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信用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Credit Derivatives: An Innovative Risk Management Instrument 平装: 36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190494X 条形码: 9787801904942 尺寸: 23.6 x 16.2 x 2 cm 重量: 499 g 作者简介尹灼,1970年出生,天津人。1991、1998和2004年先后在辽宁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进行“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项目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基于信用衍生工具的银行业信贷资产管理》被评为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毕业论文。 1991年加入中国农业银行,长期从事银行系统外汇业务风险控制和外汇资金管理工作,有丰富的银行运营系统管理与操作风险控制实践经验,具有多年境外学习、科研经历,研究领域涉及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信用风险管理与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结构化金融与信用衍生工具、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等。 内容简介提高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是当前金融改革的核心任务,金融改革所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构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运行环境,有效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管理。本书以”信贷资产管理”为中心,结合”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在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在实务方面的创新操作技术,从基本理论文献的输理,技术方法、银行内部管理框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多个层次进行全面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全书分为三部分:首先.利用归纳法将中外历史经验高度压缩,概括出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技术演进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银行体系进行相互比较.进而在实证研究与应用性研究阶段.以技术视角观察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实际效果.并分析基于信用衍生工具的信贷资产管理技术创新对于解决问题的诸多有利因素和现实可行性.从而通过管理技术创新改善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约束环境,通过建立相应的风险转移机制提高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进以银行为主体的整个金融体系效率。 媒体评论书评 本书以信贷资产管理为中心,结合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在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在实务方面的创新操作技术,从基本理论文献的输理、技术方法、银行内部管理框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多个层次进行全面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目录前 言 第一章 导言:理解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案 第三节 全书的安排 第二章 银行贷款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企业融资结构之谜 第二节 信贷悖论 第三节 银行业结构性脆弱 第四节 银行贷款的风险转移安排 第三章 银行贷款组合管理方法:信用衍生产品和相关选择 第一节 银行贷款组合特征 第二节 贷款组合管理方法综论 第三节 再论优化贷款组合条件 第四章 信用风险一信用衍生工具估值框架 第一节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结论 附录 违约风险的结构性模型:默顿模型 附录 违约风险的密度模型及归纳形式运用 附录 市场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关系 第五章 积极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第一节 重塑银行业: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第二节 信用衍生品应用分析:违约保护和组合管理 第三节 信用风险市场化安排:信用衍生品结构 第四节 基于信用衍生工具的积极信贷组合风险管理 第六章 信用衍生品市场基础环境 第一节 信用衍生品市场状况 第二节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 第三节 信用衍生工具与金融稳定性 第七章 信用衍生工具应用: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第一节 银行业信贷资产管理概貌 第二节 理解信用衍生工具 第三节 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第八章 银行基金融体系结构设计 第一节 银行基金融体系分析 第二节 创新金融结构分析 第三节 银行基金融结构调整方案 第九章 情景分析:完善中国的银行基金融体系 第一节 中国金融发展的约束环境 第二节 金融改革困境 第三节 基于信用衍生工具的银行业信贷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