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
释义 | 实验室概况“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是原邮电部及其后的信息产业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2003年,根据新的发展需求进行了整合和扩充,并向教育部提出了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申请;2004年10月,通过了建设计划专家论证;2005年07月,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命名为“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9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评估。2007年3月,经教育部推荐,作为被评实验室参加了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评定成绩为良好。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总体定位:本实验室是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主要依托其中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物理电子学”两个二级学科)以及“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坚持基础探索和工程技术相辅相成、光子学与光通信 “驱” “牵” 互动、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应在为国家解决本领域重大科技问题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国际同类高水平研究机构中以较为明显的特色占有一席之地。 实验室将“信息光子学相关基础研究”、“新型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和“先进光通信系统与光子网络”定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依此建有三个研究中心。 在取得创新成果的同时,实验室构筑了三个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光通信系统与网络研究实验平台”、“半导体光电子学与纳异质结构工艺平台”和“光纤光缆性能检测试验平台”。 实验室拥有多位学术造诣高、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实验室有固定高级研究人员五十人左右。长期以来,在叶培大院士、徐大雄院士等老一代科学家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创新精神强的研究团队,营造了“执着出奇,团结制胜”的学术氛围。2006年,实验室研究团队荣获教育部“创新团队”称号。 实验室广泛开展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经常邀请国际上著名学者来讲学、参观和交流。与俄罗斯、欧盟、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十余个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员互访和项目合作,提高了学术水平,扩大了国际影响,促进了国际合作。2006年,经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批准,建立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同时,与国内著名大学,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经常一起举办学术论坛,合作申请、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提倡开拓、拼搏和奉献精神,设立开放课题和开放实验室,吸引国内外学术造诣深的优秀科技人才来实验室工作,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和新研究方向的探索。2007年,本实验室正式加盟“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 实验室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攀登。 研究机构信息光子学相关基础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非线性光子学与复杂系统 半导体纳异质结构与纳米光子学 光信息系统中的量子调控与量子光通信 新型光子学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新型半导体材料系与异质兼容晶格-带隙工程 半导体光子学器件中的功能增强与功能集成微结构 新型信息光子学半导体器件与微系统 新型光纤波导器件与微结构光纤光子学 先进光通信系统与光子网络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宽带融合多业务接入及传感系统与网络 超大容量高效光传输理论与技术 低能耗自适应光子交换/路由机制与技术 动态智能光联网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