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理督导
释义

定义

所谓“心理督导”,是对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化过程的专业指导。

督导是一个由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来完成的复杂过程,其目的是培训年青的心理治疗师更有效地完成其临床治疗任务 (Hora, 1957)。

督导是一个基于对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治疗性互动录音进行联合评估的学习过程(Arlow 1963)。

督导是一种与同事分享其临床知识、澄清其治疗思想与技巧的学习经历(Anderson and McLaughlin 1963)。

上述三个概念可以说从不同层面描述了督导的核心内容。

简介

心理咨询师在从业之初和从业期间,需要定期接受心理督导,这是衡量咨询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更是心理咨询的职业要求。资深有经验的心理督导师可以帮助初入心理咨询行业者尽快熟悉并进入工作状态,可以帮助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心理健康素养。 在国外心理咨询业较发达的国家,一位心理咨询师平均1~2周就要接受一次心理督导,价位在150~300美元/小时不等。

国外由于其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开展的历史比较久,已经建立比较好的督导制度和体系。每一位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都有自己的督导。随着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以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从业人员的增加,大家已经认识到心理督导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尝试心理督导的方式。

督导的历史

根据弗洛伊德每个分析师自己必须被分析的观点,培训分析(training analysis)变成了精神分析师的必修课。当时的培训分析实际上包含现在所说的个人分析与督导两部分,而且是由一个分析师来完成的。由于临床督导与个人分析的焦点是不同的,从而使当时那种培训分析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临床督导这部分内容就从培训分析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现在这样的形式:个人分析与督导两部分,并且分别由二个不同的分析师来完成。

督导的类型

一、根据督导与咨询师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上级督导,一是同侪督导。前者是水平高的督导与水平低的咨询师之间进行的不同级别咨询师间的督导;后者是同水平、同级别的咨询师之间的督导。

二、根据时间安排,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职督导,一类是临时性督导。前者是一种持续的、持久的、定期的系统督导;后者是短期的、有一定针对性的、间断的督导。通常咨询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三、根据被督者与督导者参与的方式,可以将督导分成三种形式:个人督导,通常指一个督导者与一个学生之间一对一的督导形式;小组督导,是指一个督导者对一组学生的督导;非正式督导,这是相对于有系统设置的师生之间的定期督导而言,通常是在有经验治疗师之间展开的督导过程。其目的是讨论特殊案例或困难案例;分享经验,交流信息,更新知识。在小组督导中,同行间的竞争是其特有的动力问题,也是小组必须解决的问题。

督导的工作重点

督导的工作重点有二种观点:

传统的观点:督导主要是指出学生治疗中的错误,并展示正确的精神分析技巧。注重学生在治疗中对病人问题的潜意识反应。现在的观点:督导的重点不是去探讨学生的问题的潜意识动机,而是去帮助学生觉察自己的问题。至于问题的解决则由学生在自我分析或者个人分析中去完成。

心理督导的作用

一、促进咨询师的个人成长

咨询界有个说法,你自己能走多远,你才能引领你的咨客(求助者、来访者)走多远。因此,咨询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很重要的。

二、在咨询师本人出现心理问题时,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种高压力职业,且长期接触不良情绪(有人开玩笑把咨询师比做垃圾桶),因此咨询师本人同样需要心理保健甚至心理治疗。

三、有效帮助咨询师的咨询技能的提高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科学、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艺术,很多咨询、治疗艺术和技巧,从来都不是写在书本上的,其中的奥妙,很多都是在督导的互动中体现出来。

四、帮助咨询师,尤其是新入行的咨询师,及时调整咨询策略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往往因为自身的经验等方面原因,有时会遇到困难,以致咨询很难继续进行下去。这时,就需要督导帮助其寻找原因并修正咨询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咨客获得成长和改变。

督导者与被督导者的关系

(一)督导并非简单地对被督导者提出一些建议与指导,而是一个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充满情感且复杂的互动过程。这是督导双方的一个学习联盟,就象心理治疗中的治疗联盟一样。这个学习联盟将经受与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类似的考验。

(二)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关系常常可以提示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反之亦然。正如在治疗关系中有移情与反移情、阻抗等现象一样,在督导关系中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三)被督导者是督导者的同事,而不是他的病人。所以,督导实际上是在一定的限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不可象分析病人那深入,但也不能把被督导者当成一般的同行以满足自己的交流渴望。

(四)督导者应尽量避免在督导中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的理论倾向强加给被督导者,使其成为自己的追随者。

