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豆纹枯病 |
释义 | 中文学名:大豆纹枯病 病原中文名:立枯丝核菌 病原拉丁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为害部位:茎部和叶片 为害症状为害茎部和叶片。病株生育不良,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茎上病斑呈不规则形云纹状,褐色,边缘不明显,表面缠绕白色菌丝,后渐变褐色,上生褐色米粒大的菌核。叶上初生水渍状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叶似烫伤状枯死。天晴时病斑呈褐色,逐渐枯死脱落,并蔓延至叶柄和分枝处,严重时全株枯死。荚上形成灰褐色,水渍状病斑,上生白色菌丝,后形成褐色菌核。种子被害后腐败。 病原形态特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AG一4和AGl一IB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形态特征见油菜立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菌丝继续为害大豆。7~8月田间往往一条垄上一株或几株接连发病,病株常上下大部分叶片均被感染。 防治方法(1)选种抗病品种。 (2)合理密植,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3)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残体,秋翻土地将散落于地表的菌核及病株残体深埋土里,可减少菌源,减轻下年发病。 (4)必要时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