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悬山羊 |
释义 | 悬羊山 “悬羊山”的故事在峨庄广为流传。原名岑山,是春秋时期古战场之一。公元686年齐襄王驾崩后,远在鲁国(现曲阜)公子小白与在莒国(今莒县)的公子纠兄弟俩都想夺取王位,两人在赶往齐国(临淄)桑家谷途中相遇交战,公子小白战败被赶到谷中,得胜一时的公子纠误认为谷深峰高,无路难逃,只要固守谷口便可困死公子小白。孰料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急中生智,登上谷中岑山。为迷惑公子纠,鲍叔牙令士兵在岑山中挖数条壕沟,将20多匹饿马脖系铜铃放于壕沟,又令士兵将近百只山羊倒吊树上,羊蹄下放置战鼓,羊蹄乱蹬,鼓声大震,饿马狂奔,铃声大作,公子小白则率众军悄然下山,绕青州益都直奔齐国就位。然公子纠不知是计,仍苦苦守在谷口,妄图一举歼灭公子小白。公子小白称帝后,特意传旨将岑山改为“悬羊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