连市内到开发区仅需15分钟。

公路

大连开发区距沈大高速公路7公里,由此贯通东北地区,并通往华北地区。沈大高速公路零公里处与开发区快速路振兴路相接,连接北部山区的黄海大道已通车。

大连市现有公路总里程4091公里,公路密度32.5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区公交营运线路62条,总长度625.3公里。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8.8台,日客流量297.3万人次。

空运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距开发区只有24公里,始建于1972年10月,现已成为国家一级民用国际机场,是国内主要干线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之一。大连机场占地面积284.46公顷,飞行跑道长3300米,停机坪面积20万平方米,2005年新航站楼启用后,候机楼面积可达6.5万平方米,装备有先进的航管、通信及导航设施,各种地面服务设施齐全。

大连机场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国际机场,是首都机场的主备降机场。机场跑道为4E级Ⅰ类国际机场标准,可供B747-400、B777、B767、B737,空客A320、321、319等世界上各种大型飞机安全起降。

大连机场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大连机场现已开通航线99条,其中国内航线69条,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30条,与14个国家、73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其中国际、地区通航城市26个(东京、大阪、富山、福冈、仙台、广岛、名古屋、汉城、伊尔库茨克、海参崴、伯力、迪拜、法兰克福、平壤、慕尼黑、新加坡、香港、洛杉矶、温哥华、吉隆坡、曼谷、吉普、悉尼、巴黎、伦敦、德里),航班密度每周达到1000架次,使大连机场初步形成了覆盖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架起了四通八达的对外交流和经济交往的空中桥梁。,有国际航线20条,分别到日本的东京、福冈、大阪、广岛、富山、仙台、名古屋等7个城市、韩国的汉城、朝鲜的平壤、俄罗斯的海参崴、新加坡、伯力、伊尔库茨克、迪拜、法兰克福、慕尼黑、中国香港地区。

基础设施

土地

出让:50年工业项目土地使用权,根据项目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以及对地方税收贡献度决定地价

出租:20元/平方米/年(不少于3年调整一次价格,每次调整幅度不超过30%)

供电

大连开发区内供电自给有余,电网与东北电网相联,华能大连电厂年供给量140万KW,开发区热电厂两座,年供给量共152.4万KW。现在,有220V变电所2座,63KV变电所8座,10KV变电所43座全年供电量12亿千瓦时,以10KV电压单回路供给用户。用户需自建变电所或配电室,由10KV电力开关站到用户变电所敷设地下电缆及其设备由用户负担。

供水

大连开发区原水主要来自碧流河、英纳河、转角楼、朱隈子等北线4座水库,是我国5大优质原水城市之一。供水能力满足城市要求。

开发区有两个净水厂,第一净水厂日处理能力为10万立方米;第二净水厂日处理能力为15万立方米。

由净水厂向高区(地面标高30米~70米的地区)、低区(地面标高在30米以下的地区)两套供水管网供水,高区供水压力0.18—0.58Mpa;低区供水压力0.18—0.4Mpa;超过70米的地区规划统一设二次加压,供水压力为0.5—0.2Mpa。用户所需水压若超过上述范围,需自行加压,工业用户视需要程度自设储水池备用。住宅用户二次加压建设执行“大连开发区城市居民二次供水加压站建设标准”。

水质标准符合中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全部优于国家标准。如混浊度指标,国标为小于3NTU,而现出厂水基本控制在1NTU以下。

排水

排水方式: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经AO工艺二级深化处理,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深海,雨水直接排入海中。市政雨水管网通至每一用户建设红线内。

污水处理厂:有污水处理厂三座,一厂和二厂的设计能力共16万吨/日,西太平洋自建处理厂排水1.5万吨/日。市政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或回用,市政污水管网通至每一用户建设红线内。

供热

大连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为用户使用蒸气、采暖、部分地区吸收式制冷提供热源。目前大连开发区有9家供热单位。

供热期: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31日。

供热压力:0.53~0.8Mpa

工业厂房采暖费:基本标准为32.5元/平方米/采暖期(厂房建筑高度低于3.8米),以厂房建筑高度3.8米为基本计量标准,当建筑采暖空间高于3.8米时,相应收取超高费用。

居民住宅采暖费:按29元/平方米/采暖期标准收取。

采暖温度:供热质量符合《大连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质量标准,18±2oC。厂房采暖温度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蒸汽

蒸汽由热电厂(过热蒸汽)和蒸气锅炉房(饱和蒸汽)提供。(对需用量在0.5t/h以下且间断用汽的用户可根据用户所处地域与专业公司具体协商自建小型燃气及燃油蒸汽锅炉房事宜。)

过热蒸汽温度:约270℃(首端)

压力:0.6-08Mpa

收费标准:125元/吨(不足4吨按4吨/日计算)

燃气

大连开发区燃气公司,主要负责开发区管道燃气生产和区内工业、公服以及居民用燃气供应。生产规模为日产燃气13.8万m3,采用液化石油气(LPG)混空气生产“代天然气”工艺,目前日供7万m3热值为31.4MJ/Nm3(8150Kcal/m3±3%)的城镇燃气,燃气重度为1.64kg/Nm3(比重1.27)。

市街输配管网系统,已敷设一次网主干线85公里,敷设二次网90公里:供气采取中压进户方式,市区管网压力为0.05~0.09Mpa(0.5~0.9kg/cm2),灶前压力可根据不同用户需要调节为200~5000mm水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