督导的目的

督导师主要的目的是教被督者一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便被督者尽可能好地完成其治疗工作。培养被督者在治疗环境中去倾听、去观察、去理解病人能力;得出结论,并向病人进行解释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督导者应努力让被督者理解、消化教学的内容,而不是单纯地模仿督导者。结合治疗的不同阶段,督导的目的与重点也不一样。通常在初始阶段,被督导者重在学会带着漂动的注意去倾听;学会对病人行为的意义作推论性解释;学会对病人的焦虑与阻抗进行评估。而在中间阶段则主要学习识别移情、阻抗现象;学习如何对病人的症状与治疗中表现来的材料建立一个解释,并把自己的解释恰当地传达给被治疗者;第三,则是帮助被督者学会自我分析。在治疗的结束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帮助被督导识别病人的进步,处理与治疗结束有关的问题。在督导过程中发现,最令被督者苦恼的问题是如何形成一个解释,并把自己对病情的理解传达病人。 他们常希望督导者直接告诉他们该如何做。有经验的督导常要求被督者试着就此作出自己的解释(explanation),此时,他的语言最清晰、最坦率、最中肯。恰好是最好的分析性解释(analytic interpretation)。这个过程可以让被督者明白督导者并没有“魔法”。在督导中被督者们常常会从天气、交通、家庭或单位中的事情开始他们谈话。通常这些看似无关的事情其实与他们正经历着的潜意识事情有关。如果督导从此开始切入,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会大大增加被督者对处理病人时的信心。

督导的设置

(一)意义

与心理治疗的过程一样,督导过程也应该有相应的设置。这种设置使督导过程具有一种恒定的行为模式或框架,从而保证督导在尽量不受督导双方态度或其它因素影响的适宜条件下进行。良好而有效的设置有利于发现与督导过程有关的潜意识动机或冲突。借此可以帮助被督导者觉察 在其心理治疗过程中的相似问题。

在设置的安排与执行方面,督导者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督导者遵守设置的行为是对被督导者的最好示范。

(二)内容

时间:每次的时间、间隔等等;

地点:在什么地方进行督导工作。最好选择在治疗或工作环境。具体地点应由双方协商。

费用:适当收费,具体数目可由双方协商。

方式:主要指呈现案例的方式,如录音、录象、口述等。

督导要素的选择

1.督导者的来源与选择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一个好的督导者不等于一个好治疗师,尽管好治疗师常常可能是好的督导者。一个合格的督导者最好具有下述条件:

第一、来源于一个合法的权威性心理治疗机构或者被权威部门认可的合法的心理治疗机构。

第二、督导者本人具有合法的行医执照。

第三、督导者接受过正规而严格的心理治疗培训,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其资质应得到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认定。

第四、督导过程与结果得到相关行业的认可。

第五、督导者与被督导者的现实关系不宜过于紧密。最好由被督导者主动挑选督导者。

2.被督导者的来源与选择

1、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培训。

2、在合法的心理治疗机构从事与心理治疗相关的工作,能合法地与病人建立治疗关系。

3、具有接受督导的主观愿望,并自行选择督导者。否则,可由所工作的单位决定督导事宜。

3.被督导的案例的选择

被督导的案例最好由被督导者自行挑选,其具体条件是:

1、被督导者自己治疗的案例;

2、有治疗过程的录音或录象资料以供督导时分析使用;

3、最好选择治疗仍然在进行的案例,以便将督导的经验反馈到治疗之中。

4、督导的具体目的不同,所选择的案例会有所不同。如不同的治疗阶段、不同类型的问题。

人格对督导的影响

督导者人格对督导的影响

尽管督导者已经完成了他/她的个人分析,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完全超越自己的神经症性冲突。有时候,这些冲突会在某些特定情景下被激活。而督导就是这样一个容易激活内在冲突的情景。所以,督导者的人格特征必然会影响督导与被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的处境或反应。作为督导者无法回避这类问题,只有尽量地觉察它,并避免给督导过程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如:偏执型人格特征者:由于害怕学生会夺取他的思想或创意,他会在教学中显得非常保守,避免过多地暴露自己的思想与经验,使教学缺少必要的开放度与深度。

自恋型人格特征者:有自恋倾向的督导者很可能无法真正与被督导者共情与互动,而只是把自己的所爱推销给被督导者,或者使被督导者成为他/她自恋的镜子。

抑郁或受虐倾向者:由于罪恶感的原因,这样性格的督导者常常会过分奉献自己,为被督导者做得太多,以至于学生感到会被他所收到的知识所淹没。

被督导者人格对督导的影响

有的学生具有极为贪婪的人格倾向,这种人格倾向在督导过程中可能有二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方面,他/她不加分辨地收集任何他所接触到的知识,他好象不是向督导者学习,而是要“吞下”对方,从而完全占有对方。另一方面,对他人知识的羡慕使其如此退行,以至于他不能接受“有人可能拥有别人不具备的知识”这样一个事实。从而采取很巧妙的方式摧毁对方的精神力量。在督导中,这样的学生对督导者所提的建议常持批评,甚至挑衅的态度,并试图证明督导的建议对他们的病人不适合。为此,他们会“精心”准备案例,让督导无可挑剔,以证明他们具有和督导者一样的能力。

具有受虐人格倾向的学生“贪婪”倾向的学生完全相反,他们会“故意”挑一些做得最不好的案例让督导分析。这并不是带给督导一个困难案例的问题,而是他们的受虐性人格倾向促使其展示自己的短处及工作中的错误,从而满足他们的负罪感或者对其指向督导者和同事的敌意与竞争感的惩罚。

具有被害倾向的学生害怕被督导的教学所控制,而被迫使用不同的工作方式。他们感到督导会危及到他的自我完整性,或者打破他原有的防御方式。所以,在督导中他们常常不停地讲话或者没完没了地介绍治疗经过,从而不给督导者深入分析的时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1:35