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风乡
释义
1 四川达县大风乡

大风乡,乡镇名。同名有二个,一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县辖乡;一是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辖乡。现分别介绍。

历史沿革

大风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是四川省达县辖乡。清称回龙场,民国初改名大风场。1950年改大风乡,1992年并入丁字桥乡,1994年复置大风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26.5平方公里。省道仪(陇)马(鞍)公路横穿境内。

行政辖区

大风乡下辖村:

宝城村 梁桂村 顺水村 金盆村 茅坪村 灯包村 茂溪村 天桥村 红坪村 同盟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714

男 6954

女 5760

家庭户户数 3194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714

家庭户男 6954

家庭户女 5760

0-14岁(总) 3596

0-14岁男 2093

0-14岁女 1503

15-64岁(总) 8234

15-64岁男 4398

15-64岁女 3836

65岁及以上(总) 884

65岁及以上男 463

65岁及以上女 42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697

区位优势

达县大风乡位于四川省达县东南部,距达城28公里,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共79个社),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10643人,党支部12个。现有耕地6790亩,森林覆盖面积位居全县第二,达31000亩,占全乡总面积的60.7%。大风乡历史悠久、乡民勤劳、淳朴。有至今保存完好的石拱桥——大风高拱桥,该桥系石质单孔拱桥,桥长45米,宽10.3米,拱高18.8米,跨度40米,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宛如一道靓丽的彩虹横跨明月江上。据民国版《达县志》载:“此桥为郡邑诸桥之首。”堪称造桥工艺之楷模,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大风乡境内水陆交通发达,不仅有广开公路、达万公路、明月江横贯全境,更有路况良好的乡村公路。大风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达县重要的粮油基地,不仅盛产大米、油菜、花生、玉米等优质无公害农产品,还出产银杏、杜仲等中药材。大风乡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石灰石、白云石等矿石,年产矿石30万吨,储量丰富,可供开采150年以上。目前年产10万吨水泥的大风乡水泥厂通过技改已建成投产,成为达县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

产业结构

大风乡境内水陆交通发达,不仅有广开公路、达万公路、明月江横贯全境,更有路况良好的乡村公路。大风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达县重要的粮油基地,不仅盛产大米、油菜、花生、玉米等优质无公害农产品,还出产银杏、杜仲等中药材。大风乡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石灰石、白云石等矿石,年产矿石30万吨,储量丰富,可供开采150年以上。农业主产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养殖猪、蚕、家禽等。

党政建设

大风乡党政一班人积极改善大风的经济发展环境,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对大风乡长镇进行开发、建设,把大风乡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建成小具规模的川东物资交换、商贸旅游的小集镇。“大风羊肉”系列羊肉饮食其羊肉鲜美细嫩,其羊汤余口留香,已在川东北闻名遐尔,来大风品尝“大风羊肉”系列一条街。大风乡人民将用最真诚的服务、最热烈的感情欢迎八方宾客到大风来旅游、来美食、来投资。

2 四川仪陇县大风乡

基本情况

大风乡位于四川省仪陇县东部,东临丁字桥镇,南临乐兴乡,西邻双庆乡、日兴镇,北临马路乡、福临乡,距县城80公里,幅员面积2276公顷。辖10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全乡共3621户,其中农业户3289户,总人口13716人,其中农业人口13361人,非农业人口355人,全乡总耕地面积547公顷。2008年人口计生率92%,人口自然增长率2.13‰,人口出生率2.5‰。全乡粮食总产量6597吨,油料总产量787吨,生猪出栏12266头。国民生产总值2577万元,财政收入252万元,财政支出295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1080万元。初中在校生860人,小学在校生1640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为100%,教育部门中级技术职称25人。乡建文化站1个,有线广播电视站1个,乡卫生院1所,新修乡村公路里程20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3370元。

农村经济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

在茂溪村、灯包村建成600亩“枇杷园”,产果3000公斤;茂溪、灯包、梁桂、顺水、金盆、茅坪村成片种植梨树1200亩,亩产果300公斤;全乡种植优质稻1800亩,2008年粮经比例调整为7︰3。

畜牧产业建设】 2008年全乡共养殖獭兔3500只,常年圈存3万只,年出栏8万只;同时,乡党委、政府以科学饲养为前提,改良品种为导向,大面积建设养猪家园。2008年存栏猪12266头。

基础设施建设

小集镇建设

2008年先后投入资金120万元,建供水站4处,使场镇人畜饮水得到了改善;安装程控电话1200门;2008年安装路灯12盏,建清洁池10个。

水利工程】 建成了261口人饮井,解决了全乡60个社1464户429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对灯包村天安水库内滑坡进行了整治,对灯包2社幸福堰进行了病害整治,确保和满足了全乡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

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2008年全乡和谐新村建设共完成人居环境整治165户,新建农户78户,建沼气池250口,新修村道公路9公里,修建便民路2公里,改造村道公路6公里,人饮工程100处,其中集中供水站6处、水柜水窖94处。新建村级卫生站1处,新建党员活动室1处。

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进一步巩固了“普九”教育成果;全面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全乡的参合率达100%;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助残、低保和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等均按政策毫不走样地贯彻落实,把党和政策的温暖和拳拳亲民爱民心及时地送到了千家万户;2008年12月为一位白血病患者捐资5800多元为其寻医。

抗震救灾】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全乡400多户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居住环境十分危险。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不等不靠,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震救灾。一是大力宣传,号召全乡农民抗灾自救;二是针对房屋损坏惨重的农户进行疏散,解决居住问题;三是全体乡干部连续两个月放弃双休日投入村社帮助农户抗灾自救;四是全乡捐赠救灾资金16000多元,其中特殊党员7000多元;五是完成灾后重建房屋350余户。

组织管理

基层组织建设】 2008年,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120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17人,把优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后备干部28人。2月在乡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对354名党员分两批进行教育,采取“领导讲”、“党员讲”、“典型讲”、“大家提”等方式,将活动深入推进。参学党员中有读写能力的党员均作了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300篇,收集并梳理意见171条,解决遗留问题45件,切实做到了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互相促进。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截止12月,全乡156名党员干部与16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扶项目15个,启动帮扶资金12400元。健全“四权”机制,使民主管村由虚变实,由“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

机构人事改革】 11月全面完成了乡镇事业机构改革。机构设置两个中心,分别是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务中心,两个中心共有编制9人。

招商引资

2008年大风花炮厂和板桥花炮厂联营,并取名为大板花炮厂,引进湖南技术人才15人,资金20万元;一心页岩砖厂引进资金20万元;天桥板厂引进资金60万元;洪坪制板厂引进资金50万元。2008年共引进资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问题,还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