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熊慬
释义

赣南医学院第一任校长

熊慬是赣南医学院的创办人和第一任校长,关于她的资料不多见,在《赣南医专校史(1941-1985)》中也记载颇少,仅寥寥数语,留给赣医后人诸多猜想。仅熊慬之妹熊恺所写《江西助产教育创办人熊慬女士》和熊慬亲侄儿熊北光所写《悼念熊慬博士》等文,对其生平介绍较详。

基本资料

姓名:熊慬(1896-1990.1.11)

性别:女

任期:1941.4-1946.3

生平介绍

熊慬,号学礼,出生于晚清时期江西丰城县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祖上经营中药生意,家境颇有财力。她自幼聪慧过人,性格刚烈,意志坚强,向往文明。早年深受大哥熊恢进步思想影响,剪辫子,入学堂,敢与封建传统抗争,立志做女中豪杰。1911年入南昌教会学校——葆灵女中就读。1915年冬,母亲产后感染产褥热不幸去世,翌年春,父亲病逝。熊慬短短数月经历如此打击,决心学医。于是她随大哥熊恢赴日本求学,考入东京女子医专,苦读数载,成绩优异,名列前茅。毕业后曾在日本东京的一家医院任妇产科医师十年。因感于我国医学落后,产妇婴儿死亡无数,于1927年毅然回国,并将十年的积蓄购置了十余箱妇产科器械运回江西,在南昌开设妇产科私人诊所。

熊慬回到南昌后,致力于实现夙愿,发展助产教育。先在其大哥主办的剑声中学内附设护产科班,并招生上课。因该班与中学性质相悖,未获教育厅批准。几经磋商,在省民政厅的拨款支持下,在南昌磨子巷马王庙旧址开办了江西省立南昌助产学校。剑声中学附设护产班招收的八名学生成为了南昌助产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办学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经过三年,学校盖起了一幢二层楼的校舍。当条件有所改善时,她又开始筹办医院,并关闭自己的诊所,将诊所内的所有器械献给医院,她兼任院长。医院的成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实习,还为学校增加了收入,添置了器械设备。至此,学校有了一定规模,并由省教育厅接管。熊慬借此良机,建议政府通令各县,保送学生前来就读,并享受免费教育,以此推广助产教育。学校后来迁入到南昌市阳明路新址,原址专供医院使用。医院增添了病房设备,每天门诊病人及住院产妇甚多。

1935年,学校及附属医院趋于稳定,熊慬便向教育厅告假,随弟熊悛赴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深造,攻读医学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熊慬姐弟俩完成学业回国。因大陆海岸港口被日军封锁,她俩只能途经滇越铁路回到云南昆明。在云南富商严某的邀请并支持下,在大理开办助产学校,开启边陲医学之风气。不到一年时间,学校及医院相继成立。这是熊慬女士亲手创办的第二所助产学校,为边陲少数民族的医学知识普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1年,江西省政府电召熊慬姐弟回赣,弟熊悛奉命接手因避战乱而迁至赣州的江西医专,熊慬则受命在赣州筹建省立赣县助产学校。当时赣州作为“内地之区,深感助产事业之亟需。”而时任江西省第四区专署专员的蒋经国先生,积极倡导“建设新赣南”,鼎力支持助产学校的开办,并拨给赣州市西门外土地庙营建校舍。该校于1941年4月筹建,7月正式招生,熊慬担任校长兼附属产院院长。这是江西第二所助产学校,也是熊慬亲手创办的第三所助产学校。省立赣县助产学校就是现今赣南医学院的前身。

1944年12月,日寇侵占赣州前夕,机关、学校纷纷向赣东撤退,交通工具全赖卡车及河船。而此时政府无力顾及学校的搬迁,交通工具自行解决。熊慬便将自己祖传的名贵挂表变卖,自雇船只,把重要器材、药品运往宁都石上,并立即建校复课。不久赣州光复后,熊慬回到赣州,石上的学校亦更名为省立宁都医事学校。

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迁回赣州,恢复省立赣县助产学校校名。因战乱破坏,原校舍已是破烂不堪,满目疮痍,熊慬带领师生动手整理校园,修茸校舍,重新添置教学仪器及附属产院器材,学校元气得以渐渐恢复。翌年,她奉命调往南昌,重整南昌助产学校。赣县助产学校则交由从日本东京女子医学专门学校肄业回国的熊云珍女士接管。1947年,学校改名为“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1949年,因南昌助产学校与南昌护士学校合并为南昌护产学校(后改名为南昌市卫生学校),熊慬调任南昌市立医院妇产科主任。五十年代后期及“文革”内乱期间,熊慬倍受摧残迫害,被赶出南昌城,先后被流放到景德镇和新建的农村等地,命运多舛,十分凄惨。1990年1月11日,熊慬女士在南昌逝世,享年九十四岁高龄。

熊慬毕生热爱助产事业,致力于助产教育,吃苦耐劳,筚路蓝缕,孜孜不倦,奋斗不息,其一生功德无量,被誉为“助产之母”、“江西助产教育第一人”。她生活简朴,以校为家,每天八点检查病房,九点开始门诊,直到下午一点,然后去吃学生为她留在桌上已经冷却的饭菜,接着去学校上课直到夜幕降临时的降旗时分,在每天的降旗仪式上还要向学生训话。她的住房一直安排在住院病人必经的地方,晚间产妇一有情况能立即起床问诊。1953年参加北京高级卫生干部学习班,时任卫生部长李德全曾向学员介绍了林巧稚和熊慬,表彰她们献身妇女卫生事业的精神。1957年《人民日报》报道全国各省新式接生普及率和妇女保健网覆盖率,江西名列第一,这与熊慬的贡献是密不可分。八十年代政府落实政策后,熊慬又将政府补发的退休金全部捐献给了“江西省儿童福利基金会”,以尽毕生献身妇幼福利事业之心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