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形态形成潜势 |
释义 | 形态形成潜势 morphogenetic potential 由A.Dalcq及J.Pasteels(1937)对动物早期发生所提出的概念,把胚区的形态形成运动、分化、诱导能力等重要发生现象给以量的规定,其值在胚内具有空间的梯度,对具有一定阈值以上的潜势的胚区,表示为特定的发生过程,试图根据单一的潜势量的变化来说明各种有质的差别的发生过程。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说明诱导现象,认为有从细胞过渡到细胞的称为组织者的假定物质,有时是根据组织者的浓度来规定潜势。他们还进一步认为,形态形成的潜势是规定于发生开始存在于卵表层的称为C因子的场区与存在于卵内的称为V因子梯度间所发生的反应。山田常雄(1949)提出,认为不同质的潜势的组合效果使发生部位具有差异。也就是在胚胎的各区域应当有规定将来发生趋向的某种机能(活动状态),现在认为它是沿着发生轴而有所不同,称其量的表现为与轴相关的形态形成潜势。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发生轴,那么相应地潜势的内容也将不同。这种潜势可随时间而变动,其变动影响着发生现象。于是胚胎各区域的发生可由这种潜势的时间曲线组合来规定。山田主要是基于两栖类的实验,而提出了与头尾轴有关的头尾潜势(Pcc)梯度和与背腹轴有关的背腹潜势(Pdv)梯度的假想的并列潜势论,想借此以统一解释胚胎各区域的发生动态。形态形成潜势无论是胚区内的条件或者来自胚区外的作用都可使之改变。把来自胚区外的而使潜势值起变化的作用称为规定能力(mediat-or),规定能力同样也区别头尾规定能力(Mcc)和背腹规定能力(Mdr)。又组织者之类的东西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改变背腹潜势的值,而带来背部化。另外也认为头尾潜势在形态形成运动上具有重要的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