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荒村
释义
1 山东即墨市店集镇下辖村

村庄由来

大荒村原村名“义和庄”始建清乾隆年间,据各姓谱书记载,、老辈是从云南省武沙卫在明朝永乐2年迁居于即墨城郭村。后陆续迁居原村名“义和庄”,当时迁居此处的各姓有20名姓`居民非常团结,所以村名为“义和庄”,当时此地一片荒凉地多人少,荒地很多,被改村名为大荒。

政区人口

即墨市店集镇辖村。村庄人口600口,占地面积:东西1500米,南北1500米,其中可耕地面积1800亩。经济状况一般,优势产业主要是小麦,玉米,地瓜;地方特产:西瓜,花生,大豆,具有传统的种植模式。

社会事业

村庄从九十年代开始截止到2005年,新规划主街道二条,建新房200处,南北大街4条,发展规划在原基础上,再发展新住宅小区一处,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按标准建设的多层住宅楼区一处。

2 山东胶南市珠海街道下辖村

地理位置

该村坐落于办事处以西3.5公里处,大荒村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市区王草公路穿越该村,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口4公里,距胶南市城西精品园0.5公里,时贯通胶南西部乡镇和204国道的必经之路。

村名由来

据传,清初许姓从云南迁此立村,由于地处一片荒洼,野草丛生,故名大荒。因与城东的大荒重名,由胶南市地名办公室于1980年更名为大荒村。随着时间的变迁,后来又有宋、陈、薛、张、董、秦、候等十几个姓氏到此处落户。

人口耕地

全村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45亩。有183户、678口人。

经济概况

大荒村历史上以农为主。全村现有冬暖式大棚50个;先后铺设地下管道1700米,全村100%的农田全部能浇上水;在此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3个内外资项目。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686元。

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近年来,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部分资金对村内的70岁的老年人进行生活补贴;先后有32名学生考入或以获得大中专文凭;同时,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村民素质不断提高。

获得荣誉

先后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

3 山东胶州市营海镇下辖村

村庄由来 相传清朝顺治年间(年月不详),由钱姓移民来此立村,因地处荒丘,土地脊薄而名。

政区人口 大荒村隶属胶州市营海镇,位于营海镇驻地西北4公里,北接南关办事处刘家村,南靠撇车沟,西连大户村,东邻小荒村。村庄东西横距1.3公里,南北纵距2.8公里,总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全村共197户,总人口576人,外来人口3户,72人,全村共有土地87.3亩。

经济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荒村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80年代初,开始大包干,大荒村才开始发展,全村有12马力拖拉机4辆、机动三轮车34辆、农用车8辆、斯太尔1辆、面包车6辆、轿车2辆。村民以卖菜为主。

村居建设 自古以来,全村居住的都是平房。2005年,投资29万元,硬化3条街道,总面积约7800平方米,搬迁12户。投资11万,打了自来水井,解决了全村吃水问题。

社会事业 2005年,对80岁以上老人实行补助,每人每年360元。并加大了对幼儿园和村委办公设施的投入,修建了村委办公室、计生办公室、人口学校。2005年村庄被评为“营海镇建设先进单位”。

4 山东胶南市王台镇下辖村

大荒村位于黄山经济区驻地东北2.5公里处、喜鹊山西北麓。地处丘陵。耕地661亩。

据传,明初韩、薛、李等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此地一片荒芜,且村庄较邻村大,故名大荒。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道光年间称大荒,宣统至民国时称大荒庄。现大荒有103户,人口327人,除韩姓居民外,尚有刘、孙等少数居民。

大荒历史上以农为主,种植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牧业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桃是该村的特色高效农产品,年创收120多万元,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2004年,居民人均纯收入9316.8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全面发展。该村广泛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使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0%以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